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 二十四节气当日该做啥

2022-07-25 14:05:11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4

目录:第一章:二十四节气当日该做啥第二章:二十四节气之立春养生篇第三章:二十四节气之惊蛰养生篇前几天刚过惊蛰,这24节气不同节气

目录:

第一章:二十四节气那天做什么

第二章:二十四节气立春养生

第三章:二十四节气的冲击与养生篇。

就在几天前,我惊呆了。二十四节气中不同节气养生的方法不同,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在这个季节保持健康会更科学。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讲二十四节气如何养生!

二十四节气该怎么办?

看天吃饭,所以衍生出二十四节气。它不仅指导四季农事,也是人们四季养生的重要标志。那么,在二十四节气的每一天,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立春(公历2月4日左右)

立春要迎春神和“有性”。“春”就是打本地的牛。在鼓里举起柳条,鞭打牛。柳条长24英寸,意思是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街头小贩叫卖小牛。小牛被许多泥巴杂耍艺人包围着。孩子们在母亲的祝福下,腰间系着丝绸春娃。

雨水(公历2月19日左右)

在这个下雨的早晨,母亲将袖手旁观抱在怀里放在路边。当第一个路人经过时,母亲走到他面前,让孩子们向他磕头,并认出他是米歇尔·普拉蒂尼。

这一天,新婚女婿会给公公婆婆两把藤椅,用一尺两尺的红腰带包着,表示对他们把妻子带大的一点感激。我岳父,她会给他一把伞作为回报,这样他就可以在妻子外出时为她遮风挡雨。

发臭(公历3月5日左右)

刺痛的那天,人们会在门槛外撒上石灰,警告蚂蚁和虫子不要上门。孩子们提着铜铃或盘子,奔向自己的田地,沿着田埂边敲边唱:“铜嘴雀,银嘴雀,今天来诅咒你,吃我小米烂嘴壳。”

春分(公历3月20日左右)

春分不仅是种树,更是挽起裤腿,下到泥塘种藕。小麦也在这一天开始拔节,所以我们要赶紧施肥。小孩子在小盆里种一种叫“佛钉”的草,大人放在屋顶上,可以消灾避火。

清明(公历4月5日左右)

清明是祭祀祖先的大日子。人们把祭品放在坟墓上,嘴里祈祷,烧纸钱。祭祖结束后,孩子们聚在一起,在野外打斗鸡。姑娘们也跑到河边,精心挑选漂亮的柳条,把它们扎在发髻里。

谷雨(公历4月20日左右)

这是谷雨的采桑季节。桑林自古以来就是约会的好地方,大家都期望在这里遇到外遇。那些藏在桑林深处的采桑女子若隐若现,偶尔的笑声有一种神秘的诱惑,让人无限遐想。

漫长的夏天(公历5月5日左右)

长夏女孩想吃带壳的豌豆,因为豌豆的形状很美。孩子们应该骑在门槛上,吃一个又甜又软的豌豆饼。吃完豆饼,你会被称为一个人。早在屋前,大人就用麻绳在大槐树上挂了一个大霹雳,还有一张四脚吊在秤钩上的板凳。体重要抚平,只增不减,让他们不怕热,长寿健康。

完整(公历5月20日左右)

在这一天,祭祀水车神。这个村庄每天黎明前都充满了兴奋。人们拿着火把,在河堤上摆好水车,放上鱼、香烛和一碗白水,磕头拜:人们吃着麦饼和麦饼,当祖师敲响锣时,人们像飞一样踩着水车。

莽种(公历6月5日左右)

抓住,抓住,抓住,抓住。莽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在麦田里,人们挥舞着镰刀形成一个美丽的弧线,慢慢地,朝着地平线,推动着一波又一波的小麦。

夏至(公历6月21日左右)

夏至,巧妇会把日月星辰绣在绸缎上。如果他们不熟练,他们会把红、绿、黄、白、黑的线织成丝带,绑在心上人的胳膊上,这叫长命吕。这一天,菊花会被烧成灰烬,撒在麦堆上,据说是防蛀的。夏至时,稻田里会种上许多草人,然后将酒和食物放在田头上,向土谷神祈祷和献祭。拜完神,还要回家祭祖。

小暑(公历7月7日左右)

在一个小夏天,狗懒得动,躺在树荫下,伸出舌头,喘着粗气。这只母鸡总是到处刨土,一动不动地站在草堆下。被晒得像泥鳅一样的孩子跳进河里,拒绝上岸,甚至用荷叶遮住头。

酷暑(公历7月23日左右)

