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为什么不招人喜欢(冰心为什么不招人喜欢的原因)

2023-02-07 23:15:3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2

新中国成立前夕,冰心和吴文藻夫妇前往日本任教,1951年回国。 后来发掘的信函和资料透露,他俩在离日前3个月,本已做好了去美国的准备,结果签证被拒,才不得已回了国。

为什么不喜冰心?因为她左右逢迎太圆滑,在自己理想的小资世界里打造圣母人设,不合圣母形象的,她一律排斥。

冰心是周作人亲自承认的徒弟之一,善于和宋美龄拉关系,战后去日本教学,新中国成立时抱上大腿,借用一位评者的话:

若问我为何不喜冰心?还因为,她一生奉行的歌颂母爱、童心和大自然的“爱的哲学”,以及“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的圣母人设,根本经不起考验,这位“冰心奶奶”的文学水平,也刚够及格。

冰心是被隔离在温室里的花,而温室里的花很容易见光死。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和林徽因是同乡。 她出生时的宅子,是林徽因叔父林觉民烈士的故居,购自林家后人。

冰心的父亲谢葆璋,在晚清和民国时都担任海军军官。 冰心的童年,便是随父在山东烟台度过的,无忧无虑地做着公主梦。

14岁的时候,冰心在北京就读于一所教会学校,18岁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开始写小说诗歌,同年出版了问题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等,开始享有一些声誉。

23岁那年,冰心进入由美国人司徒雷登创办的燕京大学学习,期间在一个牧师家里受洗归主,成了一名基督徒,从这以后,冰心的头上就多了一圈圣母光环,以一颗圣母的心,关爱着众生,灌输着她爱的哲学。

五四运动退潮后,民国军阀混战,之后的北伐和日寇侵华,更是置百姓于民不聊生的境地,可这时,冰心却退缩逃避到个人、家庭生活的圈子里,抒写在当时不可能实现的人类之爱。

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冰心宣扬“爱的哲学”,歌颂着母爱、童真、自然,抒发着对三个弟弟的友爱,构建着乌托邦式的童话世界,她就生活在这真空的隔离罩里,自以为圣洁,而外界的纷纷扰扰与她无关。

24岁前后,冰心写的《寄小读者》,就是扮演了这样一个母亲和贴心小姐姐相结合的圣母角色,在其中的通讯里她说:

光看冰心说的这话,就觉得她挺矫揉造作的,哪有自己这么夸自己的。

那冰心的圣母形象是如何立起来的呢?五四运动后,新诗刚开始萌芽,她简短、旖旎、心灵鸡汤式的格言体《繁星·春水》,因新颖而受到青年们欢迎,尝到甜头的她把这种风格继续延伸到《寄小读者》,便开始扮演起了心灵导师的角色。

为什么是小读者呢?因为小读者思想单纯好糊弄,而稍微有点思想和文化底蕴的人,就知道她的“爱的哲学”在当时是多么不合时宜,多么可笑。

冰心受基督泛爱思想的影响,在自己都没太搞懂“爱的哲学”的时候,就定下了以后的人生基调和文学风格,从此,她的作品里都充斥着一种小儿女情态却又高高在上的圣母光辉。

“爱的哲学”实施的效果如何呢?结果就是赚足了一批失意青年的眼泪,却养出了不肖子孙,以亲孙子在墓碑上大书“教子无方,枉为人表”而狠狠打脸,圣母人设坍塌。

1997年,冰心年已60多岁的长子吴平,在妻子陈凌霞去澳大利亚照顾生产的女儿期间,出轨了一个小自己40岁的有夫之妇周小万,妻子回来后捉奸在床。

为了家庭,陈凌霞选择隐忍,吴平也口头忏悔和保证,可后来却总不回家,公然和小三同住,最终吴平提出了离婚。 离婚时,卷走家里积蓄去养小三,妻子陈凌霞为此气郁患癌,他也不管不顾,儿子吴山上门求助,他更是耍奸弄猾不相见。

最后,为了索要前妻陈凌霞和儿子吴山在北京石景山区住的一套房子,吴平将儿子和前妻告上了法庭,官司打了好几年。 你说吴平缺钱吗?他有母亲冰心的遗产和版权,自己也还当着官呢。

所以说,吴平还不至于落魄到和前妻儿子讨要房子的地步,可他却就这么做了。 为了给母亲讨一个公道,无处说理的吴山,来到了爷爷奶奶冰心和吴文藻的墓前。

2012年,吴山在冰心夫妇的墓碑上,用油漆刷了八个大字:教子无方,枉为人表。

吴山还带了一份控诉书,上面的大意是:

吴山还在最后质问:你们是怎么教育的?真是“教子无方,枉为人表”!

