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来历(农历的来历,是谁发明的)

2023-02-14 12:27:3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1

中国农历是一种既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阴阳合历,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而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生产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所以人们根据太阳的运行制定出了“二十四节气”。

农历的来源

从上古的干支纪元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格里历),历史多次修订历法,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超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干支历(摄提)、夏历、商历(殷历)、周历、西汉太初历、三统历和隋朝的皇极历、唐朝大衍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有所作用。

古人观察到了天象的运动规律,上古时代已采用干支纪元,据明代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文献明文记载确定干支为天皇氏时发明,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 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 夏以后,出现多轨制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 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 秦汉时期闰月放在九月之后,叫做“后九月”。 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闰月安置在一年中不包含中气的月份来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 汉朝初期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 汉武帝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议造《汉历》,汉武帝元封七年历成。 是年五月改年号为太初(即为太初元年),并颁布实施这套《汉历》,后人以此称呼此历为《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是之前历法的366天。 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

中华民国成立,采用西历,纪年采用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并欲废除中国传统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时,继续使用西历,以公元纪年;但保留中国传统历——夏历的使用,并于公元2017年颁布了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 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 现行农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计算,属于官方历书《中国天文年历》的组成部分。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下一篇:奈薇和完美大使什么关系
上一篇:2022新乡乒乓球比赛今晚几点开始(2022年新乡乒乓球比赛解说员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