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养生 保护阳气是关键

2022-07-26 05:55:09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1

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是地球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就进入盛夏,养生专家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地球北半球一年中最长的一天。“不过,夏至不热”“夏至有数头”。夏至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夏季。养生专家指出,此时养生应顺应夏季阳气特点,注意护阳。

现象:有“空疾病调整”的人比较多

南宁的林先生从事物流工作。为了应对夏天的到来,他有一种特殊的消暑方式,那就是外出打工时,但凡有空的时候,他就坚守在附近的银行和商场“为空调叹息”。林先生说,在室外炎热的天气里,他很快就浑身冒汗,所以不能带风扇,所以去有空调的公共场所可以很快让身体降温,他觉得很凉爽。然而,最近几天,林先生总是莫名其妙地浑身疼痛。刚开始他以为是感冒,但是除了肌肉和关节没有任何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林先生想到刮痧拔罐,每天下班回家几次。每次刮痧或拔罐后一两个小时,林先生真的觉得很放松,但第二天醒来,身体还是酸痛。

最近有不少像林先生这样的人在夏至前后身体不适。广西中医学院附属康瑞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黄斌指出,这大概就是“空调治疾病”的说法。黄斌说,人体处于出汗状态时,全身毛孔张开,突然进入开着空调的空房间。这种突如其来的降温刺激会使身体受到风邪的侵袭,引起不适。要避免“空病情调整”,最好给身体一个过渡,比如随身带着手帕和毛巾,擦干汗水,在阴凉处休息一下,然后进入开着空调的地方。黄斌说,体内寒热的突然交替并不一定会立即使人生病,体内邪风的逐渐积聚会导致类似感冒的症状和肌肉反应。也有可能在秋冬季节,容易感觉发热感冒,抵抗力降低。

此外,广西著名中医农民黄宗泽指出,市民不宜用刮痧拔罐来消暑。拔罐前后刮痧和拔罐应间隔7~10天以上。过于频繁或使用错误的方法会损害身体。

养生:护阳养阳很重要。

“都说春天有春困,但夏天还是觉得很困。”从事设计工作的小胡非常不解。随着夏天的到来,他周围的朋友似乎都充满了活力。健身、游泳、打球、泡吧,安排得五颜六色,但他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懒散。

农黄宗泽博士指出,根据中医理论,杨琪是脏腑器官组织功能活动的驱动力。如果内脏缺乏动力,阳气不足的人自然会感到无力和疲惫。《黄帝内经》中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要求人们按照“春主升,夏主长”的自然规律来安排生活。黄宗泽说,夏至时,北半球白天最长,阳气最旺。所以养生要顺应夏季阳气外盛的特点,注意从各个方面保护阳气,保持气机畅通。市民可以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操作方法。

首先是调整工作进度。夏至过后,我们应该晚睡早起,以适应自然世界的变化。此外,合理安排午休时间,既能避开中午的高温,又能恢复精力。如果从事户外工作,要避开烈日,做好防晒工作。黄宗泽提醒说,下班回家摆脱一天热疲劳的最好方法是洗个热水澡。因为它不仅能“泄阳气”使皮肤干净凉爽,而且温水淋浴还能扩张体表血管,加速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组织营养。

"调整工作日程后,你需要适当锻炼."侬黄宗泽说。为防止夏至后中暑,最好在气温较凉的清晨或傍晚锻炼,在空河边、湖边、公园等新鲜地方散步、慢跑、做广播操。过度运动后,出汗,出汗太多,不仅伤害殷琦,还应该伤害杨琪。

调理:“冬病夏治”正合时宜。

最近南宁的马先生每天下班回家都很忙。他点燃一根艾条,按照书本轮流艾灸身体的不同穴位。马先生在秋冬季节容易感冒和肠胃疾病。他为自己做艾灸,只为“冬病夏治”。然而,艾灸几天后,马先生出现了头痛、喉咙发炎等症状。医生告诉他,有“冬病夏治”的健康意识是好的,但如果缺乏专业的指导和操作,就要谨慎了。

农黄宗泽博士说,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冬病”是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如哮喘、感冒鼻炎、呼吸道疾病,以及一些老年人的腰腿痛等。中医认为,冬季疾病患者往往身体虚弱,容易感冒。冬天治疗感冒就像“回南方晾衣服”。夏天,人体的阳气达到四季的顶峰。此时治疗冬季疾病,寒气积聚容易被驱除,还能增强抗病能力。根据黄斌的说法,夏季消除积寒的方法也很简单。采取更温暖的饮食。比如红糖姜汤有暖胃的作用,夏天可以服用,直到自然冷却后再饮用。

黄宗泽提醒,市民还可以“预防冬病夏病”。比如有风湿、类风湿、创伤性关节痛、感觉寒湿引起的四肢麻木等,往往是寒性发作,热消失。有这些症状的人在夏天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持关节温暖。一些市民患有“头风病”,感冒时会头痛。夏天禁止用冷水洗头,或直接把头转向风扇空调节空气。

饮食:避免贪欲和冷食,并加以弥补。

夏至时节,心火当季,人出汗多,盐流失多。此外,人们的食欲也会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比如食欲不振,嘴巴平淡无奇。这个时候,除了清淡饮食之外,还要注意避免过于贪吃冷食,同时不妨适当弥补一下。

据永州市现代女子医院医生介绍,食欲不振后,很多人吃饭时往往会“挑食”,这不是一个好习惯。由于天气炎热,人体内水分和矿物质的流失,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加,对能量的需求比冬季更多,所以膳食营养摄入的平衡仍然是关键。

比如多吃碱性食物,保证人体正常的碱性。但碱性食物并不意味着它的pH是碱性的,而是在人体内分解代谢后呈碱性。比如水果虽然含有果酸,但分解到人体后是碱性的,是人体需要的碱性食物。此外,多喝新鲜的蔬果汁。但是,酸性食物如酒精、甜点、肥肉和红肉(如牛、羊和猪肉)不宜多吃。

夏至后,市民日常用水量明显增加,但过量饮酒也可能增加肾脏负担,损害健康。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内科教授说,南方地区夏季最大的气候特点是炎热潮湿,不妨喝点爽口的汤,比如冬瓜大麦汤、玉米胡萝卜汤、海带黄豆汤等。对于上班族来说,可以用保温瓶浸泡一些食材,如西洋参、太子参、沙参、枸杞等。,可以及时补充水分,为身体补充有益物质。

下一篇:谷雨养生 养生窍门“滋润”好身体
上一篇:世界十大禁养名猫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