炎热的夏季,有的人会在井上铺竹器,有的人会赤膊抖芭蕉扇。晚上,他们会讲几个关于狐仙和鬼怪的故事,每个人都会吓出一身冷汗,但他们也会玩得很开心。因为盛夏疫情多,有些地方有送“大夏舟”的习俗。

立秋(公历8月7日左右)

立秋的这一天,女孩们会摘几片梧桐叶,剪成不同的图案,放在发髻里。妈妈会在孩子的手心放几颗红豆,用井水咽下去。这一天,立秋会从地里摘瓜,从树上打果,蒸茄子,在院子里晾晒,晚上一边乘凉一边吃。

夏季(公历8月22日左右)

首先,你应该在炎热的夏天收到大麻。大人在前面剪,孩子在后面收。把大麻收起来,翻过来。嗯,你可以种萝卜。这两件事做完之后,我们就可以“祭拜田神”,祈求今年有个好收成。

白露(公历9月7日左右)

白露时节。早起。院外的桂树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师傅拿着青瓷盘,小心翼翼地收起来,回去炒茶。白露节那天,鹤会对着天空吠叫。这一天要注意国内的白鹭。起重机通常按时返回。然而,在千禧年的那一天,它将飞走,再也不会回来。

秋分(公历9月23日左右)

秋分之夜,人们在院子里供奉香案,上面摆放着水果和月饼。向月亮跪拜,向月神献祭。孩子们提着“兔子灯笼”在每栋房子前游荡,没有睡觉。

在秋分,桂花几乎被混合到每一种食物中。据说肉桂的种子来自月宫里500英尺高的肉桂树,所以人们通过赢得“桂冠”获得了第一名;用“赢”来比喻考试赢。

寒露(公历10月8日左右)

寒冷的天气对秋收是非常有利的,农业上有句谚语:黄烟花生时也要采收,藕抓时也要采收。在寒冷的户外收割大豆,采摘石榴和山楂。

初霜(公历10月23日左右)

在第一个霜冻季节,狼开始捕捉猎物并向天堂献祭动物。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蛰虫都在洞里,它们垂着头冬眠。

立冬(公历11月7日左右)

在立冬的这一天,人们纪念他们生活在冥界的祖先。我担心那边变冷了,会变冷。因此,我们必须为他们准备衣服。立冬想吃“饺子”。煮好后,不要急着吃。首先,他应该尊重土地神,感谢他在秋天慷慨的付出。

小雪(公历11月22日左右)

“小雪”前一天,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把地里的大青菜铲干净,洗干净,挂在院子外面的竹篱笆上。晾一下就行了,不要太干。到了“小雪”后,把干菜一个个收起来,用大竹篮挑到厨房。

大雪(公历12月7日左右)

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气温已经降到0℃或以下。“瑞雪好年”,下雪的时候,孩子们会堆雪人、打雪仗、打雪仗。它们会疯狂奔跑,变得很热。他们会抖掉旁边树上的雪,然后把红色棉袄挂在树枝上继续疯。

冬至(公历12月22日左右)

冬至的清晨,天才的黎明刚过,孩子们在院子里围成一圈,拍手唱着《九九歌》。大雪的这一天,姑娘们会在梳妆台上铺宣纸,画一个梅子。数一数,正好是9980瓣。画完后贴在木窗上做窗花纸。每个花瓣中间是空,不能一次全部填满。冬至开始进入第九个寒冷的冬天。每天补一片花瓣,当所有的花瓣都补齐的时候,就是1999年的晴天了。

小寒(公历1月5日左右)

在寒冷的季节,这条河也很热闹。有随便乱逛的,有脚上用猪皮包硬毛的,有像苍蝇一样滑行的。更老练的人,在椅子的脚边,加两个横杆,用铁皮包起来,坐在上面。突然有人推到后面,发出奇怪的声音,椅子立刻滑开了。小孩子玩铁环、毽子、橡皮筋跳,大一点的男孩子有自己的玩法。他们聚在一起,发现了一只大的斗鸡。

严寒(公历1月20日左右)

大寒过后,市场上摆满了年画、春联、糖果、鞭炮,人头攒动,喜庆异常。村里最忙的老师是一位好的书法老师。孩子们不停地发红纸请他写春联。在村街空上,一整天都有炊烟冒出,家家户户都立了蒸锅在大锅上蒸馒头。

