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常识(航空常识题)

2023-03-05 11:29:2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5

飞机上的安全知识:

1.旅客在登机以前必须办理登机手续,同时接收安全检查,以确保你所携带的物品符合安全规定,以减少事故隐患;

2.一定要在起飞和着陆前根据提示系好安全带;

3.由于飞机在起飞和着陆时处于颠簸的气流中,因此少数人可能会感到不适,有些人也会出现象晕车一样的晕机现象,有这种情况的旅客只要在登机前服用防晕药,同时注意减少活动即可;

4.由于飞机高度的变化所引起的气压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耳中不适,此时只要做吞咽动作,使耳腔内的气压平衡,就可以解除。

知识点延伸:

由于航空技术的发展及民航安全管理措施的加强,现代旅客机的事故率已经非常低了,即使发生故障也可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因此,万一事故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在乘务员的指导下,有组织地采取安全救生行动。

人类的航空活动差不多都集中在对流层和同温层内。

为了保证飞机和发动机的工作效率,飞机飞行的高度一般不超过30千米的界限。 从30千米到80-100千米的高度范围,被称为中间层。

这一层空气的特点是:以 45千米为界,温度先升后降。 由于大量的臭氧存在,其气温先由同温层顶的-33℃提高到17至40℃左右;从45千米起,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又开始下降,一直降低到-65.5℃至-113℃。

中间层的空气已经很稀薄了,其空气质量约只占整个大气层的1/3000。 在80千米高度上,空气的密度只有地面的五万分之一;而在100千米高度上,空气的密度仅为地面的一千万分之八。

由于空气非常稀薄,并且气体开始呈现电离现象,因此,人们一般把飞行高度达到80—100千米的飞行器,看成是不依靠大气飞行的航天器。 1967年10月,美国试飞员约瑟夫·沃尔克驾驶X-15A火箭飞机飞出了 7297千米/小时的惊人速度,创造了有人驾驶飞机速度的世界纪录。

而且,他还曾多次飞到了80千米以上的高空,成为美国第一个“驾驶飞机的宇航员”。 按照美国航空航天局规定:飞行高度超过80千米的飞行员即可称为宇航员.在中间层之上直至800千米高空的范围,称作电离层。

其特点是:含有大量的带正电或负电的离子,空气具有导电性。 并且,其温度随高度的增大而迅速升高,在200千米高度时,气温可达400℃。

所以,这里又被人们叫作“暖层”。 在电离层顶端之外,便是大气的最外层——“散逸层”了。

由于地球引力的减弱,气体分子和等离子体与地球已若即若离。 电离层和散逸层的空气密度极低,对太空飞行器的影响已很小,因此,人类大部分的航天活动都是在它们之内(或之外)进行的。

航空与航天的区别:航空与航天是人们经常接触的两个技术名词,两者虽然仅一字之差,却被称为两大技术门类,这是为什么呢? 您稍加注意即可发现,航空技术主要是研制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及吸气发动机,航天技术主要是研制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最能集中体现两者成果的是航空器和航天器。 从航空器与航天器的重大区别上即可看出两个技术领域的显著差异。

第一,飞行环境不同。 所有航空器都是在稠密大气层中飞行的,其工作高度有限。

现代飞机最大飞行高度也就是距离地面30多千米。 即使以后飞机上升高度提高,它也离不开稠密大气层。

而航天器冲出稠密大气层后,要在近于真空的宇宙空间以类似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其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至少也在100千米以上。 对在运行中的航天器来讲,还要研究太空飞行环境。

第二,动力装置不同。 航空器都应用吸气发动机提供推力,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本身只携带燃烧剂。

而航天器其发射和运行都应用火箭发动机提供推力,既带燃烧剂又带氧化剂。 吸气发动机离开空气就无法工作,而火箭发动机离开空气则阻力减小有效推力更大。

吸气发动机包括燃烧剂箱在内都可随飞机多次使用,而发射航天器的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 虽然航天飞机的固体助推器经过回收可以重复使用20次,其轨道器液体火箭发动机可以重复使用50次,但与航空器使用的吸气发动机比较起来,使用次数仍然是很少的。

吸气发动机所用的燃烧剂仅为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而火箭发动机所用的推进剂却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液体的,也有固体的,还有固液型的。 第三,飞行速度不同。

现代飞机最快速度也就是音速的三倍多,且是军用飞机。 至于目前正在使用的客机,都是以亚音速飞行的。

而航天器为了不致坠地,都是以非常高的速度在太空运行的。 如在距地面600千米高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其速度是音速的22倍。

