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酒量(酒量可以靠后天锻炼?)

2022-09-09 10:02:46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2

运动能力(能力可以取决于后天?)

“化酒为水”“前有一瓶酒,后无烦恼”“千杯不醉,加油‘肝’!”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看过这些各种解酒药的广告标语。反正造谣者看了就喊“牛逼”!那么,有了这些神奇的药物,酒精的量可以大大增加吗?据说喝酒会伤肝。解酒药真的解酒护肝吗?

多喝酒会增加你的容量?小心你的肝脏!

很多朋友都知道喝酒会损伤肝脏,是脂肪肝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严重时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引起肝硬化和肝癌,危害很大。这些都要从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说起。

当酒精被我们喝进胃里,会很快被胃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肝脏是从胃肠道流回的血液经过的第一个器官,所以血液中的酒精在经过肝脏时就正式开始了代谢过程。

当然,大约10%的酒精会随着尿液和呼吸通过肾脏和肺部排出,但大约90%的酒精最终会通过肝脏的代谢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我们的肝细胞中含有一种叫做乙醇脱氢酶的酶,可以将乙醇(酒精的主要成分)分解成乙醛,然后乙醛就会进入血液。乙醛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如果血液中乙醛浓度过高,会出现脸红、出汗甚至头痛等症状。

此外,肝细胞中还有一种叫乙醛脱氢酶的酶,可以将血液中的乙醛转化为乙酸,然后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酒精分解代谢过程。

从上图的酒精分解代谢图可以看出,酒精代谢主要依赖这两种酶,也就是说酒精的消耗量取决于肝脏中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含量。

基本上,每个人肝脏中乙醇脱氢酶的含量是相似的,但乙醛脱氢酶的含量在个体之间差异很大,这也是决定饮酒量的关键因素。然而,这种酶的含量是在出生时就决定的,也就是说,它是由基因决定的,不能通过后天的锻炼来增加。

所以说后天可以锻炼的酒精量是不科学的。

然后,在生活中,似乎有些人的酒量真的从资源网到资源网逐渐增加了。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并不是因为肝脏中有更多的酶可以分解酒精,而是因为身体对乙醛的耐受能力更强,而且对乙醛的敏感性比资源网络更低,所以看起来酒精的消耗量有所增加。

“解酒药”真的能解酒吗?

很多朋友和资源网都会在喝酒前喝一些解酒药来预防醉酒,或者快速从醉酒中恢复过来。那么这些所谓解酒药的成分是什么,真的有效吗?

目前的研究表明,无论什么药物或食物都能增加肝脏中乙醛脱氢酶的含量。所以,无论什么样的解酒药物真的能增加肝脏对酒精的分解代谢能力,都不能真正起到解酒的作用。

不过也有人说,喝酒前后吃解酒药真的感觉酒量好多了,不那么容易醉。发生了什么事?其实这是因为解酒药的成分大多含有利尿剂、兴奋剂和激素,都给人“解酒”的错觉。

利尿成分可以帮助身体快速从肾脏排出酒精,从而达到“解酒”的感觉。但严格来说,这不能称之为解酒,只能称之为帮助酒精排泄,容易加重肾脏负担,损害肾脏。

兴奋剂也是一些无良交易者经常添加到解酒药物中的一种成分。其实醉酒是酒精对我们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是我们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告诉自己不能再喝了。兴奋剂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看似不醉,但容易引起过量饮酒,导致酒精中毒甚至死亡。

激素的作用是降低身体对酒精的敏感性,抑制头痛、恶心等醉酒症状的出现,从而造成饮酒量增加的假象。但是,它只能抑制头痛、恶心等症状,却不能帮助酒精代谢。

还有一些奶制品,比如酸奶,被认为有解酒的作用:很多朋友习惯在喝酒前先喝一杯酸奶。但这个原理其实比空对胃的伤害小,还能稀释一部分酒精浓度,从而造成酒量增加的假象。

有文章说“酸奶中乳酸和酒精的酯化反应会导致酒精的分解”,但其实这种反应在常温下是很难发生的。所以“酸奶解酒”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以上解酒成分都没有真正分解酒精,或者促进身体分解酒精。

只是通过各种排泄和缓解醉酒症状来达到增加饮酒量的假象,并没有减少酒精对身体的危害,反而因为过量饮酒而增加了酒精对身体的危害,实际上对身体有害无益。

所以,最后造谣者建议大家尽量少喝酒,不碰也不要碰。如果你已经患有肝病,医生的建议应该明确避免饮酒,不要让酒精出现在你的生活中。解酒不是喝酒的护身符,也不能帮助肝脏分解酒精,更不能防止肝脏受损。

下一篇:汽车轮胎知识(汽车轮胎基础知识介绍)
上一篇:春申君是哪国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