二十四节气:立春养生篇

“嫩如金,柔如丝”垂柳含苞待放,泥土中的小草跳跃着、努力着,都在等待“它们在春风中再一次高大起来”,而“岁末少霜,春来人间,草木皆知”,则生动地体现了立春时节的自然特征。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感觉到白天变长了,太阳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都有上升增加的趋势。人们开始按照旧历的习俗“迎春”,我国台湾省也将这一天定为立春的“农民节”,这是冬季农闲三月后的最后一天休息。正如农民所说,立春下雨时,早起晚睡。农耕活动就是从这开始的,当时人们也踏出家门寻找春天,并体验到了最细微最美妙的春天。

春季养生要符合阳生于春,万物皆生的特点,注意护阳,重在“生”字。按自然属性,春属木,对应肝。(这是五行学说,解释了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比如肝有疏通的功能,而木有生发的特性,所以肝属于“木”。)肝的生理特点以疏为主,怒为志,郁为疏之乐。在春季心理健康养生方面,要克制暴怒,更要避免忧郁的情绪,要豁达乐观积极,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和珍惜大自然“绽放”的春天,利用阳气的上升、万物的出现和人体旺盛的新陈代谢,通过适当的调节,使春阳之气得以宣发,新陈代谢功能正常运行。

春天,气候变化很大,天气开始时冷时暖。由于人体变得松弛,对寒邪的抵抗力减弱,所以生活在中国北方的人早春不宜穿棉袄,尤其是年老体弱的人,换衣服时特别谨慎,不能大幅度减少。《一千块钱要处方》主张春天的衣服要“厚底薄”,而《老人常话》也说:“春天半寒,下半身太暖,上半身微减,养阳至关重要”。在春天的日常生活方面,人体的气血和大自然一样,需要自由舒展,这就需要我们晚上早点躺下早起,光着头发,松开腰带,舒展身体,多参加户外活动,克服疲惫困倦的状态,使我们的精神和情绪适应大自然,争取身心和谐和精力充沛。

在饮食和护理方面,要考虑阳生于春,要吃糖醋制品,不要吃酸酸的。《苏文·藏气法与时论》云:“肝主春,……肝苦急,急食易缓,……肝欲散,急食辛散,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五脏五味关系中,酸味入肝,呈收敛状,不利于杨琪的生长和肝气的排出。饮食调养宜为脏腑,即“苦其性,宜为其性”。欲望是肮脏之神喜欢的,也就是弥补。苦是肮脏之神的恶,也就是腹泻。“通过明确这种关系,我们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能够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物。枸杞、姜黄、丹参、延胡索等草药。,以及大枣、豆豉、大葱、香菜、花生等食物。,都是温暖而分散的,可以灵活选择用餐。

另一方面,春季养生是为了预防疾病,保护健康。尤其是早春,天气由冷转暖,各种致病菌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热热毒素开始活动,现代医学称之为流行性感冒、脑膜炎、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发生并流行起来。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上,首先要消除传染源;二是经常开窗,使室内空空气流通,保持空空气新鲜;第三,要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的保健,以阻断温邪上半部先袭肺的途径。

立春的饮食和药膳应以“促补”为主,可选择如下:

首干片:

【食材】何首乌液20毫升,鲜猪肝250克,毛木耳25克,白菜叶少许,九韶,醋,盐,淀粉,鲜汤,酱油,小葱,姜,蒜和油。

【做法】首乌汤浓缩,取药液20毫升备用,猪肝洗净切片,葱、姜、蒜洗净,葱、姜切丝,蒜切片,青菜洗净晾干。

将猪肝片蘸取何首乌汁(取何首乌汁的一半),加入少许盐,加入适量淀粉搅拌均匀,将剩余的何首乌汁、酱油、九韶、醋、湿淀粉、鲜汤混合成滋补汁。

炒锅大火烧热油,将油放入混合好的猪肝片中,直到油热滑,用漏勺沥干剩余的油,锅内留少量油,加入蒜片和姜末,将猪肝和水发木耳翻炒几分钟,将白菜叶在锅内翻炒几下,待八成熟时将酱汁倒入锅内,翻炒均匀,炒锅前将洋葱丝放入锅内,立即翻炒。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何首乌。能保护肝脏,降低血脂和血压;黑木耳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经常食用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虾和韭菜:

【食材】虾仁30克,韭菜250克,鸡蛋1个,盐、酱油、淀粉、植物油、香油适量。

【做法】虾的冲洗水膨胀,约20分钟后,沥干备用;韭菜采摘洗净,切成3厘米长的段备用;