所有航天器正常运行时都处于失重状态,若长期载人会使人产生失重生理效应,并影响健康。 正因如此,航天员与飞机驾驶员比较起来,其选拔和训练要严格得多。

一般人买票即可坐飞机,而花重金到太空遨游的人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 第四,工作时限不同。

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飞机,最大航程计约2万千米,最长飞行时间不超过一昼夜。 其活动范围和工作时间都很有限,主要用于军事和交通运输。

虽然通用轻型飞机应用广泛,但每次活动范围相对更小。 而航天器在轨道上可持续工作非常长时间,如目前仍在使用的联盟TM号载人飞船,可与空间站对接后在太空运行数月之久。

再如航天飞机,能在轨道上飞行7-30天,约1.5小时即可围绕地球飞行一周。 载人航天器运行时间最长的当属和平号空间站,它在太空飞行了整整15个年头。

至于无人航天器,如各种应用卫星,一般都在绕地轨道上工作多年。 有的深空探测器,如先驱者10号,已在太空飞行了32年,正在飞出太阳系向银河系遨游。

航空器的优点是能多次重复使用,而航天器除航天飞机外,只能一次性使用,载人宇宙飞船也不例外。 第五,升降方式不同。

飞机的升空是从起飞线开始滑跑到离开地面,加速爬升到安全高度为止的运动过程。 它返回地面降落时只要经过下滑和着陆即可。

只有个别飞机如英国的“鹞”型战斗机采用发动机喷口转向的方式使飞机能够垂直起落,但机身并未竖起,仍处于水平位置。 而至今为止的航天器发射,包括地面和海上的发射,顶。

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为航空。

气球,飞艇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飞机则是利用与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空气动力在大气层内飞行。 飞机上的发动机依靠飞机携带的燃料(汽油)和大气中的氧气工作。

航空与航天是20世纪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进程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也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人类在征服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早就产生了翱翔天空、遨游宇宙的愿望。

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都很低下的时代,这种愿望只能停留在幻想的阶段。 虽然人类很早就做过种种飞行的探索和尝试,但实现这一愿望还是从18世纪的热空气气球升空开始的。

自从20世纪初第一架带动力的、可操纵的飞机完成了短暂的飞行之后,人类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古老梦想才真正成为现实。 经过许多杰出人物的艰苦努力,航空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飞机性能不断提高。

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为航空。 气球,飞艇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飞机则是利用与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空气动力在大气层内飞行。

飞机上的发动机依靠飞机携带的燃料(汽油)和大气中的氧气工作。

1、要注意的就是“选择直飞班机”。 统计数据指出,大部分空难都发生在起飞、下降、爬升或在跑道上滑行的时候,减少转机也就能避免碰到飞行意外。

2、在选择飞机机型方面,应该选择至少30个座位以上的飞机。 飞机机体越大,受到国际安全检测标准也越多、越严,而在发生空难意外时,大型飞机上乘客的生存几率也相对较小飞机来得高。

3、熟记起飞前的安全指示。 各种不同机型的逃生门位置都有出入,乘客上了飞机之后,应该花几分钟仔细听清楚空服人员介绍的安全指示,如果碰到紧急情况,才不会手足无措。

4、近来越来越多乘客为了节省等领行李的时间,喜欢把大件行李随身带上飞机,这却是不符合飞行安全的行为。 如果飞机遭遇乱流或在紧急事故发生时,座位上方的置物柜通常承受不住过重物件,许多乘客都是被掉落下来的行李砸伤头部甚至死亡。

5、随时系紧安全带。 在飞机翻覆或遭遇乱流时,系紧安全带能提供乘客更多一层的保护,不至于在机舱内四处碰撞。

6、意外发生时,一定要听从空服人员的指示,毕竟空服员在飞机上的首要任务,便是为了维护安全。

7、不要携带危险物品上飞机,像汽油罐这些东西,都不应该带上飞机。

8、咖啡、热茶这些高温的饮料,都应该让受过专业训练的空服员为乘客服务,乘客自己拿这些高温液体的话,经常会发生烫伤意外。

9、不要在飞机上喝太多的酒,由于机舱内的舱压与平地不同,过多酒精将使得乘客在紧急时刻应变能力减缓,丧失逃生的宝贵机会。

10、随时保持警觉,专家指出,意外发生时机上乘客应该保持冷静,在空服人员的指示下尽快离开。

呵呵,我也要参加这个比赛。

我查到了,所以。

不告诉你! 算了,还是告诉你吧!1.身体健康 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至少跑步两英里(约3.2公里),骑自行车15分钟,50米的泳道游五个来回,不间断地举重15分钟。 2.团队合作 学会和他人相处。

