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整理控(间歇性整理强迫症)

2022-08-09 16:08:08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53

每到辞旧迎新时,都是立flag的高峰期。

很多人都在暗暗下决心要制定新的计划和目标,比如写作群里最流行的就是开展日更活动。

日更活动有收费的,有免费的,有的是社群开展的,而某平台还专门为12月的日更打卡活动设置了高额奖金,最初的报名者据说有十几万人之多。

活动从12月1日开始,到第7天,后台的数据显示日更打卡当日达标的有25629人;接下来到第14天的时候,完成日更打卡当日任务的人数只有5525人了。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数字会发生变化,但是可想而知到第21天的时候,最后达成目标的人一定是少数。

其实要完成日更,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因为只要每天都做“写”的这个动作,对字数和文采等涉及写作水平和能力几乎没有太多要求,根本就到不了拼什么才华的程度,从这个写作水平要求来看,是很低的,应该说完成日更是不难的吧?

但是,就是这个“坚持写”的动作,要每天坚持,哪怕是每天写一句话,很多人也做不到了,于是很多人就说要完成日更不是一般的难啊!

因此,二八定律屡试不爽,最后成功的人和赚钱的人永远是少数。

类似这样“间歇性自律,持续性懒散”的例子很多。观察一下自己和周围的人,是不是有很多人每天在晚上的时候,都想着路有千万条,但是到了第二天的早上还是走老路一条?

明明每天都渴望走出现在这毫无生气,处处都不满意的生活,但却又总是被自己的爱拖延、总抱怨和不自信裹挟着,随波逐流而不知道接下来的路究竟是在何方?

究竟是什么东西在操纵着我们的生活?要如何才能跳出这种“间歇性自律,持续性懒散”的坑呢?

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博览群书启发后的思考,Windy Liu在他的新书《心智突围》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几乎所有的人生困局,都源于心智系统的失灵。

而心智系统就是我们身体里“看不见”的操纵者,正是低配置的心智系统的操纵,让我们陷入了间歇性自律和持续性懒散这令人无比苦恼的坑。

《心智突围》的作者Windy Liu,毕业于武汉大学,曾经担任世界500强企业测试负责人,是36氪特邀作者,人民日报《民生周刊》签约作者。

他从重新发展儿时的绘画兴趣,到独自旅行,再到开始读书,见人、写作、思考的几年的过程中,逐渐构建了个人的知识结构、理性的思维模式和科学的价值体系,然后看到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一些真正值得开心的变化,原来,生活的无趣和迷失源于这么多年过去,自己却一直都没有成长。这里说的成长当然不是身体的成长,而是心智的成熟。

从自身的经历总结,到深刻思考后的改变,他将如何重新构建心智模式的底层逻辑的原则和方法,将对人生哲学的探索和终身自我成长的体系写成了《心智突围》这本书。

《心智突围》这本书,用平实易懂的语言,围绕心智系统的重新塑造和自我成长系统的建设,给身处迷茫和焦虑,想要改变不满意的现状,渴望过上自己想要生活的人捋清了困惑,指引了一条明确可行的路。

一、《心智突围》清晰地告诉你:可以从三个维度去不断地进化自我,完成彻底蜕变

(一)定位

人生如果没有方向,就像随波逐流的小船,注定到不了理想的彼岸,所以首先需要自我定位。而自我定位,是在对心智模式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判断的。

那么,什么是心智模式?它是如何在左右我们的生活的?我们存在哪些自我设限的心智模式,又该如何改变呢?