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均匀,加入淀粉和香油调成蛋糊,虾仁倒入碗中拌匀备用。

锅烧热后倒入植物油,油热后将虾仁翻炒,将虾仁和蛋糊一起翻炒,韭菜一起翻炒,韭菜煮熟后加入盐和香油,搅拌均匀。

【功效】补肾阳,强肾气,催乳。(韭菜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可以刺激肠壁,增强蠕动,所以这道菜可以作为习惯性便秘患者的饮食。)

珍珠山姆太阳汤:

【食材】腊鸡50克、豌豆50克、西红柿1个、蛋清1个、牛奶25克、淀粉25克、料酒、盐、味精、肉汤、香油。

【做法】鸡蹄筋洗净剁成细泥;将5g淀粉与牛奶搅拌;打开鸡蛋,让它们变黄;将这三个样品放入碗中,搅拌成鸡肉糊备用。

西红柿用开水洗净,去皮,切成小丁;豌豆洗净备用。

炒锅大火,倒入高汤,放盐和料酒烧开,加入豌豆和西红柿丁,然后改小火。用筷子或勺子将鸡肉糊放入珍珠圆丸子中,放入炒锅中,然后开火至汤汁沸腾,加入水淀粉,烧开后放入味精和香油。

【功效】温中益气,填精补髓,清热除烦。

食物禁忌:

猪应避免与大豆、豆腐同食(常见食物易患慢性病);避免和鱼一起吃(和鱼一起吃令人沮丧)。

二十四节气:震撼与养生

惊艳,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阴历》记载:“定惊,惊雷,蛰虫尽震,故名惊。”所谓斗,就是斗罡,也就是北斗七星的三颗星:隗、蘅、绍。随着天体的运动,它们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它们所指向的位置就是它们所代表的月份。阳历中,斗指丁时太阳子午线为345度。

惊艳是“立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响起,各种在土里冬眠的昆虫被唤醒的时刻。这时,冬天的卵也会开始排卵,说明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的节气。但真正唤醒冬眠动物的,并不是雷声隆隆,而是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下的温度。刺痛季节,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到了桃花、梅花、黄鹂鸣咽的季节,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春耕季节。有句谚语说:“被蛰后,温暖如春,癞蛤蟆的老角唱山歌。”“雷声刺痛了谷米基地,刺痛了雷米如泥”。这意味着在起床日或起床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天气好,年景好。有些地区忌讳在蛰人之前听到雷声,得出“蛰人之前,雨如龙”的结论。因此,节气的转换对农民朋友很重要。另外,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无论你是商人、医生还是其他职业,积累一定的物候知识都会对你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帮助。

刺痛节气的养生也要以自然物候和体质差异为依据,进行合理的心理、日常和饮食护理。体质差异实际上是指人的体质养生的一个方面。由于人体是大自然赋予的,受多种后天因素的影响,在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心理和生理功能不同的相对稳定的特征,这往往决定了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所以养生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中医提到的体质和人们常说的气质是不一样的。气质是心理功能的总和,如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由人体在后天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即“神”的特征,而体质则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他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即体质可以包括气质,但气质不等于体质。

古罗马医生盖伦(公元129-公元200年)在体液学说的基础上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急躁、动快的类型;性情活跃,行动迅速,多血质型;性情平和、动作缓慢的心境型;抑郁型,气质脆弱,行动迟缓。现代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将人分为四种类型:兴奋型、活跃型、安静型和脆弱型,基本相当于盖伦的分类。上述四点法在西方医学界颇有影响。但我国早期医书《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根据人的体型、肤色、认知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力量、安静干燥的性格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性等方面的差异,再根据经络气血在头面部和四肢所反映的生理特点,将每种类型分为五类,即灵枢研究所。

虽然中西医学都对人的体质进行了分类,但到目前为止,西医的各种人体体质分类理论并不能直接指导临床治疗和保健康复,但中医可以有效地指导和实践人体体质的保健康复。

《苏文怡论异方》指出:“因地域环境气候不同,居民生活习惯不同,东、西、北、南、中五方体质不同,易患疾病也不同,故治疗方法也相应不同。朱丹溪的《格致玉论》说:“凡人之形,不可长如短,不可大如小,不可胖如瘦,不可白如黑,不可嫩如淡,不可薄如厚。胖子湿,瘦子热;白肺气虚,黑肾虚。颜色不同,脏腑不同,外感相同,治疗方法不同。《医学精要·提示与感觉后记》中还有一句:“要知道冯毅是个病人,表现为气虚;杨琪虚弱的易感冒患者;热容易生病,殷琦弱;容易吃的人会失去脾胃;老年人容易受伤,煤气也会损坏。“由此不难看出,人类患病的主要原因取决于体质的差异,也就是说体质决定了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如何改变不健康的身体状况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这里我想说的是体质不是固定的。即使在同样的环境下,只要我们以积极的生活态度采取积极的健康措施,就能纠正体质偏差,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重点介绍惊世节气中常见的四种体质养生方法。