太空船空间很小,你必须知道怎样和其他机组人员在一起生活。 3.外语水平 懂基本的俄语。

但是这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曾经在02年花费巨资搭载俄罗斯太空飞船进行太空旅游的南非富翁马克-沙特沃思曾经表示,每天四个小时的俄语课程就像给大脑动手术还不上麻醉药。

4.身体检查 良好的健康状况是必需的。 心脏病人是绝对不允许上天的,但是像轻微的哮喘病等不会有影响。

5.心理检查 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尤其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镇静的素质。 一名宇航员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而在太空可没有哪里可以逃的。

6.超重耐力训练 超重耐力训练要求航天员在承受8倍于自身体重的重力条件下,保持正常的呼吸和思维能力。 这种训练通常会在高速旋转的离心室或旋转座椅上完成,训练中最大的压力是承受加速度,航天员的训练则要求超载达到人体自重8倍重力的加速度,持续时间为40至50秒。

在载人航天飞行训练中,超重耐力训练是对航天员自我极限的最大挑战,这是有名的魔鬼训练,很多人为之却步。 7.急救训练 基本的急救知识是宇航员的常识,比如骨折后给腿部上夹板,还有给伤口上药等。

8.陆地生存训练 模拟航天飞机在俄罗斯的野外意外坠毁,受训者必须接受怎样生火,怎样搭建临时住所,如何求救等基本生存训练。 9.海上生存训练 万一发生意外,宇航员还应该做好在紧急降落黑海的准备。

其中一个训练就是宇航员穿着太空服跳入水中,在水中应该学会自己给救生艇充气。 10.失重训练 在失重状态下,一切日常任务如吃东西、喝水、上厕所、呕吐等都需要重新学习,否则可能会给你和其他人带来很多麻烦。

美国宇航局的医学专家特意研究出一个名叫“呕吐彗星机”的大型仪器,宇航员只要在上太空前,在这个仪器里“住”上100个小时,那么,他上到太空后,就不会再发生呕吐的现象了。 而在这个不断旋转的机器里,宇航员还要学会在30秒内穿好太空服。

11.学会驾驶航天飞机 太空旅行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因此如果自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意外,或其他机组人员全部遇难的话,必须有人能够驾驶航天飞机返回地球。 12.钱 最后可能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你应该拥有至少2000万美金。

1.2007年11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发射成功,这颗卫星名称是嫦娥一号。 2.2007年11月24日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的运载火箭在西昌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3.目前我国有三个卫星发射基地,即将在文昌建设第四个发射基地,预计在2010年投入使用。 4.2007年4月14日我国用“长三甲”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北斗卫星送入太空,该卫星是我国“北斗计划”中的一颗卫星,请问“北斗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定位导航。

5 为纪念400年前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星空这一壮举,2007年3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确定2009年为国际天文学年,主题定为:“The Universe – yours to discover”。 6.下列关于行星说法错误的是木星在我国古代被称为‘长庚’,它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质量最大的。

7.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射了大量的探测器去考察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下列探测器和被探测的行星对应正确的是伽利略号 木星8.下面关于太阳系质量最大的前5个大行星,按质量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9. 猎户座大星云的梅西耶编号为 M4210.下列关于各节气的含义描述不正确的是冬至那天太阳赤纬为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11.人类已给月球上的许多地方命名了,下列名称不属于月球的是奥林匹斯山12.月球的环形山大多数以天文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其中也有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下面人物中那位人名并没有用来命名的是宋应星13.关于望远镜表述正确的是相比地平式望远镜,赤道式望远镜的优点是易于跟踪天体的周日视运动14.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轨道面和月球赤道之间的夹角大小为6度41分,这使得我们能够在地球南北极看到一些月球背面。

15.下列关于彗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彗星靠近太阳时被加热,彗星的光主要是由炽热的气体发出的。 16.小行星的发现同提丢斯—波得定则的提出有密切联系,根据该定则,在距太阳距离为2.8个天文单位处应有一颗行星,随后皮亚奇果真在该处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17.在太阳系内有的行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比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还要大,到目前为止,已知这样的行星有木星和土星18.土星外围的光环中间有一条黑暗的缝隙把光环分为内外两部分,这条缝隙是以它的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被称为卡西尼环缝19.通过对月相的观察我们可以大致的知道当天在该月份中的日期,如当月相为上弦月时,大概为每个月的农历初八左右20.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有一颗行星的自转方式非常独特,它的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97度55分,几乎是‘横躺’轨道平面上自转,这是哪颗行星? 天王星21.下列天体哪个。

