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元旦还有85天(距元旦还有多少天)

2023-02-05 16:21:0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9

2022年10月08日 13:57:21 时事 4 投稿:笨笨熊MMMZ

文│张国康

旧闻实录

银行票据交换所昨日正式开幕

上下午交换两次成绩甚佳

设委员会推定监察指导员

上海银行同业公会联合准备委员会兼办之票据交换所,昨日正式开幕,先办划头银元,上午十一时,第一次交换,下午三时二十分,第二次交换,设委员会,推定监察指导员,兹志详情如下:

票据交换所,昨日正式开幕,并不举行任何仪式,上午九时起,中外人士前往道贺参观者甚众,由经理朱博泉等,分别招待,及至上午十时五十分,各交换银行交换员,完全到所,十一时零五分,由经理朱博泉摇铃实行第一次交换,交入第一报告单后,依号次转送票据通知……原定时间,为三十分,因各交换员经试炼后,甚为纯熟,故仅二十四分钟即完毕……

——1933年1月11日《申报》

穿过时间的陈年往事

1933年1月10日、11日《申报》之

《银行票据交换所正式开幕》

这是一则典型的“豆腐干”新闻,全文仅数百字,刊登于八十多年前上海最著名的报纸《申报》。 报纸虽然著名,但这一则豆腐干新闻必然被大多数上海市民所忽略。 要论股票交易所,很多精明的上海人或许如数家珍,然何谓“银行票据交换所”,非从业人士,恐怕大多知之不详。 因此,这则并不起眼的旧闻,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沧桑,也便随风而去。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是个平年,然平年并不预示着平静。 这一年的元旦,山海关被日军攻克,宋哲元、傅作义、阎锡山等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战,而蒋介石只以沉默作答;这一年的元旦,鲁迅先生写了一首《二十二年元旦》的诗,诗云:“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村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在这样的年景中,一个银行票据交换所的成立,即如一片树叶飘落水中,微微涟漪波澜不惊,流水落花何人问津?

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列位看官,岁月荏苒往事历历,偌大上海,或自有“不思量,自难忘”的由头,且让我们回到三十多年前的上海,去寻觅往事踪影。

1970年代末的一个初秋,傍晚五点已经有点寒意,老宋在饭桌边坐等儿子下班,老伴将饭菜又热了一遍,终于迎来楼梯上儿子回家的脚步声。 五年前,老宋从银行退休颐养天年,这回下乡近十年的儿子又从江西回到上海,经过考试被银行录取,连连好事让老宋喜上眉梢。 今天是儿子上班第一天,老伴做了几个好菜,老宋开了一

瓶好酒,除了为儿子庆贺,他还要以一个老银行的身份,跟儿子好好聊一聊银行工作的“应知应会”。

进门的儿子脸上却有点沮丧,老宋问领导安排了什么工作?儿子说,我也不知道,分理处主任让我当“通信员”,银行怎么还有通信员呢?老宋想了想说,哦,是不是送交换啊?儿子说对啊,主任告诉我,银行的通信员,主要工作就是将本银行收取的各种票据送到“票据交换所”,由交换所进行清分交换,再将上一场经过交换的票据带回银行。 小宋抱怨说,他已经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了九年,这回满怀希望能在银行大有作为,能成为老宋那样的业务能手,无奈事与愿违,这个“跑交换”的工作好像没有一点技术含量吧。

老宋给儿子倒了一杯酒说,通信员的工作虽然不起眼, 但是责任重大,曾经有通信员在送交凭证途中不慎将交换包丢失,几乎影响了整个上海银行的清算业务呢。 票据交换所,我们也叫“交换场”,就像一个交通枢纽,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交换,逢12月31日年终决算日,晚上还要增加一次交换。 告诉你,你爸可是上海票据交换所的第一代交换员,1933年1月10日,中国第一家银行票据交换所在上海成立,各银行都派出几位交换员参加,你爸就是其中之一,当天的情景我还记忆犹新呢。

老宋很少在儿子面前说起银行往事,这回因小宋有幸子承父业,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仰脖喝了杯中酒,话也开始多起来。 小宋望着老爸日益增多的白发和泛红的脸庞,想象着他年轻时的模样,依稀感到了一个老银行挥之不去的职业情结。

穿梭空间的票据驿站

小宋知道老爸在银行工作了一辈子,银行业务样样精通,没想到他对上海银行业的历史竟然也如数家珍。 这是老宋给他上的银行业务第一课,让他对银行票据交换的历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老宋说,很多情况下,在同一城市银行开户的企事业客户使用的各类票据,收款单位与付款单位不在同一家银行,这类资金的往来,就要通过同城票据交换来完成清算。

