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养殖技术(渔业健康养殖实用技术)

2022-09-10 22:24:16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58

渔业养殖技术(健康渔业养殖实用技术)。

池塘水库健康养殖实用技术。

_王文斌

中国有许多水库和大型池塘,除了禁渔区,适合捕鱼的水面相当丰富。然而,现实中,大多数池塘和水库主要集中在发电、航运、灌溉等方面。,以水产养殖为主,养殖过程中不注重健康养殖技术,有的不投喂或乱投喂,有的乱施肥污染水质,导致池塘、水库养鱼产量低、效益差,资源利用率极低。因此,在实践中要注意池塘水库健康养殖的措施,不仅要保持池塘水库优良的水质,还要通过健康养殖来增产增收增效。

一是营造优质养殖环境。

作为适合养殖的水资源网库或池塘,常年水温必须在0-38℃之间,水质应满足渔业用水标准,水源稳定无污染源,水面风力常年为0-6级,冬季不封冰,池塘和库区应有良好的植被,年降水量适中。而且交通便利,水面开阔,避风防晒,光线充足,环境安静。大坝和水库的底部要求不透水。溢洪道和排水管应设置拦鱼网或渔网,并经常清除水库底部树桩等杂物。对于可能发生养殖户与鱼类冲突的池塘和水库,需要确定最小鱼水位。每年应认真检查堤防、溢洪道、水闸,如有危险应及时加固紧固。春季需对溢洪道进行修整,挖排洪沟,清除溢洪道内及出水口处的大型植物等障碍物,同时对水闸进行修复,有利于汛期及时泄洪,使池塘、水库经得起特大洪水的考验。溢洪道和水闸应设置防止鱼类逃逸的设备,以防止汛期鱼类逃逸。同时,在放养前,应使用诱捕网捕杀池塘和水库中的一些凶猛鱼类,以防止小型养殖鱼类被捕食。放养池塘前,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一般用生石灰撒遍所有池塘,消灭鱼病虫,改善池塘、水库底质。

二是合理放养鱼种。

1.选择合适的物种。池塘、水库养殖,要求投放体格健壮、无病无伤、规格大而整齐的优质苗,一般鱼种规格在15cm以上。该鱼种生长快,回捕率高,经济效益好。如果放入弱小的幼苗,不仅成活率低、摄食能力差、生长缓慢、复捕率低,还会被池塘里凶猛的鱼吞噬。也可以自己利用池塘、水库旁的鱼塘养殖大型鱼种,每年春季购买鱼苗,在地下池塘进行精耕细作。到10月份,鲢鱼、鳙鱼秋季块可达50-100克,鲤鱼、草鱼秋季块可达100-150克,实现规模化鱼种放养。

目前大部分池塘、水库以养殖鲢鱼、鲢鱼为主,品种比较单一。因为池塘和水库需要投入大量的肥料,会造成一定的水污染。此外,池塘和水库的水温普遍较低,浮游生物的养殖较慢,导致鲢鱼生长缓慢,产量低,也可能造成肥料和人力的浪费。一般来说,草鱼和鲢鱼可以根据池塘和水库的情况,在池塘和水库中逐渐增加。草食性鱼类的饲料可以通过池塘、水库种草种菜空或与科研部门合作,引进白鲟、池鱼、虹鳟等品种来解决,不仅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还可以通过出口赚取外汇,从而提高养殖效率。

2.掌握放养密度。饲养密度要合理,根据池塘水库条件和养殖管理水平灵活控制。一般每亩投放大型鱼种150-200种,小型鱼种350-500种,一般以鲢鱼、鳙鱼为主。如果池塘有丰富的草资源,可以搭配一定量的草鱼,而池塘有丰富的底栖生物,也可以搭配一些青鱼和一些大型鲤鱼。一般每亩投放鲢鱼80-100条,鳙鱼40-60条。鲤鱼20-30条;有5条青草鱼和5条草鱼。

