立夏养生之道 心情舒畅度夏季

2022-07-28 06:20:34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0

5月5日是24个节气中的立夏之日。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

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漫长夏季的一天。这时,“斗指东南,魏为长夏,而万物皆已长大至此,故名长夏”。《苏文四漆雕沈大论》说:“夏三月,此谓樊秀;天地,万物皆绚烂。”夏三是指从长夏到立秋的六个节气,包括长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长夏和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被称为夏梦(立夏)。长夏意味着天气变暖,气温上升,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此时,植物茂盛,雨水增多。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四季的变化与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相互联系。漫长的夏季过后,人们的生理状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四季是养生的第一原则。

中医理论认为,夏季气候炎热,五行属火,对应人体五脏中的心脏,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盛,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所以,春夏之交,人要适应天气的变化,专注于心,学会养“心”。

还不如疏通夏气,保护心阳。

《论医学的起源和发展》说:“心是全身的主宰,一切脏腑、骨骼都服从心,所以都是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所用。”在中医文献中,心被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有血有肉的心是指充实的心;神之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感等活动的功能。

心脏的生理特点是:第一,心脏是阳脏,是阳气。也就是说,心是阳中的太阳,心的阳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人充满活力,所以被称为人的“天”。《药真易》说:“丐帮人与天地和谐,有天则有天,有天则有人,有天则有日则有君则有父。”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仅维持自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煦作用。“心为火之心,烛照万物”,所以脾胃的一切功能,肾阳的温热蒸腾,全身水液的代谢,汗液的调节等。都离不开心阳的功能。第二,心要与夏气相连。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四季阴阳的变化与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兼容。心与夏气相连,意为心阳在夏季最旺盛、最有力。

注意休息,愤怒和狂躁。

头痛、失眠、易怒、烦躁...夏天,很多人感觉身体不适,想刻意调整,却又郁闷不开心。专家认为,这与心脏的承受力有关。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和身体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此时不仅情绪容易波动,身体的免疫功能也相对低下,日常生活和饮食稍有不当,就会发生各种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并不少见。所以,长夏伊始,要做好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

长夏养生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注意休息。要克制愤怒和狂躁,避免大喜大怒,保持精神稳定、心情愉悦、心情舒畅、闲适有趣、笑口常开。多做一些安静的体育活动,比如画画、钓鱼、练习书法、下棋、种花等等。

晚睡早起睡个好觉。

漫长的夏季过后,气温上升明显,但早晚还是比较凉爽,昼夜温差依然较大,所以早晚要适当添衣。此外,漫长的夏季过后,白天长、夜晚短的情况更加明显。这时候就要适应大自然的变化,晚睡早起接受天地的清气。但还是要注意睡好觉,尤其是适当午睡,保证精神状态饱满,体力充足。

专家指出,生活在相对湿度为45% ~ 65%的环境中的人,感觉最舒适、最健康,但在多风多雨的长夏季,往往是干燥的,室内湿度达不到这个水平。如果你每天早上起床后感觉喉咙和鼻子干燥,那就意味着是时候给室内空空气加湿了。

饮食清淡,多喝粥比较好。

专家表示,夏季饮食应低脂、低盐、多维生素和清淡。人出汗多,胃口不好,可以用各种营养保健粥来刺激食欲,调节身体。比如早餐和晚餐吃粥,午餐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消暑,又能滋补身体。煮粥时加入一些荷叶(称为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微苦。能醒脾开胃,具有消暑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煮粥时加入一些绿豆或单独用绿豆煮汤,具有解暑解渴、清热解毒、生津利水的作用。干扁豆用大米浸泡后煮成粥,可清热利湿,健脾止泻。另外,红豆粥、粥、银耳粥、粥、苦瓜粥都是夏天的好食物。

同时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1)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如多吃新鲜果蔬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李;(2)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尤其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水果和蔬菜都是钾的良好来源。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子、草莓、西红柿、黄瓜等。,对消暑有很好的效果;(3)适当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鸡蛋、牛奶和豆类,是最好的优质蛋白质。

适度运动不应过量。

漫长的夏季过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往往会出汗,“汗”是心脏的液体。在漫长的夏季,我们应该注意不要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喝温盐水,补充体液。在漫长的夏季,选择不太激烈,但相对平和的运动,如打太极拳、练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下一篇:大寒吃什么 五款美食帮你养生
上一篇:立春吃什么 立春应该喝哪些养生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