先撇开吴平一家离婚案的是非对错不说,单就后辈做出这样大伤风化的事情,也足以说明冰心家风不正,她口口声声宣扬的“爱的哲学”,不过是一纸荒唐。

冰心的圣母人设,就此坍塌。 论家风,看看梁启超的子女,个个是栋梁之才,也没见他天天宣扬什么“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样的无稽之谈!

说白了,冰心是以圣母的心来要求和感化别人,而对自己和家人,则是选择了无限的宽容与自我原谅。

这,也是很多人不喜欢冰心的原因。

在战乱纷扰的年代,冰心用自己圣母光辉般的文字,编织着一个触不可及的美丽世界,对此张爱玲很不屑,说:“冰心的清婉往往流于做作”。

冰心实在谈不上美丽,她最多就是看上去比较清丽而已。 林徽因和她是老乡又是同学,在美国留学期间,两人还一起外出游玩烧烤,也曾是很好的朋友。

可是,冰心却是说一套,做一套的。 她说:“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 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憎。 ”

不偏爱,不偏憎,说的多好。 可是转眼就写了《我们太太的客厅》,挖苦造作,让林徽因至今莫名背着“绿茶”的名号。

这篇文章里,冰心说我们的太太是一位沙龙中的交际花,身边围绕着一群哲学家、诗人、画家、政客等名流,太太自然就是众星捧月的存在了,她滔滔不绝,迷得众人神魂颠倒。

1933年文章发表后,好事者对号入座,将林徽因、金岳霖、徐志摩等人代入其中,这就成了一桩文坛公案。 这年10月,林徽因与梁思成等人正好从山西大同调查研究古建筑及云冈石窟结束,回到北平后,林徽因送给冰心一坛山西老陈醋,意思是你吃醋了。

其实,文化沙龙这种时尚玩意儿,在文化圈子里是很普遍的,冰心在燕京大学不也有自己的“星期五叙餐会”嘛!这本来就没必要上纲上线,但在冰心的贤妻良母圣母心的世界里,男人缘好的林徽因,就是不对的,这也从侧面说明,冰心心胸着实狭隘。

当时,论交际花,有南唐北陆,即唐瑛和陆小曼,冰心怎么就不去挖苦这两人呢?因为这两人文学才华不如她,她尚有值得骄傲之处,而在林徽因面前,冰心就啥也不是了。

与林徽因交往密切的作家李健吾,曾这样评价林徽因:“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作仇敌。 ”这也难怪冰心会嫉妒。

冰心进入不了文化沙龙的圈子,也没有男人围着她转,论才学和相貌,都不及林徽因,所以写文章捏瑜一下,也在情理之中。

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冰心非常仰慕和喜欢徐志摩,把徐志摩比作蝴蝶。 1931年徐志摩飞机失事,冰心在给好友梁实秋写信时说:

冰心这是嫉妒得不到徐志摩的垂青,所以才这么说啊!什么叫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幸亏林徽因没让徐志摩得逞,否则不知冰心还会说出什么话。 难道女人的好处都让徐志摩得着了,冰心就高兴?真亏了她的圣母心呵!

其实,冰心过于自信她“爱的哲学”了。 1930年冬,林徽因因病从东北回北平香山疗养,北平的很多朋友都经常去看望她,而徐志摩自然也是常客。 在此期间,林徽因向徐志摩学诗,写出了很多佳作,但是也就有了风言风语。

其中,冰心似乎是最操心的一个,她写了一首《我劝你》的诗,劝诫林徽因别搞暧昧。 诗如下:

在冰心苦口婆心的所谓诗中,徐志摩自然是没有任何过错的,他就是一个诗歌赤子,一个大好人呐。 可其实我们都知道,徐志摩就是一个浮华浪子,相反林徽因则比较理性好强,内心坦荡。

冰心的善妒,亦或者说她的圣母心作祟,使得她看不惯不合她“爱的哲学”的一切。 80年代,作家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巴金编辑的《十月》杂志上连载,冰心看后怒气冲冲地给巴金打电话,说:“这样的小说怎么能发表?”巴金回头又细读了一遍小说,对编辑说没问题,发吧。

由此可见,冰心的心里,住着一个“圣洁的玻璃心”,看不得有暧昧呀性啊之类的字眼的。

1937年七七事变后,林徽因、梁思成和他们的营造学社成员,去了昆明郊外,冰心和吴文藻也去了昆明。 据说去昆明时,冰心为了带一张舒适的床去,竟然要从上海空运,这可是抗战时期啊!