《心智突围》书中指出:习惯的背后就是一个人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决定了他看问题的角度

心智模式是一个人对人、事、物惯有的态度和看法,是由家庭、教育、阅历、人际关系等等因素随着时间而逐渐积累形成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我们身体内部实际的操控者。

想要突破过去心智模式的局限,就要重新给自己定位,给自己找到新的方向。

而做好自我定位,就是一个明晰自己的价值观、做出人生选择的过程。它不仅可以为你的人生确定一个方向,还能够引导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下定决心,制定原则,做好自我管理,养成良好习惯,并且勇于实践,不断重构自己。

《心智突围》书中给读者提供了具体方法:通过打造一个“自我定位闭环系统”来探讨如果进行自我定位,而这个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愿景、原则、计划、执行、反思。

作者在书中提醒大家:

因为自我定位不是一个瞬间的动作,而是一个逐步推进、逐渐明晰的过程,所以在进行定位的时候,我们既要考虑当下的能力和所处的环境,也要关注人生中更远大的梦想和目标。而幸福的秘诀就是既要盯着眼前已有的东西,同时也要看着远处的风景。

随着你获取的知识越来越多,思考的方式越来越正确,价值观体系越来越明确,你的自我定位也会越来越清晰。

所以,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你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这件事情能够给我带来价值的提升吗?

这件事情能够给我们带来长期的价值提升吗?

《心智突围》书中特别指出:在这个焦虑的时代,优秀比成功更重要。

查理.芒格说:“如果你想要得到一样的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在不断自我成长过程中,你越优秀,个人价值就越高,能够与这个世界交换获得的资源,人脉、机会也就越多。

生活的本质就是交换,要与这个世界进行价值交换,优秀才是我们手里最大的筹码,优秀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第一目标,而成功,则往往是优秀的副产品。因为成功往往是偶然的小概率事件。

《心智突围》书中举例说:哥伦比亚学院教授迈克尔.幕布森在《实力、运气与成功》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成功的公式:成功=运气+实力

由此可见,成功不完全是我们所支配的,但是,认知、智慧和实力却是我们可以实实在在把握的东西。如果你把第一目标设定为优秀,你就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

这时候你的心态会非常好,你会更关注那些不那么依赖于运气的事情,专注地把眼下的事情做好,提升个人价值,而不会想要通过投机来成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每个人都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铸造,因此,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心智突围》告诉读者:明白人,都愿意下笨功夫,这是实现个人成长的复利效应最好的办法。

慢就是快,少即是多,复利真正的核心在于时间,而复利曲线的最大风险,就是中途退场。复利效应的背后,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去积累、学习和进步,并且需要时间的长期加持。

真正厉害的人,凡事都不走捷径。大部分的问题经过抽丝剥茧后,都来自我们思维上的懒惰和行动上的怠慢。

如果你真的凡事走捷径,就会发现自己不但浪费了大量的世界和金钱,还无法真正静下心来去积累。这个世界上能够快速获得的东西,一般来说都是廉价的,真正有价值并且稀缺的东西,往往都需要我们去积累、去思考、去感悟。

那么,如何正确地下笨功夫呢?

《心智突围》告诉你:以最快的方式开始,以最大的耐心行动;刻意练习,打造底层能力;保持专注。

又如何保持专注力呢?

《心智突围》给出了“保持觉察;营造专注的氛围;调成单任务工作模式;劳逸结合和靠近那些厉害的人”这5个好方法的建议。

书中这些极其朴素的道理或者行事原则,与走捷径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们蕴含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积极心态,而不是“好逸恶劳”的心智模式。

如果你能够持续地践行这些道理、原则,你就能够以最快的成长速度达成自己的愿景,突破人生复利曲线的拐点。

(二)认知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是什么?是智力?是技能?还是人脉?其实都不是。

《心智突围》告诉你: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其实是认知能力的差异。

而所谓认知能力,就是你理解信息、整合信息、解读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一个人认知的高度,决定着他未来选择的质量。

正因为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认知,所以要改变自己,就要提升认知,就更需要认知优化。

那么,如何优化认知,提升认知呢?

《心智突围》为你指明了具体的方法:首先,承认自己无知,是认知升级的起点;而自我学习的能力,是认知优化的关键能力。

因为学习的本质是触达和重复,所以真正的牛人,能把理性练成直觉。

首先,可以判断一下你处于学习的哪个区间:舒适区?恐慌区?还是学习区?

