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养生 3大要点帮你疏肝驱风邪

2022-07-29 07:50:23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28

雨水时节到了,这是春天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春天温暖的气候要回来了,雨水也开始变多了,这样的天气应该如何养生保健呢?小编推荐一些好方

该下雨了,这是春天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春天温暖的气候又回来了,雨水开始增多。在这样的天气里,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健康?边肖推荐一些好方法来帮助你在雨季保持健康!

雨水节气,往往是在春节后的第一个月。中国古代历书上说:“打仗时是雨,东风解冻,冰雪散开化为水,所以叫雨。”意味着冬天最冷的季节已经过去,不会再下雪了。从那以后,从天而降的可能是雨,而不是雪。

那么,在雨水节如何注意养生保健呢?

经过冬天的雨水和寒冷,天气开始变暖,冬天储存在地下水中的能量开始上升,所以人体的肝气也开始增长。对应人体,阳气开始飘散,但这会导致部分人身体基础不稳,中焦空虚,大部分孩子会表现出体虚。所以要按照“春夏养阳”的原则,注意养阳和脾胃。

雨节过后,气温开始回升,湿度逐渐增大,但冷空气的活动依然频繁,所以早晚依然寒冷。所以此时保健的关键是保护中焦脾胃,注意保温。这是因为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人体的营养就会得到充分利用;否则,营养就会不足,体质就会下降。古代名医李东垣说:“脾胃损伤导致虚弱,虚弱导致生命丧失。”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保健。

第一,雨节气比较凉,要注意根据温度培养衣服。同时,不要吃太多生冷的食物或喝凉茶,而是吃一些温暖的甜食来滋养脾胃,避免感冒。正如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说:“春天,不如省酸增甜,以养脾气。”

第二,雨水还是早春的节气,尤其是北方,还是比较冷的。因此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使肝气缓慢而平缓地上升,避免因体内能量(中气)消耗过多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突然耗尽过多,引起发热、内热等症状。你可以做一些轻运动,比如散步和打太极拳。

第三,雨水和水的节气,饮食的调整是基于春季气候变暖,早晚更冷,风邪加重,以及常见的口干舌燥。因此,我们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来补充人体水分,少吃油腻的产品。可以多吃枣、山药、莲子、韭菜、菠菜等。北方人大多以粥为食疗,可以做成莲子粥、山药粥、大枣粥等。这个季节,我们应该少吃羊肉等保暖产品。

雨水日常生活饮食原则

一、生活

早上起床晚上睡觉的一般原则是:跟着太阳走。我早上睡觉,早上醒来。太阳是生命的起源。如果你得到了阳,你就会活下去;如果你失去了杨,你就会死。人气随太阳起落。白天,太阳高挂天空空的时候,人的阳气就会上去,变得有活力。晚上太阳对着地球,把人的精神太阳藏起来,让细胞休养生息。人就像机器,晚上睡觉就像充电,白天工作学习就像用电。充电不足,必须用电。

收人费天地有节奏。这个节奏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春季出生、夏季生长、秋季收获和冬季储存。比如四大乐章。遵循健康长寿的生活,如果你违背它,你会摧毁你的身心。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即北京地区的北京时间(以下按此法计算),即3 ~ 9点是一天中的春天,9 ~ 15点是一天中的长夏,15 ~ 21点是一天中的秋天,21 ~ 3点是一天中的冬天(时差在北京以外使用北京时间的地方计算,在国外按当地时间计算)。春夏秋冬划分了人们在日常行为中应该注意的时间段,冬季的时间段是人们冬眠的最佳选择。清朝时,皇家政府规定5岁以上的皇帝和王子要在凌晨3点起床管理政事和读书,19点左右睡觉。3 ~ 5点是阴的时间,也叫平旦时间,即阳气未升,阴气未退。在古代,早起只有3点,晚起只有5点。一年二十四节气,一天二十四节气,3点“立春”,5点“惊艳”。当你被蛰的时候,地球的生命充满了阳。在此之前,人起身动,杨琪化为清气,不起来,杨琪化为怒。如果5点起不来,那么在春分的6点,阴阳不分,容易引起头晕、腰膝酸软。

如果3点以后醒来,可以继续睡,但不要过5点;如果你睡不着,你就不应该呆在床上。你可以起来喝杯热茶,在室内做适量的运动。那些累的人可以在早餐后补上,但你不应该睡到7点。

第二,饮食

一般来说,如果耿寅太嫉妒,他会克制自己不要太固执。肝脏承载着血液、主要肌肉、情感和启迪。肝气受抑而不能发,容易使人抑郁;血热、血黏、血稠的人易激惹,皮肤紧硬。血液粘稠的人也容易患脑梗塞、心肌梗塞等疾病。

但是庚寅年初的气候在节气之前。因为春分的气候很冷,提前60天,人的阳气增长过快,导致气虚体质虚弱。春分前,饮食上要注意自己的寒热:身体寒冷的人要吃以下温热食物,不要生冷食物;近期不宜吃萝卜(胡萝卜除外),否则会加重人的气虚。血热的人不宜吃温热的食物。

总结:雨水要注意养肝祛邪,注意正确饮食和日常生活。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到以上几点,这样在雨季,你的健康会很棒,你也不会生病!

下一篇:孩子叛逆期怎么管教最合适(孩子的叛逆期应该如何教育)
上一篇:早睡早起重“平补” 霜降健脾补阴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