简介 飞机(Aircraft,plane,aeroplane, airplane, aeronef, aeroplane, flying machine), 指具有机翼和一具或多具发动机,靠自身动力能在大气中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飞机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其一是它自身的密度比空气大,并且它是由动力驱动前进;其二是飞机有固定的机翼,机翼提供升力使飞机翱翔于天空。 不具备以上特征者不能称之为飞机,这两条缺一不可。

譬如:一个飞行器它的密度小于空气,那它就是气球或飞艇;如果没有动力装置、只能在空中滑翔,则被称为滑翔机;飞行器的机翼如果不固定,靠机翼旋转产生升力,就是直升机或旋翼机。 因此飞机的精确定义就是:飞机是有动力驱动的有固定机翼的而且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为了使读者头脑中对飞机有更明确的认识,我在这里澄清几个容易混淆的名词。 在有些报刊上可见到“固定翼航空器”、“固定翼飞机”等说法,实际上所指的都是飞机。

但是这些名词都不是准确的说法。 因为“固定翼航空器”包括飞机和滑翔机,而“固定翼飞机”则是一个重复的称呼,因为“飞机”就已经包含了固定翼的内容。

更常听到很多人说“直升飞机”,这也很不妥当,因为直升机是使用旋翼提供升力的,它和飞机属于完全不同的航空器类型。 分类 飞机不仅广泛应用与民用运输和科学研究,还是现代军事里的重要武器,所以又分为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

民用飞机除客机和运输机以外还有农业机、森林防护机、航测机、医疗救护机、游览机、公务机、体育机,试验研究机、气象机、特技表演机、执法机等。 飞机还可按组成部件的外形、数目和相对位置进行分类。

按机翼的数目,可分为单翼机、双翼机和多翼机。 按机翼相对于机身的位置,可分为下单翼、中单翼和上单翼飞机。

按机翼平面形状,可分为平直翼飞机、后掠翼飞机、前掠翼飞机和三角翼飞机。 按水平尾翼的位置和有无水平尾翼,可分为正常布局飞机(水平尾翼在机翼之后)、鸭式飞机(前机身装有小翼面)和无尾飞机(没有水平尾翼);正常布局飞机有单垂尾、双垂尾、多垂尾和V型尾翼等型式。

按用途可分为战斗机、轰炸机、攻击机、拦截机。 按推进装置的类型,可分为螺旋桨飞机和喷气式飞机;按发动机的类型,可分为活塞式飞机、涡轮螺旋桨式飞机和喷气式飞机;按发动机的数目,可分为单发飞机、双发飞机和多发飞机。

按起落装置的型式,可分为陆上飞机、水上飞机和水陆两用飞机。 还可按飞机的飞行性能进行分类:按飞机的飞行速度,可分为亚音速飞机、超音速飞机和高超音速飞机。

按飞机的航程,可分为近程飞机、中程飞机和远程飞机。 结构 大多数飞机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机翼、机身、尾翼、起落装置和动力装置。

机翼 机翼的主要功用是为飞机提供升力,以支持飞机在空中飞行,也起一定的稳定和操纵作用。 在机翼上一般安装有副翼和襟翼。

操纵副翼可使飞机滚转;放下襟翼能使机翼升力系数增大。 另外,机翼上还可安装发动机、起落架和油箱等。

机翼有各种形状,数目也有不同。 在航空技术不发达的早期为了提供更大的升力,飞机以双翼机甚至多翼机为主,但现代飞机一般是单翼机。

机身 机身的主要功用是装载乘员、旅客、武器、货物和各种设备;还可将飞机的其它部件如尾翼、机翼及发动机等连接成一个整体。 但是飞翼是将机身隐藏在机翼内的。

尾翼 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平尾)和垂直尾翼(垂尾)。 水平尾翼由固定的水平安定面和可动的升降舵组成(某些型号的民用机和军用机整个平尾都是可动的控制面,没有专门的升降舵)。

