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养生重在养“心” 三类食物保平安

2022-07-26 09:40:56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53

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同时雨水增多。专家称,立夏后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

“长夏”是指天气越来越暖和,气温上升,炎热的夏天来临,雨水增多。专家说,漫长的夏天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春夏之交,人要适应天气的变化,专注于心,学会养“心”。

今年5月6日4点23分,漫长的夏天

根据新出版的《中国天文历法》,今年长夏的准确时间是5月6日4时23分。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24个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离开春分点(黄河经度为零,此时此刻太阳在赤道垂直照耀),向前每15度为一个节气;经过一周的运行,我回到了春分,这是回归的一年,也就是360度,所以分为24个节气。因为节气是一个特定的时间,而不是一个特定的24天,虽然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但具体的时间是不断变化的。

节气“长夏”是指太阳到达经度45度的时候。天文上,长夏说他即将告别春天,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事实上,根据气候学标准,正是夏季,日平均气温稳步上升至22°以上。漫长的夏季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南岭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此时东北、西北部分地区才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 ~ 20度,正是“各种花互相厮杀”的仲春、晚春时节。

中国古代把长夏分为三个时期:“一为虫鸣,二为蚯蚓出,三为瓜长。”也就是说,在这个节气里,首先可以听到田里蝼蛄(鼹鼠)的鸣叫声(蛙声),然后可以看到蚯蚓在土里挖土,然后王瓜的藤蔓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紫金山天文台作为国内权威的天文测量部门,负责国内的历法编制和出版工作,每年都会编制下一年的农历,包括农历的时间,精确到分钟。作为标准,在每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历法》中正式公布,并以《历法资料》的形式向社会公布。

长夏要谨防“上火”

漫长的夏季过后,天气越来越热,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很容易因出汗和呼吸而流失。再加上天气反复无常,人体的新陈代谢无法保持平衡和稳定,容易“上火”。专家提醒,为防止“上火”,市民应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多汁水果,尽量保持舒适的心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指出,漫长的夏季正值春夏之交,气候变暖,刮风干燥,容易引起口干、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尿黄、口腔溃疡、牙龈肿胀等疾病。

为了防止“上火”,李艳玲建议,首先要规律生活,注意劳逸结合;饮食要清淡,避免油腻或辛辣的东西,多吃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达到养心强心的目的;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供给,并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多喝水,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液和汗液中排出,从而清热解毒;老年人每天早上可以吃一点洋葱,喝一点红酒,促进气血循环,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如有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抗火药。

李艳玲还提出,漫长的夏季过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人们容易烦躁和发脾气。这是因为高温加剧了人的紧张心理,使人的心脏过度燃烧。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夏之时之初,气血易凝滞,血管易堵塞,因愤怒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情况并不少见,有的人甚至猝死。因此,夏之时的老年人应该做好心理健康,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欣喜若狂、愤怒和悲伤,多做一些安静的事情,比如画画、练习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以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和保持自己的心情舒畅。

又热又出汗,营养消耗高。

刚进入5月,天气热得让人不知所措,一些疾病接踵而至。因为夏天炎热,人出汗多,体内水分流失多,脾胃消化功能差。同时,炎热的天气影响了人们的食欲。除了注意饮食干净清淡之外,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健康专家赵世利指出,人们生活在相对湿度为45%~65%的环境中,感觉最舒适、最健康,但多风多雨的夏天往往比较干燥,室内湿度达不到这个水平。如果你每天早上起床后感觉喉咙和鼻子干燥,那就意味着是时候给室内空空气加湿了。

夏天易怒与“心”有关

头痛,失眠,烦躁不安。。。。。。夏天,很多人感觉身体不适,想刻意调整,但却越来越抑郁,越来越不开心。专家认为,这与心脏的承受力有关。

赵世礼指出,在中医理论中,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四季的变化与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相互关联。

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心阳在夏季最旺,同时也提醒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适应天气的变化,特别注意保养心脏。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和身体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此时不仅情绪波动,身体的免疫功能也相对低下,日常生活和饮食稍有不当就会发生各种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并不少见。所以,在“长夏”季节,要做好自我调节,时刻保持微笑。

多吃少吃有利于滋补。

赵世利指出,多吃少吃是夏季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比如早餐和晚餐吃粥,午餐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消暑,又能滋补身体。煮粥的时候加一些荷叶,叫做荷叶粥。味道香浓,粥微苦。能醒脾开胃,具有消暑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煮粥时加入一些绿豆或单独用绿豆煮汤,具有解暑解渴、清热解毒、生津利水的作用。

同时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1)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如多吃新鲜果蔬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李;(2)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尤其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蘑菇、水果和蔬菜都是钾的良好来源。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子、乌木、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都有很好的解暑作用;(3)适当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鸡蛋、牛奶和豆类,是最好的优质蛋白质。

把冰箱里的食物拿出来,别担心。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人们喜欢吃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果和饮料。有些人,尤其是胃肠功能较弱的儿童,最容易在进食后半小时左右出现剧烈腹痛,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全身受寒等严重症状。

专家指出,这种痉挛性腹痛是由吃冰箱里储存的食物引起的。人的胃肠道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强烈的低温刺激胃肠道,导致生理功能紊乱。预防的简单方法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不要急着吃,先放一会儿,不要一次吃太多,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

晚睡早起午休。

因为在漫长的夏天黎明时分起得早,人们起得早,晚上睡得晚,容易导致睡眠不足,所以我们应该增加午休时间。夏天中午1点到3点气温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餐后,消化道供血增加,脑供血相对减少。所以,人在中午总是很压抑,很困。

对于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中午可以听音乐或闭眼30~50分钟。赵世利认为,午睡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时间过长会让人感到无精打采。睡觉时不要贪冷,避免睡在风口处,以防着凉生病。

下一篇:春夏健康指南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
上一篇:电脑经常死机是什么原因(电脑老是死机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