1.阴虚体质:这类人的体质特点是形体消瘦,手脚发热,心中烦躁不安,睡眠少,小便干燥,对春夏不耐受,偏爱冷饮。

养生方法:

1.精神康复

阴虚体质的人容易烦躁,经常心烦易怒。这就是阴虚火旺惊扰神明的原因,应遵循“加虚无,守内灵”的养生方法。加强修养,养成淡定从容的习惯。参加竞争不那么激烈的娱乐活动,控制自己的性生活。

2.环境调整

阴虚,恐热而喜寒,冬季寒冷易过,夏季炎热难过。所以有条件的人每年春夏都可以去海边、林区、山区旅游度假。最好选择安静的房间和朝南的房子。

3.饮食和护理

原则是保护阴不伤害阳,多吃清淡的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奶制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有条件的人可以吃一些海参、甲鱼肉、蟹肉、银耳、公鸭、虫草等。干的和辛辣的产品应该少吃。

4.体育运动

不宜过度活动,重在滋补肝肾。太极拳是一项比较适合的运动。

二、阳虚体质:这种人白胖,或者脸色苍白,手脚不温,小便清长,大便稀稀,怕冷怕暖。

养生方法:

1.精神康复

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心情不好、恐惧或悲伤。这样的人要善于调节情绪,听音乐,交朋友。

2.环境调整

阳虚体质的人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差。他们应该冬天避寒,春夏保暖,注意补阳。做到“不腻阳光”,即春夏多晒晒太阳,每次不少于十五到二十分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冬季的耐寒性。

3.体育运动

阳虚体质的人应在春夏秋冬加强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项目。日光浴和空气浴是增强和防御阳光不可或缺的方式。

4.饮食护理

多吃壮阳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按照“春夏养阳”的原则,尤其是夏天三天的时候,吃“附子粥”(附子10克,先煎30分钟,加粳米150克煮至熟)或羊肉附汤(附子15克,先煎30分钟,加铁锅。

三、血瘀体质:面色晦暗、嘴唇暗沉、皮肤干燥、眼睛暗沉者多为血瘀体质者。

养生方法:

1.体育运动

多做有益心脏血液的活动,如交际舞、太极拳、保健按摩等。,可以使身体的各个部位活跃起来,而且是一种有益于气血运行的运动。

2.精神康复

大多数血瘀的人都有气郁证,所以培养乐观精神非常重要。精神愉悦会使气血畅通,经络气血正常运行有助于改变血瘀体质。相反,抑郁和抑郁会加重血瘀的倾向。

3.饮食和护理

常吃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食物,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并且经常煮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以选择一些活血养血的药物(当归、川芎、丹参、地黄、地榆、刺五加)和肉羹。

四、痰湿体质:肥胖、肌肉松弛、贪吃淫乐、体重过重是痰湿体质人群的明显特征。

养生方法:

1.环境调整

雨季,避免湿邪的入侵;不适合生活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

2.饮食调节

宜多食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白菜、蚕豆、洋葱、紫菜、海蜇、荸荠、银杏、枇杷、大枣、薏米、红豆等。少吃肥肉、甜的、好吃的、软饮料和酒类产品,每餐不要暴饮暴食。

3.体育运动

痰湿体质的人体重过重,容易疲劳,应长期坚持散步、慢跑、各种舞蹈、球类运动等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使松弛的皮肤逐渐转化为结实致密的肌肉。

总之,不管你属于哪种体质,只要坚持有目的的保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相信每个人都能延年益寿,成为一个健康长寿的人。

结论: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养生方法,就像不同体质的人有不同的养生方法一样。只有适应季节,医疗保健才能变得更加科学。(文章原载于《家庭健康》,期号:2012.02,作者:沈福玉,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的信息,但并不代表老毛资源网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内容)。

下一篇:小雪健康养生
上一篇:处暑养生 祛湿养肺健脾防燥要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