垂直尾翼则包括固定的垂直安定面和可动的方向舵。 尾翼的主要功用是用来操纵飞机俯仰和偏转,以及保证飞机能平稳地飞行。

起落装置 起落装置又称起落架,是用来支撑飞机并使它能在地面和其他水平面起落和停放。 陆上飞机的起落装置,一般由减震支柱和机轮组成,此外还有专供水上飞机起降的带有浮筒装置的起落架和雪地起飞用的滑橇式起落架。

它是用于起飞与着陆滑跑、地面滑行和停放时支撑飞机。 动力装置 动力装置主要用来产生拉力或推力,使飞机前进。

其次还可以为飞机上的用电设备提供电力,为空调设备等用气设备提供气源。 现代飞机的动力装置主要包括涡轮发动机和活塞发动机两种,应用较广泛的动力装置有四种:航空活塞式发动机加螺旋桨推进器;涡轮喷射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原子能航空发动机等,也有可能会逐渐被采用。 动力装置除发动机外,还包括一系列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系统,如燃油供应系统等。

飞机除了上述五个主要部分之外,还装有各种仪表、通讯设备、领航设备、安全设备和其它设备等。 操纵装置 现代飞机驾驶舱内可供驾驶员使用的飞行操纵装置通常包括: 主操纵装置:驾驶杆或驾驶盘和方向舵脚蹬。

在某些采用电传操纵系统的飞机上,驾驶杆或驾驶盘已经被简化成位于驾驶员侧方的操纵杆。 辅助操纵装置:襟翼手柄、配平按钮、减速板手柄。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飞行操纵装置的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大型飞机中,传统的机械式操纵系统已逐渐地被更为先进的电传。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 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

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 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运载火箭。 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 航天器发射场。

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 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测控。 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

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5. 载人航天。

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 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空间应用 中国重视研制各种应用卫星和开发卫星应用技术,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中国研制和发射的卫星中,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约占71%,这些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利用国外各种应用卫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1. 卫星遥感。

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机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国科学院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

这些专业机构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 特别是卫星气象地面应用系统的业务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有了明显的减少。

2. 卫星通信。 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通信卫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

在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方。

可以考中国民航大学。

这个学校比较好吧至少我认为这个学校很好。 民航系统分很多种。

有服务类、机务类、等一些。 1、电子信息工程 (Electronic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课程设置: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高频电子线路、自动控制原理、通信原理与系统、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现代控制理论、DSP与EDA技术、计算机网络、卫星导航、卫星通信、惯性导航系统、大气数据系统、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无线电导航原理与系统、雷达原理与系统、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电子飞行仪表、维修工程管理、适航管理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内外现代民航发展需要,兼顾通用电子信息行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高,英语能力强,作风严实;掌握较宽厚的电子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及相关领域知识,在电子系统理论与设计、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工程方面具备较强工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该专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并可报考我院和其它院校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就业方向:民航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高校、其他非民航相关单位。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Electr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 课程设置:电路、电子技术基础、航空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检测技术、运动控制系统、飞机电源系统、飞机电气控制系统、航空维修管理、故障诊断基础、航空发动机原理、飞机结构与系统等课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内外现代民航发展需要,兼顾通用电气信息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高,英语能力强,作风严实;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宽厚的飞机电气维修理论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成为民航机务维修工程及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也可从事通用电气工程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并可报考我院和其它院校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就业方向:民航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一般企事业单位。 3、飞行器动力工程(Flight Vehicle Propulsion Engineering) 课程设置: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工学、飞机结构与强度、飞机构造与系统、飞机电气设备、航空发动机原理、发动机构造与系统、飞机系统监控与诊断技术、状态诊断学、航空维修管理、航空器适航管理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内外现代民航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高,英语能力强,作风严实;具有较强的航空发动机/飞机结构与系统等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掌握较宽厚的航空机械维修理论、维修工程实践及航空维修管理知识,具备较强工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该专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并可报考我院和其它院校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就业方向:科研单位、高校和民航企事业单位等。 4、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课程设置:与飞机发动机相关的工程类基本课程;系统工程、运筹学、工业工程导论、工程经济学、维修工程管理、维修质量管理、工程经济学、维修信息管理、维修生产运作等。

培养目标:现代工业工程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等科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的工程学科。 本专业具有鲜明的民航特色,以航空维修工程为基础,面向航空维修工程及适航的工程管理,维修信息管理、维修生产运作等,为我国民航培养既掌握航空维修工程技术、又懂得现代化维修管理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高,英语能力强,作风严实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并可报考我院和其它院校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就业方向:民航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非民航企事业单位。

