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全知道(文化常识全知道书籍)

2023-03-05 10:39:3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7

文化常识,包括国外的,天文地理、自然科学, 以下是中国文化常识, (一)春秋时代 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

著名篇目《关睢》、《氓》、《伐檀》、《硕鼠》、《七月》。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

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之一。 3·左丘明,鲁国史官。

主要作品为《左传》,《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传”为解释经书的文字。

《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

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二)战国时代 4·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书由其弟子编辑。 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几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

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

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是诸子哲理散文。 《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6·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

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7·荀子,名况,尊称为卿。

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 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

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 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 属诸子哲理散文。

李斯的代表作是论辩文《谏逐客书》。 8·韩非,法家集大成者。

主要作品为《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鹘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 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9·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

《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 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

10·屈原,名平。 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 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

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 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11·《战国策》,33篇。 《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都出于此书。

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 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

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三)两汉 12·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

主要作品为《新书》十卷58篇。 《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出于此书。

另有《论积贮疏》等奏疏,《吊屈原赋》等赋,《过秦论》等开“史论”之先河。 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13·刘安,封淮南王。 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14·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

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 ,与班固并称“班马”。

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 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出于此书。 历史散文。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 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之一,前“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之首。

15·班固,字孟坚,“班马”之一。 主要作品为《汉书》。

《苏武传》出于此。 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16·乐府,著名作品有《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 前四者见宋代(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17·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追尊为武帝,“三曹”之首。

主要作品为《魏。

1.陆游和唐婉的爱情 放翁的名篇《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婉以泪相和的答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2.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 典故:采薇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 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诗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为诗人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之作。 其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 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 怀念之情。

诗的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 ·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是意隐喻夫妻之间 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

“难 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 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 写。

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 就全诗情调而言,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4.苏轼的三个妻子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 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

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 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

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 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

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 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官海沉浮中,与之同甘共苦。

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 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

曾不少许,弃我而先。 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

旅殡国门,我少实恩。 惟有同穴,尚蹈此言。

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 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苏轼的侍妾王朝云,比苏轼小二十六岁。 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

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 但不幸的是,朝云也先于苏轼在惠州病逝。

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 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 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

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 坡亦未以为当。

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 '坡捧腹大笑。 ”

另,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 ”

(《答李昭□书》)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 5.先秦诸子 “先秦”指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一段时间,约当东周 春秋战国之世,我国主要的学术国想如儒、墨、道、法等大。

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 [编辑本段]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立”即开始的意思。 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

“至”意为极、最。 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夏至雨连连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分”即平分的意思。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芒种火烧天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 立春:斗指东北。

太阳黄经为315度。 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 斗指壬。

太阳黄经为330°。 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

太阳黄经为345°。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 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

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 春分:斗指壬。

太阳黄经为0°。 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 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

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 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清明:斗指丁。

太阳黄经为15°。 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能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斗指癸。

太阳黄经为30°。 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斗指东南。

太阳黄经为45°。 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

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小满:斗指甲。

太阳黄经为60°。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北斗指向已。 太阳黄经为75°。

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 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 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

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

太阳黄经为90°。 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

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

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6.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动笔写作(<史记>).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大部分,记载了(3000)年的历史,共(130)卷,(526500)字.

7.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者(张择端).它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汴京河两岸的风光,生动的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8.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的京杭大运河贯穿(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全长约(1700)公里,支开找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线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运河。

9.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10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有价值,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应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11.敦煌壁画:标志:飞天。 特点:从造型上说.俗人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时代特点也表现得更鲜明;而神灵形象则变化较少,想象和夸张成分较多。 从手法上说,敦煌壁画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变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和植物形象。

12.同意,因为长城在今天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守卫意义,而都江堰却仍然在为天府之国输送清泉。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同意。

清晨绿色的阳光透过温柔的叶子洒向大地,年轮中曾经青涩的时光向未来讲述着美丽的传说。 2008,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数字,但是,一提到它,会让多少中国人热血沸腾!一个数字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魔力?答案是简单而神圣的,在这一年里,北京将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那时,世界的目光将齐聚北京,而北京,也将以主人的身份,展现她最美丽的风采!

