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是什么意思?(辟谷是什么意思对身体有好处吗)

2023-01-04 06:13:5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62

避通辟,避谷,即自然辟谷,就是不吃五谷,是古时候方士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 根据诸多书籍记载归纳起来,辟谷大致分为“服气辟谷”与“服药辟谷”两大类。

一、服气辟谷

“服气辟谷”即以服气与辟谷相配合,并以服气为基础,通过服气达到辟谷的目的。

1.有的主张服气之初,即行辟谷,饥时饮一两盏胡麻汤或酥汤,或一两杯酒,渴时唯饮清水。

2.有的主张服气之初渐减食物,每日减食一口,递减至十日而全断。

3.有的主张不强行辟谷,待服气功深,至三年后,便会自然断谷。

二、服药辟谷

“服药辟谷”即用服食药物以代替谷食。

1.药方甚多,有取高营养而消化慢的豆、枣、胡麻(芝麻)、栗、酥、及茯苓、黄精、天门冬、术、人参、蜂蜜等配伍,制成丸膏,于断谷后口服一二丸,以代谷食。

2.有取高营养而难消化之物配方,一顿饱餐后即绝谷,可辟谷很长时间。 又有作美食饱餐一顿,再服药以养所食之物,据说可辟谷三年。

3.还有用草木药熬煮特定的石子,以石当饭者。

辟谷的由来及典籍中的记载

由来

《山海经》载有“食气”之民,后有“食气者神明而寿”的传说,类似观念被庄子改造成神人之功,《庄子·逍遥游》载:“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藐姑射之神人,无须五谷等食物,只须饮食风露。

辟谷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 集秦汉前礼仪的论著《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是为食气术最早的理论根据。 《淮南子·地形训》也有类似的记载。 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 从汉至宋,辟谷术在道教内一直十分流行。 西汉有《去(却)谷食气篇》云:“去(却)谷者食石韦。 首重、足轻、体轸,则昫(呴)炊(吹)之,视利止。 ”意谓初行辟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须用“吹呴”食气法加以克服。 这里将辟谷与行气联在一起,和《庄子·刻意》将行气与导引联在一起一样,似皆表明此三术在先秦时最初存在的状态,即表明它们大体是同时出现的。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两件举世瞩目的气功文物:导引图和《却谷食气篇》。 前者是绘有各种导引姿势的彩色帛画;后者是记载辟谷食气具体方法的帛书,为我国第一部辟谷疗法专著。 据考证,帛书是汉初的写本,大约在高祖惠帝时期(前206—188),详其内容,可能是先秦时流传下来的古逸书。

典籍中的有关记载

《史记·留侯世家》记述留侯张良禀体多病,采用导引、辟谷等术疗疾并习练轻身之功。 《汉武帝外传》载,东汉方士王真“断谷二百余年,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 《后汉书·方术传》载:“(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 ”曹植《辩道论》载郗俭善辟谷事,谓曾“躬与之寝处”以试之,“绝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 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达、鲁女生等皆行辟谷术。 东晋道士葛洪反对单行辟谷可致仙的观点,但并不怀疑辟谷术的健身延年效果。 他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说:“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并举出具体例子以证之。 《北齐书》中记载一个隐居于琅琊山的修行者,练辟谷之术,服用松子、白术、茯苓等生药,以求长生不老。 《南史·隐逸传》载,南岳道士邓郁“断谷三十余载,唯以涧水服云母屑,日夜诵《大洞经》”,陶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 《北史·隐逸传》称陈道士徐则“绝粒养性,所资唯松术而已,虽隆冬冱寒,不服棉絮”。 《旧唐书·隐逸传》载,唐道士潘师正居嵩山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其徒司马承祯亦传其辟谷导引服饵之术。 《旧唐书》记载一个叫王远知的人,修习吐纳导引之术,服食灵芝和白术等,活到百岁以上,且头发乌黑、步履轻捷。 《宋史·隐逸传》载,宋初道士陈抟居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 《宋史·方技传》载,赵自然辟谷“不食,神气清爽,每闻火食气即呕,唯生果,清泉而已”,柴通玄“年百余岁,善辟谷长啸,唯饮酒”。

下一篇:求职者梦见赶飞机(女人梦见赶飞机时间很紧)
上一篇:辟谷是什么(辟谷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