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有趣小知识(化学有趣小知识一百条)

2023-03-05 11:40:5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2

化学,科如其名:有化才能学。

有了变化才能够学习。 在生活中,化学可以说是最有用的一门学科。

生活中的好多变化都要靠化学才能解释,例如:为什么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的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为什么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缓慢,但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会剧烈分解并释放出大量的热及氧气,且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等等在初中的化学中,经常要根据现象来说明问题的本质。 因此,化学课会很有趣 。

而且,在高中,化学依旧是理科中最简单的科目。 趣味知识:德国南部出产一种矿物,从十八世纪上半叶起,就有许多矿物学家试图对它进行分类,但意见很不一致。

有的认为它是锌矿,有的则把它归入铁矿。 1781年发现了新元素钨以后,还有人认为这种矿物中含有钨。

1789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对这种矿物进行了全分析。 他用硝酸处理这种矿物,得到一种黄色溶液,向这种溶液中加入“钾碱”进行中和时,便析出一种黄色沉淀。

沉淀物的性质与所有已知元素相应化合物的性质很不一样,所以克拉普罗特认为它是一种新元素的“氧化物”。 于是,克拉普罗特将这种“氧化物”与碳放在一起,加热到很高温度,企图把这种“氧化物”还原成金属。

他确实得到了一种金属态的黑色物质,这种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与所有已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因此克拉普罗特认为自己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 1789年9月4日,克拉普罗特报告了自己的发现,题目是“乌拉尼特(Uranit)——一种新的半金属”。

他之所以将“新元素”命名为“乌拉尼特”,是为了纪念八年前新行星——天王星(Uranus)的发现。 次年,克拉普罗特将“新元素”改称为铀(Uranium),他说:“我根据类推法将该新金属的名称由乌拉尼特改为铀”,于是铀的历史就这样开始了。

这种“新元素”的发现确实引起了许多化学家的兴趣,不少人对它进行了研究。 但实际上,“新元素”不是元素而是化合物。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竟没有人认识到这一点。 克拉普罗特本人一直到死,仍然深信自己发现并分离出了铀元素。

曾有少数人对克拉普罗特的结论表示过怀疑,认为“乌拉尼特”可能是一种化合物。 例如瑞典著名化学家贝采利乌斯,就曾试图用纯钾来还原“乌拉尼特”,但末成功;同一时期,阿弗维特逊也曾用氢来还原“乌拉尼特”以及铀和钾的一种二元氯化物,但得到的最终产品依然是“乌拉尼特”。

直到1841年,法国化学家佩里戈特才揭开了“乌拉尼特”的秘密,证实“乌拉尼特”确是铀的化合物而不是元素铀。 佩里戈特将“乌拉尼特”同碳一起加热,并通入氯气,从而得到一种升华出来的氯化铀结晶体。

奇怪的是,生成氯化铀所消耗的“乌拉尼特”和氯气的总量竟是化学计算量的110%,而且在气态产物中还含有二氧化碳。 这说明,“乌拉尼特”原来是一种金属氧化物。

证实这一结论的实验有很多,例如使四氯化铀水解,得到的产物是“乌拉尼特”和氯化氢,这表示“乌拉尼特”是化合物而不是元素。 为了得到元素铀,佩里戈特采用的也是钾还原法。

但他是还原四氯化铀,而不象贝采利乌斯那样还原“乌拉尼特”。 佩里戈特将四氯化铀同钾放一起,放在白金坩锅中加热。

因为需要将反应物加热到白热状态,所以这是一个有危险的实验。 为了谨慎起见,他把一只小白金坩锅放在一只大白金坩锅里,当小坩锅中的物质开始反应的时候,便立刻把火源熄灭,以免金属钾从白金坩锅中飞溅出来,发生事故。

等到激烈的反应变得和缓了,再对白金坩锅加强热,以除去其中所剩余的钾,并使已被还原出来的铀聚结。 待到冷却后,用水将其中所含的氯化钾溶解而除去。

结果,在留下的黑色残渣中找到了银白色的金属铀颗粒。 至此,一种新的化学元素铀——化学元素中的“天王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孕育,才真正诞生了。