2008,北京的奥运将是一届绿色的奥运、科技的奥运、人文的奥运。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作为一名中国的小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更有义务积极地为奥运做准备,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一定从自身做起,作推行礼仪的典范。

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呢?首先我们小学生要着装得体,即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又要符合学生身份。 每天的升旗仪式,最为庄严。 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会更显得鲜艳。 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 其次,课堂礼仪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 上课时认真听讲,不要有小动作,举手回答问题。 再次,校园礼仪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到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服从老师管理;讲文明、讲卫生,爱护花草树木,不穿越绿化带;得到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互相理解、宽以待人,同学之间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多说对不起;培养协作精神,使班级更团结、同学间的友谊更深厚。

在这全中国都在迎奥运的时刻,我们将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愧于未来,无愧这培育我们的美丽校园。 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做一个文明礼仪的好学生!

饿。 我前面的后面的都回答了哦。 (*^__^*) 嘻嘻……要是只要前面看前面就好了。 忽忽。

春节、路神生日、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寒食节、清明节

端午节、天贶节、六月初六姑姑节

七夕、盂兰盆(中元节、鬼节)、地藏节、中秋节、重阳节

祭祖节、冬至、腊八节、过小年、除夕

中国法定节日有:

元旦(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

春节(农历新年),全国放假三天;

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

植树节(3月12日);

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

中国青年节(5月4日);

护士国际节(5月12日);

儿童节(6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

教师节(9月10日);

国庆节(10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

记者节(11月8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唐朝的有韩愈、柳宗元,

宋朝的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

庄子,名 周 , 道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后市将它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在古代史料中,人们把茶称为(蔎)(茗)(荈) 陆羽在茶经一书中,把茶的众多称呼统一为“茶”。

中国剪纸艺术是铁器工具和造纸术发明之后的产物,形成于汉魏时代。 在技法方面,剪纸主要分为阳刻法、阴刻法和阴阳混刻法

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天工开物》的书名取自《易·系辞》中“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天工开物这4 个字, 是用”巧夺天工”和”开物成务”两句古成语合并而成的,“天工”表示自然的力量,“开物”表示人力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二者相合,表达了天人合一,人力与天工相协调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分为风 、雅、颂三类。 ①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 共160篇 。 大部分是民歌 。 ②雅 。 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即所谓正声雅乐 。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③颂。 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 ; 《 国风 》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关于拍卖圆明园流散文物,已严重损害我国人民感情,希望佳士得公司认真考虑我国国家文物局关于撤拍圆明园文物的明确要求,希望有关各方能够理解和尊重我国人民的正当要求,我国有信心,有决心,同时也绝对有能力收回被别人掠夺走的圆明园流散文物。

一、年龄称谓 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节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古代的刑罚 (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07)大辟:砍头 (08)炮烙:将人烧烤死 (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10)汤镬:将人煮死 (11)腰斩:从腰部斩簖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13)弃市:暴尸街头 五、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将公历年换算成干支年的方法(略)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六、有关官职的问题 1、词语 (1)授官:除 拜 (2)升官:迁 擢 (3)降官:谪 左迁 (4)免官:罢 黜 (5)招聘:征 辟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辞职: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理山川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 )

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地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茺为荒远之地。

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楼主你好! 文化基础知识,考什么?很难回答你的,什么类型的知识都有“文化基础知识”的,比如说中国历史、中国古代、导游的、文艺的等等,都有它“文化基础知识”。

你的看看你公司那些出题目的人,它对什么比较在行,他总不可能出些他都不懂的题目吧。 给你找了这个,你参考一下: 文化基础知识: (1)文化的概念、特性;如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2)流行文化的概念、特性,流行文化的分析方法。 (3)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知识产权主要指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对你有帮助,祝你天天快乐。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传统意义上所说的,一个人有或者没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 后者是狭义的解释,前者是广义的解释。

分类

史前文化

古代文化

黄河流域文化

河姆渡文化

半坡文化

玛亚文化

尼罗河流域文化

两河流域文化

印度河流域文化

中古文化

古希腊、罗马文化

古波斯文化

古印度文化

古代中国文化

中世纪文化

基督教文化

伊斯兰文化

印度文化

儒家文化

近代文化

帝国主义文化

殖民地文化

现代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资本主义文化

第三世界文化

后现代文化

发达国家文化

发展中国家文化

最不发达国家文化

未来文化

中国的:

杜康文化

汉文化

因为文化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很难将文化给出一个准确地,清晰的分类标准。 因此,这些对文化的划分,只是从某一个角度来分析的,是一种尝试。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问答题
上一篇:中国常识问答(中国常识问答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