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养生 “大寒”中医推荐3个驱寒食疗方

2022-07-27 18:40:53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208

民谚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1月20日,大寒节气如约而至,对于气虚、阳虚、血虚患者来说,这个时候最怕冷。中医推荐3款食疗方,帮你驱

民间谚语说:“小感冒就是大感冒,感冒就变成了一团冰。”1月20日,大寒节气如期而至。对于气虚、阳虚、血虚的患者来说,这个时候他们最怕感冒。中医推荐3个食疗处方,帮助你摆脱感冒。

1.气虚黄芪牛肉汤

案例:徐女士每年这个时候都很郁闷,因为怕冷,但是很容易出汗。她经常认为只有热量足够的人才会在“小寒”这样寒冷的节气出汗,她显然怕冷。她怎么还会出汗?

专家分析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气”具有调节体温、控制毛孔开合的作用。因此,人在“气虚”时,身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减弱,难以控制毛孔的开合和汗腺的分泌,出现怕冷却爱出汗的症状。

气虚体质的人除了怕冷、爱出汗之外,往往还有肌肉无力、体力差的特点,只要体力劳动强度稍高,就容易疲劳。一般身体防御能力不是很好,容易感冒,感冒后恢复时间比别人长。

【推荐饮食】黄芪牛肉汤

食材:牛肉(瘦肉)1000克,黄芪12克,党参12克,大葱20克,生姜15克,料酒20克,大葱5克,胡椒粉1克,盐10克,味精2克。

做法:黄芪、党参洗净;加工,装入双层纱布袋中,封口,制成中药袋;牛肉洗净,切成5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生姜和洋葱洗净;将砂锅放在大火上,倒入2000克鲜汤,加入鸡骨架,加入牛肉块和中药包烧开,撇去浮沫;加入姜、葱、料酒,移至小火炖匀;去掉中药包、姜、葱和鸡骨架;加入精盐、胡椒粉、味精、葱花。

点评:黄芪具有益气壮阳、固表止汗的功效,党参具有健脾益肺、益气养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牛肉具有补中养胃、强筋骨、化痰熄风、止渴止流涎的功效,适用于中焦郁结、气短筋骨无力、贫血、久病、面黄头晕的人群。

2、血虚——鸡胶汤

很多女性朋友因为血虚怕冷。为什么这么说?据专家介绍,月经、月经、分娩、分娩都可能引起失血,而月经疲劳、月经量过多、分娩时出血过多等都会导致血虚。血虚感冒的女性一般表现为面色萎黄或苍白、乏力、四肢冰冷等症状。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可以试试鸡丝阿胶汤。

【推荐食疗】鸡丝阿胶汤

配料:鸡胸肉100克,牛奶1000克,阿胶80克,生姜10克,盐2克。

做法:鸡胸肉洗净,切成鸡丝;将阿胶粉碎成小块,放入沸水锅中蒸熟;生姜洗净,去皮切片;炖锅中放入鸡丝、阿胶、姜片、鲜奶,盖上锅盖;在水中炖1小时,取出,用精盐调味。

点评:阿胶是补血佳品,尤其适合阴虚血虚证出血者。阿胶不仅能补血,还能滋阴。常用明胶小球止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圣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医三宝”。

3、阳虚干姜肉桂羊肉汤

很多人认为怕冷是阳虚,这并不完全正确。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阳虚?

中医认为“阳虚外寒”,当人阳气不足时,无法抵御外界寒邪的侵袭,就会怕冷。一般阳虚的人会有怕冷、手脚冰凉、精神萎靡、大便溏泄,甚至消化不良等症状。根据心、肝、脾、肺、肾不同,症状也不同。

比如心阳虚,除了常见的阳虚症状外,还会有心悸、闷闷、心前区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等。

肝阳不足可引起头晕、双侧肋骨下不适、乳房疼痛、恐慌或抑郁。

脾阳虚可引起食欲不振、嗳气、嗳气、便溏等症状。肾阳虚,表现为腰膝酸软、小便不利或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障碍等。

肺阳虚通常表现为咳嗽、气短、气短、声音低、言语低沉等症状。

但无论哪一种阳虚,怕冷和手脚冰凉都是阳虚最重要的表现。如果阳虚怕冷的症状不是很严重,可以试试食疗。

【推荐饮食】姜肉桂羊肉汤

食材:羊肉(瘦肉)150克,干姜30克,肉桂15克。盐1克,大葱3克,胡椒粉1克。

做法:将羊肉切成块,用干姜、肉桂粉炖至肉烂,加入盐、葱花、花椒面。

点评:很多人对生姜比较熟悉,但对干姜的功效却不是很了解。干姜大部分是干姜或干姜的成品。姜性散寒,干姜温中胜姜,尤其是温补脾阳,见于古代著名的理中汤。适用于阳虚怕冷、腹痛、四肢不温者。肉桂是寒冷季节最常用的调味食品。它具有滋补元阳、温补脾胃、活血散寒的作用。

肉桂性热,既能补阳,又能祛寒邪。所以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腰膝冷痛的人最适合吃。干姜、肉桂、羊肉制成药膳,更有利于增强壮阳散寒功效。

下一篇:谷雨节气水果农事安排和技术要点
上一篇:夜已沉默心事向谁说是什么歌(曾经在雨中游走是什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