1789年克拉普罗特发现含铀化合物“乌拉尼特”的时候,已知的化学元素还只有25种;但是到1841年佩里戈特制得真正的元素铀的时候,已知元素的数目已经增加到55种。 这么多的元素,重量有轻有重,性质千差万别,真好似一团乱麻。

但是化学家深信物质世界是秩序井然的,因此他们一直试图透过表面的混乱现象,从元素的特性中找出某种内在的规律性来。 1869年,已知化学元素的数目已经增加到62种,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终于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把当时象一团乱麻似的杂乱无章的元素理出了一个头绪。

他发现,随着元素原子量的增加,元素的性质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这就是著名的元素周期律。 两年后门捷列夫加以充实改进的周期表,已经达到了成熟的程度,与现代的周期表已相差无几了。

在编制周期表时,门捷列夫认为元素的性质比它的原子量更为重要,因此当某一元素的性质与它的根据原子量排列的顺序有冲突时时,他便不顾当时公认的原子量,大胆地把它的位置调换一下。 例如碲和碘的原子量,当时测定的值分别是128和127,如果按原子量排列,碲应该排在碘的后面。

但是门捷列夫把碲提到碘的前面,以便使它位于性质与它非常相似的硒的下面,并使碘位于性质与碘非常相似的溴的下面。 门捷列夫坚信自己已发现了一条最基本。

点石成金 秦始皇幻想帝位永在,龙体长存,日思长生药,夜作金银梦。

于是各路仙家大炼金丹,他们深居简出于山野之中,过着超脱尘世的神仙般生活。 炼丹家以丹砂(硫化汞)、雄黄(硫化砷)等为原料 ,开炉熔炼。

企图制得仙丹,再点石成金,服用仙丹或以金银为皿,均使人永不老死。 西文洋人也仿效于暗室或洞穴,单身寡居致力于炼金术。

一两千年过去了,死于仙丹不乏其人,点石成金出终成泡影。 金丹太徒劳无功而销声匿迹。

中外古代炼金术士毕生从事化学实验 ,为何中一事无成?乃因其违背科学规律。 他们梦想用升华等简单立法改变贱金属的性质,把铅、铜、铁、汞变成 贵重的金银。

殊不知用一般化学立法是不能改变元素的性质的。 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种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是经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却不能再分。 随着科学的发展,今天“点石成金 ”已经实现。

1919处英国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元素使氮变成了氧。 1941年科学家用原子加速器把汞变成了黄金-人造黄金镄(一百号元素)。

1980处美国科学家又用氖和碳原子高速轰击铋金属靶,得到了针尖大的微量金。 金丹术士得知今人之丰功伟绩,在天之灵出会自觉羞愧的。

不吃羊的狼 中国民间故事及古希腊伊索寓言中有不少狼吃小羊的故事。 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划为豺狼虎豹一类,它吃羊羔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动物学家在美洲大陆上驯出了一种北美狼,它不吃羊羔,即使把小羊羔放在它的嘴巴底下,它也会远远地回避。 你一定感到很惊奇吧,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科学家给北美狼开了一张羊肉加氯化锂的处方,就是在羊肉中掺进了一种叫氯化锂的化学药品。

北美狼吃了这种含有氯化锂的羊肉,在短时期内会患有消化不良及肚子胀痛等疾病,开始时,它们明显地不喜欢这些肉的味道,到后来如果在肉食方面给它们有选择的可能,它们就不吃含有氯化锂的羊肉。 这样经过多次驯化,它们就不再掠食羊羔了。

有趣的是,母狼吃什么样的食物,它的奶就会有什么样的味道。 母狼不吃羊羔的特性,会很快地传给它的幼仔,并且母狼不给它的幼仔吃自己已经回避的食物——羊羔,那么幼狼也绝不会去尝试这些羊羔。