3.掌握备货时间。每年冬季应保持放归时间,条件允许时可采用轮捕放归的方法。一般每年1月左右,运输成活率高,鱼可以早入池塘、水库,早生长,从而增加生长时间。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池塘和水库上游的浅水区。

4.注意鱼种的消毒。由于池塘水面面积比较大,很难治疗鱼病,所以在放养前要对鱼进行消毒,防止疾病的发生。消毒方法,一般取硫酸铜溶液20-30分钟或1%小苏打和3%盐的混合物5-10分钟。

三是科学喂养和施肥。

一般来说,滤食性鲢鱼和鳙鱼是池塘和水库的主要鱼类。根据浮游生物的特点,根据气候变化、温差、水体营养状况等不同情况,确定施肥方法和施肥量,确保合理、均衡、科学施肥,使池塘、水库的水色油绿或淡绿色。一般大池塘透明度80-100厘米,中池塘60-80厘米,小池塘40-60厘米,山塘30-40厘米。施肥一般使用有机肥,也可以根据情况施用生物肥。施肥要掌握“施足基肥、及时追肥、少施勤施”的原则,在鱼类生长的旺季要多施追肥。一般在放养鱼种前施足基肥,每亩施200-400公斤全发酵畜禽有机肥。追肥仍以发酵有机肥为主,多次少量投放,每次每亩有机肥100公斤左右,可根据水质、天气、水温灵活增减。投喂鱼类如果放入池塘,应根据投喂要求,按照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的原则,科学投喂饲料。投饵时采用“两头抓、中间抓”的方法,即精料主要在早春、晚秋投喂,投喂量少,而投喂重点在鱼类生长旺季的6 ~ 9月份,期间对饵料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较高。早春晚秋每天投喂一次,以配合颗粒饲料或饼饵为主;从6月到9月,每天投饵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先喂草,再喂批或饼。

四是加强水产养殖管理。

1.加强鱼病防治。池塘、水库一旦发生鱼病,极有可能危害整体,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池塘水库养鱼应遵循“预防为主,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在放养鱼种之前,池塘和水库应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进行消毒。如遇高温或水质恶化,应采取措施调整水质,发现鱼病和资源网应对症处理。池塘常见的鱼病主要有病毒性鱼病和细菌性鱼病,其中以暴发性流行性疾病、肠炎性疾病、鳃腐病、红皮病、印刷病、水霉等为多。鱼病发生后,请专业技术人员立即进行正确诊断和对症治疗。

2.定期调整水质。池塘应保持淡水,溶解氧应始终保持在3 mg/L以上,因此,生石灰每隔20-30天撒一次,每亩水面撒满20-30公斤水,对调节水质有很好的效果,也起到预防鱼病的作用。

3.加强日常管理。池塘水库面积广,环境复杂,管理难度大,管理也是影响效益的关键因素。要昼夜巡查,加强值班,消除各种隐患;加强进水口管理,防止农药等污染物进入池塘、水库;应认真检查池塘和水库的防逃逸设施,尤其是在汛期;池塘附近宜种植黑麦草、苏丹草空,既可作为绿色饲料喂鱼,又可防止土壤被雨水资源网络的水冲入池塘、水库,造成水体浑浊。加强巡查,随时掌握鱼类生长情况和水体变化,及时处理问题;防止偷鱼、电鱼、炸鱼、毒鱼等非法捕捞。

4.及时逮捕和列名。随着池塘、水库的养鱼,为了调整养殖密度,提高效率,可以分批开始捕捞上市,进行轮捕轮放,增加收入。一般每年春季放养的鱼种,秋季就能钓到;秋季放养的鱼种可在随后的夏季和秋季捕捞;经过两年的放养,它们可以被捕获并全年投放市场。

下一篇:妊娠合并阑尾炎(怀孕期间得了阑尾炎怎么办?)
上一篇:三叉神经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