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养生宜吃荠菜

2022-07-27 23:36:0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36

清明前后的春天,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这就是中医学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饮食防治方法是多

清明节前后的春天,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头痛头晕,慢性气管炎也容易在春天发作,中医说“百病在春者头”。饮食的防治就是多吃有祛痰、健脾、补肾、润肺功能的食物。

为了养生,清明节不宜吃“肥”的食物,如竹笋、鸡等。可以多吃一些柔肝润肺的食物,比如荠菜,益肝适度;菠菜,益五脏,活血;山药、脾、肺;清淡蔬菜,降火滋阴,清胃生津。

清明节过后,应该吃的时令蔬菜之一是荠菜。

中医专家认为,荠菜是药食两用的“生菜保护品”。

荠菜在中国吃了几千年,《诗经》中就已经有“谁说茶苦,茶甜如水”的诗句,说明西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吃荠菜了。自古以来,荠菜就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野菜。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农历三月初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有些人仍然收集大量的荠菜晾干,放在沸水中。甚至在春分刚吐出荠菜嫩叶的时候,心急的荠菜就开始被摘下来当菜吃,说这道菜能治百病,对身体非常有益,被称为“护草”。人们还说:“三月初三,荠菜是灵丹妙药。”

荠菜是一种易得、美味、对人有益的蔬菜。因此,它与历代穷人和穷文士结下了不解之缘,产生了许多名句。杜甫有一首诗,“墙遮旧春”。北宋初年范仲淹家境贫寒,经常以荠菜为食。他在《赋赋》中写道:“陶屋内,腌青腌黄,口中嚼之。”苏东坡用荠菜、萝卜和米饭做了著名的“东坡汤”。南宋末年,陆游更是沉迷荠菜,有诗为证:“唯天由命,绿由凌钢赐,珍梅屏盐芝,更结岭雪霜。”

现代科学认为,荠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C、黄酮苷、胆碱、乙酰胆碱等。荠菜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还能降血压、健胃消食,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疾病。

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性温,药用价值高,具有明目、凉血、解热、利尿、治痢的功效,用于治疗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崩漏、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名医别录》载“主利肝气,和中”。《本草日报》载“清肝明目”。《本草纲目》载“明目益胃”。

荠菜纤维高,热量低,具有减肥、润肤、美容的功效。

荠菜可凉拌食用,也可制成荠菜煮鸡蛋、荠菜馅饺子、荠菜鸡蛋汤等。

用荠菜煮鸡蛋的时候,先用几片姜把荠菜和鸡蛋煮熟,鸡蛋煮熟后再放一个红枣,这样煮既能保证荠菜的香味又能起到它的保健作用。

荠菜鸡蛋汤的制作方法是将荠菜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一些水,炒一会儿,加入鸡蛋,加入盐和味精,煮一会儿,放入碗中。

清明节多吃点荠菜吧。

下一篇:白露节气 白露节气的天气特点
上一篇:谁知道香港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