亲爱的读者,如果有狼掠食羊群的地方,你有什么巧妙的办法来保护羊群呢?另外,你一定听说过“老鹰捉小鸡”的故事吧,你又有什么措施能使小鸡免遭毒害呢?你愿意像科学家那样,当一名驯兽能手吗 碘与指纹破案 在电影中常常看到公安人员利用指纹破案的情节。 其实,只要我们在一张白纸上面用手指按一下,然后把纸上手指按过的地方对准装有少量碘的试管口,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

等到试管中升华的紫色碘蒸气与纸接触之后,按在纸上的平常看不出来的指纹就会渐渐地显示出来,并可以得到一个十分明显的棕色指纹。 如果把这张白纸收藏起来,数月之后再做上面的实验,仍能将隐藏在纸面上的指纹显示出来。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指纹并不完全相同,而手指上总含有油脂、矿物油和汗水等。 当用手指入纸上面按的时候,指纹上的油脂、矿物油和汗水就会留在纸面上,只不过是人的眼睛看不出来罢了。

而纯净的碘是一种紫黑色的晶体,并有金属光泽。 有趣的是,绝大多数物质在加热时,一般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三态变化。

而碘却一反常态,在加热是能够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蒸气。 象碘这类固体物质直接气化的现象,人们称之为升化华。

同时碘还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 由于指纹含有油脂、汗水等有机溶剂,当碘蒸气上升遇到这些有机溶剂时,就会溶解其中,因此指纹也就显示出来了。

身轻顽皮的锂 锂是一种柔软的银白色的金属,别看它的模样跟有些金属差不多,性格特点可不同一般哩!首先它特别的轻,是所有金属中最轻的一个.其次它生性活泼,爱与其他物质结交.例如,将一小块锂投入玻璃器皿中,塞上磨砂塞,里边会通过反应很快耗尽器皿内的空气是它成为真空.结果,纵然你使上九牛二虎之力,也别想把磨砂塞拔出来.显然,对于这样一个顽皮的家伙,要保存它是十分困难的,它不论是在水里,还是在煤油里,都会浮上来燃烧.化学家们最后只好把它强行捺入凡士林油或液体石蜡中,把它的野性禁锢起来,不许它惹事生非. 锂被人发现有170多年了.在他出世后的100多年中,它主要作为抗痛风药服务于医学界.直到20世纪初,锂才开始步入工业界,崭露头角.如锂与镁组成的合金,能像点水的蜻蜓那样浮在水上,既不会在空气中失去光泽,又不会沉入水中,成为航空,航海工业的宠儿.此外,锂还在尖端技术方面大显身手.例如,氘化锂是一种价廉物美的核反应堆燃料;固体火箭燃料中含有51-68%的锂.不过,专家们认为,锂的才能目前没有得到全面的发挥,它的潜力还大着呢!疯子村之谜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一个偏僻的农村小镇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村上先后有10多人发了疯病,这些人精神紊乱,行动反常,时而大哭,时而大笑,四肢变得僵硬……他们的罹病,给各自的家庭带来了灾难,也引起了人们的骚动,还惊动了当地政府和有关医疗部门。

当地的警察局和医院派出了调查组,进行了大量的访问调查。

化学,科如其名:有化才能学。

有了变化才能够学习。 在生活中,化学可以说是最有用的一门学科。

生活中的好多变化都要靠化学才能解释,例如:为什么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的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为什么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缓慢,但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会剧烈分解并释放出大量的热及氧气,且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等等 在初中的化学中,经常要根据现象来说明问题的本质。 因此,化学课会很有趣 。

而且,在高中,化学依旧是理科中最简单的科目。 趣味知识:德国南部出产一种矿物,从十八世纪上半叶起,就有许多矿物学家试图对它进行分类,但意见很不一致。

有的认为它是锌矿,有的则把它归入铁矿。 1781年发现了新元素钨以后,还有人认为这种矿物中含有钨。

1789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对这种矿物进行了全分析。 他用硝酸处理这种矿物,得到一种黄色溶液,向这种溶液中加入“钾碱”进行中和时,便析出一种黄色沉淀。