然后,系统地了解认知的不同阶段,掌握深入学习和思考的科学方法,并从不同的视角来探讨如何获得自主升级认知的能力,从而积累破局的势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心境

一个人如果内心混乱不安,掌握再多的技能和知识都无济于事。

《心智突围》指出:成长的过程,就是构建心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始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甚至敢于改变自己、打破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吸收好的人、事、物,还要直面自己恐惧的人、事、物;不仅要学习新的知识,还要把原来习惯性的思维和行为击碎,然后进化出一套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心智模式。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将开启内心的重建,从心智模式、人生选择、生活信念等方面来进行心境的修炼。而真正的高手都有一个强大的内核,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智慧地面对生活。

总结这三个维度,让读者明白:

只有定位上清晰,认知上优化,心境上笃定,你才能打破思维的壁垒,才能真正地构建心智系统的成长力和持续的精进力。

二、在定位、认知、心境这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心智突围》明确地告诉你重新构建心智系统的五个步骤

通过阅读《心智突围》这本书,可以明白:

要重新构建心智系统,就要按照重新定位、升级认知、自我精进、发掘潜力和自我重塑这五个步骤去找到终身成长的密码,这样才能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和未来。

三、在阅读《心智突围》的同时,还可以启发性地进行延伸阅读和思考

这本书虽然分为了五个部分来论述如何突破心智模式,但这五个部分不是各自独立,而是互相关联、交织在一起的,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心智突围》是作者亲身实践和博览群书、深刻思考后的精华汇集。书中有很多金句可以作为摘录,比如:

(一)最理想的生活模式,其实是心流体验和留白时光的交替。

(二)人生是一场臣服实验:放下内心评判,对自己负全责,培养谦逊的品格。

(三)生活的本质就是交换,要与这个世界进行价值交换,优秀才是我们手里最大的筹码。

(四)优秀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第一目标,而成功,则往往是优秀的副产品。

(五)所谓幸福感,其实就是内心的一种动态的井然有序,精神熵非常低,所有的念头都相互支持,步调一致,就像一条充满能量的河流,徐徐流淌,充实而富于动感。

作者在《心智突围》书中提到和引用了很多书籍和知识,我们都可以进行延伸阅读、学习和思考。比如提到和引用的书籍有: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吴军的《硅谷专栏》;尼克.胡哲的《人生不设限》;

戴维.布鲁克斯的《社会动物》;瑞.达利欧的《原则》;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富兰克林自传》;

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诺曼.多伊奇的《重塑大脑,重塑人生》;

理查德.奥格尔的《聪明的世界》;格拉德威尔的《异类》;艾伦.巴德利的《记忆》;

《意志力》;《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清单革命》、《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麦瑞克.阿尔伯的《双重职业》;Susan Kuang的《斜杠青年》;《巨人的工具》;

凯文.凯利的《失控》和《必然》;《狼图腾》;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哈里.契克森的《心流》等等。

书中提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有:

德鲁克的“回馈分析法”;九型人格测试;巴菲特的“护城河”; 谷歌公司的OKR;“沃尔夫定律”; NLP思维逻辑层次;斯多葛哲学的安心之法等等。

综上所述,《心智突围》这本书,从人生定位、认知优化、心境调频这三个维度,探讨了在心智重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的原则和方法,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能够捋清思路,从认识自我到确定选择,从突破局限到重塑心智、提升自我,从而最终获得成长。

《心智突围》整本书逻辑严谨,深入浅出,把很多人虽然明白,但却说不清楚的问题讲得通俗易懂,字里行间充满着人生智慧。

高尔基说“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学习进步、提升自我的机会。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思维启发,提升思维层次,也学会用更多的视角看待同一个问题。

无疑,《心智突围》是一本好书。在《心智突围》这本书中,面对迷茫和焦虑的人生,作者Windy Liu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但是,书籍只是地图,我们要开启自己的航程,就必须用行动去实践书中提到的方法。

只有真正把书中的理论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去付诸行动才能真正去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也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悠一格”,和我一起好书共读。

下一篇:大雾版北京北京的简单介绍
上一篇:八卦新闻(右江论坛八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