1940年,冰心应宋美龄的邀请,到重庆去做官,起初是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文化组的组长,后来又成了参政员,当时的议论和不屑,在西南联大师生中传来传去。

其实,冰心与宋美龄的第一次会面,就彼此很有好感。 开始她们用汉语交谈,当谈到美国母校时,两个人情不自禁地说起英语,“和中文相比,夫人好像更能轻松地用英语交谈”。 宋美龄给冰心留下了美好印象,“在我至今为止见到的妇女中,确实从未有过像夫人那样敏锐聪颖的人。 ”

冰心去重庆后,林徽因给美国好友费慰梅写信,提到冰心时说:

我一向是不喜文人从政的,比如郭沫若等人,冰心从政后,我就知道,她不可能是我喜欢的作家了。

知道了冰心的为人处世和圆滑后,再看她的作品,就会发现很多里面都透露着“虚伪”。

冰心的名作,诗集《繁星》《春水》,真正是无病呻吟的典范,比如:

冰心的诗集发表后,梁实秋写文批评道:

这话说的简直不能再对!

《繁星》和《春水》大约三百首小诗,大都缺少格律美,很多更像是格言,如“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繁星》),像这种直白的语言,缺少诗意,作为诗歌是不及格的。

那么冰心的儿童文学名作《寄小读者》呢?同样不讨喜。 下面引用一位网友评论者的话:

虽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也就此能管窥冰心作品的真实面目了。 其实,她的作品,在初高中的学生中,可能更受欢迎些,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很青涩,都有些朦朦胧胧的感情和感觉,最适合这种含混不清的小资情调文字。

然而,就诗歌和散文水平而论,冰心不及林徽因,只不过林徽因的主业是建筑和设计,写作只是业余爱好。

1941年,在抗战大后方昆明郊外的营造学社住地,傅斯年见到了肺结核病重的林徽因、梁思成夫妇,以及同样病重的考古学家梁思永,对他们的境遇大为骇然,便写信向中央研究院代院长朱家骅求助,希望能救助梁家,其中说到林徽因:

林徽因的才学在冰心之上,从同时代学者口中说出来,当然更让人信服。 当时冰心在重庆当官,而林徽因卧病在床,仍耗费心血协助丈夫写《中国建筑史》,品格也高下立判。

所以说,冰心的作品,是虚无缥缈的形而上的小资情调,虽不能说是粉饰时代,也差不了太远。

当然,冰心作品也并非毫无价值。 她在1931年前,受五四运动影响,写了一些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虽然笔法稚嫩,但比较接地气,还不错,这之后,就全是圣母玛利亚了!

自然,冰心的翻译作品,还是非常不错的,毕竟有诗歌和散文的底子,我案头就有一本她翻译的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沫与沙》,就很不错。

那么,冰心是怎么红起来的呢?其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刚开始推行白话文,冰心一个女孩子能用流畅的白话文写作,足以让她有名;其二是她的表兄刘放园时任《晨报》编辑,她得以在《晨报副刊》上经常一天2篇或几天一篇地发文章,这样发着发着,也就有了名。

在文学史上,冰心该有一席之地,但作品的价值不高,文笔一般,思想性就是一以贯之的“爱的哲学”,也谈不上深刻,对基层生活未曾深入,有种不谙世事的感觉。

你问我为何不喜冰心?因为没有经历过底层苦难的笔,写不出有灵魂的文字。 还因为,圣母式的关怀,拯救不了受苦的民众,她不是站在人民群众中间的人,她所构筑的世界,不过是一场虚无缥缈的梦。

如何正确评价冰心?欢迎留言讨论。

于历史中见天地,于文化中见真知。

我是王官令仪,专注文史、评论写作,欢迎转发评论收藏本文,关注@王官令仪话文史,我们一起品读精彩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下一篇:注意作息和饮食(两岁半宝宝作息和饮食)
上一篇:夜跑一小时的热量(夜跑一小时消耗多少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