沉淀物的性质与所有已知元素相应化合物的性质很不一样,所以克拉普罗特认为它是一种新元素的“氧化物”。 于是,克拉普罗特将这种“氧化物”与碳放在一起,加热到很高温度,企图把这种“氧化物”还原成金属。

他确实得到了一种金属态的黑色物质,这种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与所有已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因此克拉普罗特认为自己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 1789年9月4日,克拉普罗特报告了自己的发现,题目是“乌拉尼特(Uranit)——一种新的半金属”。

他之所以将“新元素”命名为“乌拉尼特”,是为了纪念八年前新行星——天王星(Uranus)的发现。 次年,克拉普罗特将“新元素”改称为铀(Uranium),他说:“我根据类推法将该新金属的名称由乌拉尼特改为铀”,于是铀的历史就这样开始了。

这种“新元素”的发现确实引起了许多化学家的兴趣,不少人对它进行了研究。 但实际上,“新元素”不是元素而是化合物。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竟没有人认识到这一点。 克拉普罗特本人一直到死,仍然深信自己发现并分离出了铀元素。

曾有少数人对克拉普罗特的结论表示过怀疑,认为“乌拉尼特”可能是一种化合物。 例如瑞典著名化学家贝采利乌斯,就曾试图用纯钾来还原“乌拉尼特”,但末成功;同一时期,阿弗维特逊也曾用氢来还原“乌拉尼特”以及铀和钾的一种二元氯化物,但得到的最终产品依然是“乌拉尼特”。

直到1841年,法国化学家佩里戈特才揭开了“乌拉尼特”的秘密,证实“乌拉尼特”确是铀的化合物而不是元素铀。 佩里戈特将“乌拉尼特”同碳一起加热,并通入氯气,从而得到一种升华出来的氯化铀结晶体。

奇怪的是,生成氯化铀所消耗的“乌拉尼特”和氯气的总量竟是化学计算量的110%,而且在气态产物中还含有二氧化碳。 这说明,“乌拉尼特”原来是一种金属氧化物。

证实这一结论的实验有很多,例如使四氯化铀水解,得到的产物是“乌拉尼特”和氯化氢,这表示“乌拉尼特”是化合物而不是元素。 为了得到元素铀,佩里戈特采用的也是钾还原法。

但他是还原四氯化铀,而不象贝采利乌斯那样还原“乌拉尼特”。 佩里戈特将四氯化铀同钾放一起,放在白金坩锅中加热。

因为需要将反应物加热到白热状态,所以这是一个有危险的实验。 为了谨慎起见,他把一只小白金坩锅放在一只大白金坩锅里,当小坩锅中的物质开始反应的时候,便立刻把火源熄灭,以免金属钾从白金坩锅中飞溅出来,发生事故。

等到激烈的反应变得和缓了,再对白金坩锅加强热,以除去其中所剩余的钾,并使已被还原出来的铀聚结。 待到冷却后,用水将其中所含的氯化钾溶解而除去。

结果,在留下的黑色残渣中找到了银白色的金属铀颗粒。 至此,一种新的化学元素铀——化学元素中的“天王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孕育,才真正诞生了。

1789年克拉普罗特发现含铀化合物“乌拉尼特”的时候,已知的化学元素还只有25种;但是到1841年佩里戈特制得真正的元素铀的时候,已知元素的数目已经增加到55种。 这么多的元素,重量有轻有重,性质千差万别,真好似一团乱麻。

但是化学家深信物质世界是秩序井然的,因此他们一直试图透过表面的混乱现象,从元素的特性中找出某种内在的规律性来。 1869年,已知化学元素的数目已经增加到62种,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终于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把当时象一团乱麻似的杂乱无章的元素理出了一个头绪。

他发现,随着元素原子量的增加,元素的性质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这就是著名的元素周期律。 两年后门捷列夫加以充实改进的周期表,已经达到了成熟的程度,与现代的周期表已相差无几了。