空中交通管理学院 1、交通运输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课程设置:工程力学、C语言程序设计、控制理论基础、航行系统工程、交通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英语听说、空气动力学、航空气象学、通信基础及应用、导航基础及应用、监视基础及应用、飞机与发动机、空中交通管理、航空中人的因素、航空法规、航行情报服务模块、空域规划模块、流量管理模块、机场管制模块、程序管制模块、雷达管制模块、现场管理模块、飞行计划模块、航空公司运行管理模块、性能软件模块、适航管理模块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特别是民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熟悉国内外专业发展动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空中。

民航的收入还是很客观的,主要还是要看你读的专业。

航空

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为航空。 气球,飞艇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飞机则是利用与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空气动力在大气层内飞行。 飞机上的发动机依靠飞机携带的燃料(汽油)和大气中的氧气工作。

航空与航天是20世纪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进程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也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人类在征服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早就产生了翱翔天空、遨游宇宙的愿望。 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都很低下的时代,这种愿望只能停留在幻想的阶段。 虽然人类很早就做过种种飞行的探索和尝试,但实现这一愿望还是从18世纪的热空气气球升空开始的。

自从20世纪初第一架带动力的、可操纵的飞机完成了短暂的飞行之后,人类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古老梦想才真正成为现实。 经过许多杰出人物的艰苦努力,航空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飞机性能不断提高。

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为航空。 气球,飞艇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飞机则是利用与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空气动力在大气层内飞行。 飞机上的发动机依靠飞机携带的燃料(汽油)和大气中的氧气工作。

航空与航天是20世纪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进程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也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人类在征服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早就产生了翱翔天空、遨游宇宙的愿望。 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都很低下的时代,这种愿望只能停留在幻想的阶段。 虽然人类很早就做过种种飞行的探索和尝试,但实现这一愿望还是从18世纪的热空气气球升空开始的。

自从20世纪初第一架带动力的、可操纵的飞机完成了短暂的飞行之后,人类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古老梦想才真正成为现实。 经过许多杰出人物的艰苦努力,航空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飞机性能不断提高。

1986年1月28日是寒冷的一天,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卡那维拉尔角,比天气更让人心寒的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的悲剧。

这天早晨,成千上万名参观者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腾飞的壮观景象。 上午11时38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点火升空,直飞天穹,看台上一片欢腾。 但航天飞机飞到73秒时,空中突然传来一声闷响,只见挑战者号顷刻之间爆裂成一团桔红色火球,碎片拖着火焰和白烟四散飘飞,坠落到大西洋。 挑战者号发生爆炸,全世界为之震惊。

7名宇航员在这次事故中罹难,包括两名女宇航员。 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第一次以平民身份参加太空飞行的女教师麦考利夫。 原计划她将在太空给她的学生进行现场授课,不幸的是麦考利夫壮志未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根据调查这一事故的总统委员会的报告,爆炸是一个O型封环失效所致。 这个封环位于右侧固体火箭推进器的两个低层部件之间。 失效的封环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 O型封环会在低温下失效,尽管在发射前夕有些工程师警告不要在冷天发射,但是由于发射已被推迟了5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视。

挑战者号飞机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二架航天飞机。 它以航行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英国研究船挑战者号而命名。 也许有人还记得阿波罗17号登月舱也叫挑战者号。 就像它的前辈一样,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也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2年7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成为美国可再度使用的带冀航天器,共成功完成了九次航天飞行任务。 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乘载七名宇航员,进行航天飞机的第10次飞行。 在挑战者号十次的飞行任务中,共绕轨道飞行987次,太空停留时间累积69天。

挑战者号的失事曾使美国的航天事业受到沉重打击,航天飞机在以后的3年中停止了飞行。 但是,在总结了挑战者号的教训之后,人类对太空的探测仍在继续。 从航天飞机恢复飞行至今,已执行了76次飞行任务,包括组建国际空间站。 挑战者号的宇航员是人类航天事业的先驱。

参加这次航天飞机的宇航员一共有七人。 他们是: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四十六岁;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四十岁;宇航员朱迪恩·雷斯尼克,三十六岁;罗纳德·麦克奈尔,三十五岁;埃利森,鬼冢,三十九岁;格里高利·杰维斯,四十一岁;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三十七岁。

下一篇:关于火箭的科普小知识(关于火箭的科普小知识100字)
上一篇:脸上皮肤起皮怎么解决(脸上皮肤起皮怎么快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