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要表达出怎样的情怀

2022-07-28 19:23:06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8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词创作于神宗元丰5年,这时候的苏轼也已经47岁了。乌台诗案已经过去了近三年,算来苏轼已经在黄州度过了两年的生活。或许这对于苏轼来说是一件好事。至少他远离了政治斗争的中心,可以守护一方百姓,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只不过施展抱负的这一方天地不再是朝堂而变成了一个贫瘠的地方。乌台诗案可以说是苏轼人生的转折,他的诗文不再像前期的《留侯论》那样的激进而是变得委婉而又深沉。之前接触的佛老思想开始复萌,苏轼的诗文也就变得更加的旷达洒脱。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认为是苏轼郁郁不得志感概功业未成白发已生的代表,而笔者却认为,这首词是苏轼的无奈自嘲也是苏轼的旷达清醒。

江水滔滔不绝的向东流去,随着浪花消逝的还有千百年前的英雄人物。就在脚下的这方土地上,有人说这就是赤壁之战的地方。江水将碎石卷上天空然后又扔在岸上,溅起的层层浪花就像北风呼啸时卷起的雪。这如画的江山,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他争夺拼抢。想那周瑜当年刚刚抱得美人归,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羽扇轻摇谈笑之间,敌人的战船就灰飞烟灭。而我今日在这里,神游故国,大概会有人嘲笑我华发早生,人生啊,就像是一场梦,不如就用酒来敬这亘古的江水和明月吧。

有人说苏轼以周瑜做对比,感概自己老大无成。但在我看来苏轼是一个通透的人。他能看到生活的挫折和不幸,但他也明白"世事一场大梦"。在苏轼的诗词中很多名篇都是将人生看作梦,例如"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会羡慕周瑜的年少有为,会感慨自己的老大无成,但是他绝对不会因此就对人生失去希望,更不会就此消沉。试想,一个被贬到岭南却能写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人,他早就变成了一个旷达的哲学家,他本身就是"慈悲";就是"乐观";就是"宽容"。

所以所谓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体现的不过就是一种"旷达"。就算是周瑜年少有为,而我一事无成又能怎样呢?不都是历史滚滚长河中的一芥子么?都不过是人生的一场梦,又何必那么认真的去计较得失呢?就像他自己在《赤壁赋》中所说的那样"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匆匆人世本就没有什么是亘古不变的,没有永远的成功,也没有永远的失败。也没有什么东西是属于谁的,不过就是短暂的占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亘古不变的是时间,是"变化"本身,是这涛涛的江水,也是这朗朗的明月,但这些东西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谁的。既然如此,不如我们就乘兴而来尽兴而去。乐观的对待人生对于自己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救赎,所谓的争夺,所谓的成功最后不过化成一个"土馒头"。这才是苏轼精神上最伟大的地方。

相关关键词:人生如梦下一句
下一篇:毛发看相:从毛发看一个人的性格与命运
上一篇:中国航天站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