在编制周期表时,门捷列夫认为元素的性质比它的原子量更为重要,因此当某一元素的性质与它的根据原子量排列的顺序有冲突时时,他便不顾当时公认的原子量,大胆地把它的位置调换一下。 例如碲和碘的原子量,当时测定的值分别是128和127,如果按原子量排列,碲应该排在碘的后面。

但是门捷列夫把碲提到碘的前面,以便使它位于性质与它非常相似的硒的下面,并使碘位于性质与碘非常相似的溴的下面。 门捷列夫坚信自己已发现了一条最基本。

1、豆腐不可与菠菜一起煮。 草酸钙是人体内不能吸收的沉淀物 。 菠菜、洋葱、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草酸、草酸钠 ,豆腐中含有较多的钙盐,如硫酸钙等成分。 上述物质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等物质。

2、铝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铝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无毒元素,因而铝制饮具、含铝蓬松剂发酵粉、净水剂等被大量使用。

3、炒菜时不宜把油烧得冒烟,油在高温时,容易生成一种多环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环化合物,实验证明,多环化合物易于诱发动物得膀胱癌。

扩展资料:

1、化学的特点: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2、化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对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

蛋糕、月饼的脱氧剂里有铁粉,如果没有变成红色也就是没有变质,就往里面加点醋。 我试过,有很多气泡的。 另外反应进行得不够快千万不要在火源上加热,那样很容易爆炸!

Fe+2HAc=Fe(Ac)2+H2↑

如果有明矾和小苏打的话就更好玩。 把明矾溶解,加入小苏打溶液,会同时产生气体、沉淀的,溶液会越来越浑浊。

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这是泡沫灭火器。

最佳答案:

/z/q120933001.htm ,

自动长毛的鸭子:

用铝皮剪成一个鸭子形状(兔子、猫、老鼠……随便啦),用棉签沾上HgNO3溶液涂在铝皮上,过几分钟后将铝皮上的HgNO3搽干。 接着就可以看见铝鸭子自动长出白毛出来!

实验原理:铝为活泼金属,但由于铝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空气的反应。 HgNO3溶液涂上去后,破坏了致密氧化膜,同时形成Al-Hg合金,使得Al表面不能再形成致密氧化膜。 Al可以持续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白色Al2O3。

注意事项:HgNO3为剧毒化合物,实验时注意防护措施!

建造一座“水中花园”

将硅酸钠(Na2SiO3)溶于水中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水玻璃,轻轻将 盐的晶粒,如钴、铁、铜、镍和铅的氯化物,铝、铁、铜和镍的硫酸盐,钴、铁、铜和镍的硝酸盐,加入到水玻璃中(注意不能摇混),则五彩缤纷的“花” 就慢慢地生长起来了

吹气生火 实验原理 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棉花着火燃烧。 实验用品 蒸发皿、玻璃棒、镊子、细长玻璃管。 Na2O2、脱脂棉。 实验步骤 1. 把少量Na2O2粉末平铺在一薄层脱脂棉上,用玻璃棒轻轻压拨,使Na2O2进入脱脂棉中。 2.用镊子将带有Na2O2的脱脂棉轻轻卷好,放入蒸发皿中。 3.用细长玻璃管向脱脂棉缓缓吹气。 观察现象 理 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棉花着火燃烧。 实验用品 蒸发皿、玻璃棒、镊子、细长玻璃管。 Na2O2、脱脂棉。 实验步骤 1. 把少量Na2O2粉末平铺在一薄层脱脂棉上,用玻璃棒轻轻压拨,使Na2O2进入脱脂棉中。 2.用镊子将带有Na2O2的脱脂棉轻轻卷好,放入蒸发皿中。 3.用细长玻璃管向脱脂棉缓缓吹气。 观察现象

碘与指纹破案

在电影中常常看到公安人员利用指纹破案的情节.其实,只要我们在一张白纸上面用手指按一下,然后把纸上手指按过的地方对准装有少量碘的试管口,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等到试管中升华的紫色碘蒸气与纸接触之后,按在纸上的平常看不出来的指纹就会渐渐地显示出来,并可以得到一个十分明显的棕色指纹.如果把这张白纸收藏起来,数月之后再做上面的实验,仍能将隐藏在纸面上的指纹显示出来.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指纹并不完全相同,而手指上总含有油脂、矿物油和汗水等.当用手指入纸上面按的时候,指纹上的油脂、矿物油和汗水就会留在纸面上,只不过是人的眼睛看不出来罢了.而纯净的碘是一种紫黑色的晶体,并有金属光泽.有趣的是,绝大多数物质在加热时,一般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三态变化.而碘却一反常态,在加热是能够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蒸气.象碘这类固体物质直接气化的现象,人们称之为升化华.同时碘还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由于指纹含有油脂、汗水等有机溶剂,当碘蒸气上升遇到这些有机溶剂时,就会溶解其中,因此指纹也就显示出来了。

1、瑞典著名化学家舍勒,他发现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后生成呛人的黄色气体,身体受到严重伤害。 他认为化学“这种尊贵的学问,乃是奋斗的目标。 ”舍勒逝世后,瑞典人们十分怀念他,在科平城和斯得哥尔摩都为他建立了纪念塑像,他的墓地前立有一块朴素的方形墓碑,碑上的浮雕是一位健美男子,高擎着一把燃烧的火炬。

2、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 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

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

3、拉瓦锡的对化学的第一个贡献便是从实验的角度验证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 早在拉瓦锡出生之时,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当时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学意蕴。

但由于“物质不灭定律”缺乏丰富的实验根据,特别是当时俄罗斯的科学还很落后,西欧对沙俄的科学成果不重视,“物质不灭定律”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拉瓦锡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当他加热石膏时放出了水蒸气。 拉瓦锡用天平仔细称量了不同温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气的质量。 他的导师鲁伊勒把失去水蒸气称为“结晶水”,从此就多了一个化学名词——结晶水。 这次意外的成功使拉瓦锡养成了经常使用天平的习惯。

4、在英国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时,钱永健发明出一种更好的染料,可追踪细胞内的钙水平。 钙在多种生理反应中扮演关键角色,包括神经冲动调节、肌肉收缩、受精作用等。 不过,计量细胞内钙水平的方法当时还相当原始,需要穿透细胞壁注射钙结合蛋白,这种方法通常会毁坏研究细胞。

钱永健利用化学技术发明出有机染料,与钙质结合时会戏剧性地改变荧光。 此外,钱永健还找到了为钙质“上妆”的方法,使染料无需注射即可穿透细胞壁。

5、李远哲主要从事化学动态学的研究,在化学动力学、动态学、分子束及光化学方面贡献卓著。 分子束方法是一门新技术,1960年才开始试验成功,交叉分子束方法起初只适用于碱金属的反应,后来由李远哲在1967年同赫休巴赫教授共同研究创造,把它发展为一种研究化学反应的通用的有力工具。

此后十多年中,又经李远哲将这项技术不断加以改进创近,用于研究较大分子的重要反应。 他所设计的“分子束碰撞器”和“离子束碰撞器”,已能深入了解各种化学反应的每一个阶段过程,使人们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化学反应的每一个阶段过程,使人们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化学反应所出现的各种状态,为人工控制化学反应的方向和过程提供新的前景。

记忆力是人们积累知识、增长智慧的基本条件。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记忆力,最根本的是要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掌握记得快、记得牢的要领。 笔者结合初中化学知识,介绍几种巧妙的记忆方法。

一、比喻记忆法。 比喻记忆法就是运用比喻,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陌生的东西熟悉化,从而增进大脑记忆的一种方法。

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中,把一氧化碳气体的通入和撤出,比喻为“早出,晚归”,把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比喻为“迟到,早退”。 又如把盐酸的性质和用途比喻为乌龟壳,并编成歌诀,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盐酸性质乌龟壳,一头一尾四只脚脚,前爪金属、氧化物,后爪盐、碱一起捉。 头衔酸碱指示剂,尾巴除锈又制药”。

二、谐音记忆法。 通过谐音,可以使材料具有双重意义。

这样一开始,识记材料便成双结对输入大脑,并分别与大脑中已有知识结构的不同层次相结合,等到回忆提取时,自然就多了一条渠道。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对某些零散的、枯燥的、毫无意义的材料地进行谐音处理,以形成新奇有趣的语句,这样就容易输入和方便提取了。

例如: 1、记忆元素周期表中1-20号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谐音为“青海狸皮捧炭,蛋养弗奶。 拉美旅归,林柳路呀”。

解释:青海用狐狸皮捧木炭,由蛋养出来的动物就不用喂奶。 拉美旅行回来,树林中柳树夹道风景多么好呀! 2、地壳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氧硅铝铁钙,钠钾镁,谐音为“养龟铝铁盖,哪家没青(菜)?”。

3、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谐音为“父亲养羊”。 (负极氢气,阳极氧气。 )

4、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谐音为“假(乞)丐拉美旅,心铁喜牵轻,统共一百斤”。 5、液态氮的沸点为-196℃,液态氧的沸点为-183℃,谐音记忆为“一把伞,依旧漏”。

(183-196) 6、酸的pH三、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语音和谐,节奏鲜明,顿挫有致,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便于存储,又利于检索。

应用歌诀记忆法应注意:不难记的无须编成歌诀,歌诀最好自己编写;歌诀一定要准确简炼对别人编写的歌诀要认真理解,现举例如下: 1、记忆元素符号口诀:C碳O氧H氢,N氮K钾P是磷;MgAg镁和银,Hg是汞叫水银;Sn Zn锡和锌,CuAu铜和金。 2、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步骤口诀:先通氢,后点灯,操作顺序要记清;黑色变红把灯撤,试管冷却再停氢;先点后通要爆炸,先停后撤要氧化。

3、液体试剂取用口诀:取液手不抖,标签对虎口,顺壁往下滑,眼把量来瞅。 4、碱盐类溶解性表的规律可编成如下口诀记忆: 溶碱钾钠钡钙铵,其余属碱都沉淀。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于水中间。 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

碳酸盐很简单,能溶只有钾钠铵。 5、制氧气口诀: 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

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6、集气口诀: 与水作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

不溶微溶排水法; 所得气体纯度大。 7、电解水口诀: 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8、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口诀: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 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 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 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硫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四、概括记忆法 概括记忆法,是在对知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的内容加以系统总结和高度概括,使它变成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信息符号”。 经过概括的内容记住了,在使用时,就会有助于联想它的具体细节。

它的特点是简化系统,处理信息,大大减轻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 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记忆方法。

现举例如下: 1、顺序概括。 把识记材料按原顺序概括,记忆时突出顺序性。

这样概括起来顺口,记起来便当,需要回忆时,再添上内容就行了。 如: 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步骤概括为:一检二装三固定,四满五热六收集,七移导管八熄灯。

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概括为:一排顺序二标价,第三约简再交叉。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为:一写二配三注。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为:设、方、关、比、算、答。 鉴别物质的过程归纳为:一取样,二配液,三操作,四现象 ,五结论。

2、数字概括 就是用数字来概括识记材料。 例:催化剂概念要点是“一变两不变”。

过滤应注意事项为“一帖二低三靠”。 化学药品取用要遵守“三不”原则;酒精灯的使用应做到“两个绝对”;工业生产中污染水的因素是“三废”等。

除以上方法外,还有编写故事法,类比联想法,改错记忆法,自测记忆法等,在此不再详述。 总之通过指导学生对这些方法的运用,使课本中枯燥的材料变得饶有趣味,使呆板的知识变得活泼生动,让学生乐学易记,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article/?MagID=10055&wid=54122。

下一篇:高考文化常识教案(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上一篇:高中文化常识选择易错(高中文化常识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