世界上最早的票据交换所成立于1773年的英国伦敦。 之后1853年的纽约,1872年的巴黎,1878年的大阪,1887年的柏林都先后成立了票据交换所。 中国则起步较晚,直到1933年才在上海建立了票据交换所。

上海票据交换所内景

在没有票据交换所形式时,银行间的结清方法是每天派专人持客户交送的收款票据,前往各应付款银行收取款项,付款行支付现金并从而结清债权债务。 随着银行收进其他银行票据的增多,银行的收款人员就开始约定地点,自行相互交换所持对方银行的票据,轧清应收应付款项,这可以说是票据交换所的雏形。

在中国的清朝末年,上海旧式的钱庄已经相当兴盛,钱庄之间处理代收票据的形式也是相互派专人携带汇划帐簿到对方钱庄,使用现银清算差额。 1890年后,钱庄同业间成立了叫做“汇划总会”的组织,加人总会的钱庄称为汇划钱庄,汇划钱庄之间通用一种汇划票据,各钱庄间每日晚集中汇划总会清算。 其他钱庄的票据清算业务也须委托汇划钱庄办理,通过汇划总会以“公单”交换和转帐结算来清算差额。 这是中国早期的票据交换形式,也起到了票据清算中心的作用。 民国初期,上海很多华商银行同业间的票据收付,也是委托钱庄通过汇划总会办理。 而在外商银行间则通用“划头票据”的方式,同业间划头票据的收付,由汇丰银行(后改为中国银行办理)统一清算。

这种原始的交换方式存在着资金调度缓慢和一定的风险。 随着票据的增多,银行业要求成立专门票据清算机构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1933年,上海银行公会委托银行业联合准备委员会,参照美国票据交换所先例,成立了上海银行票据交换所。 由发起者朱博泉任交换所总经理,总经理下设票据交换所委员会,委员九人,同时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推举中国银行程慕灏、交通银行钱侣琴、上海银行杨六眉三位委员任监察及指导委员。

上海票据交换所服务证

老宋说,那么多年过去了,票据交换所开业那天的情景他仍历历在目。 交换所设在香港路上的上海银行公会大楼内,开业当天,加入票据交换所的就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等32家。

交换大厅中一块高悬的匾额,上书四个大字“金融枢纽”,寓意银行票据于此集中寻找归属,又各自分道扬镳而去的情景。 又仿佛一个金融驿站,迎来送往络绎不绝。 那天虽然没有举办什么开业仪式,但是到场道贺的嘉宾和记者不少,银行同仁们见面都互相道贺,为上海终于有了票据交换所而高兴。 上午十点五十分,各银行的交换员全部到场,十一点零五分,由总经理朱博泉先生亲自摇铃宣布开始第一次交换。 参加交换的银行至少有三个交换员到场,二人担任计算, 一人负责传递。 由于交换员们都经过了事先的“ 排练” , 业务相当娴熟,所以当天交换所内工作次序有条不紊,不到半小时既告完成。

上海票据交换所证章

据记载,那一天票据交换所共交换票据1173张,金额200万元,远远超过1886年成立的日本东京票据交换所开业时的交换量。 事实也说明,开办票据交换所已是金融界迫在眉睫的需要。 到1940年代后期,加入票据交换所的行庄已达238家,其中私营行庄203家,官僚资部银行21家,外商银行14家,达到上海金融史上的高峰。

穿越世纪的海上闻人

朱博泉

老宋说,首任上海银行票据交换所总经理的朱博泉,也是交换所的创始人,他可谓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 我有幸和他有数面之缘,1950年代,我随同几位银行界的前辈一起去他家拜访,年过五旬的朱先生一袭长衫,一双布鞋,谈笑间,仿佛仍是叱咤上海滩的大佬模样。

朱博泉是“含着银匙出生”的世家子弟,才华出众,其成就除了金融,还涉及教育、文艺等领域。 他写得一手好字,会填词作诗,酷爱京剧,与梅兰芳、程砚秋相交甚笃。 中国第一所成人大学沪江夜大学就是他所创办;著名电影杂志《大众电影》的前身《亚洲影讯》,也是他所创办的。

朱博泉祖籍贵州,于1898年出生于杭州朱庄,父亲朱晓南在清光绪年间曾任广西藩台、浙江萧山知县等职。 后弃官经商投身实业,在杭州集资创办通惠纱厂及合义和丝厂,又与朱葆三、岑春煊等创办官商合资的浙江银行并任董事长。

朱博泉1919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银行专业硕士后并在纽约花旗银行总行实习。 尚在留学期间,他已被浙江实业银行总经理李馥荪所赏识,聘为该行上海总行外汇部副经理兼驻美业务代表。

1928年,三十出头的他被财政部长宋子文任命为中央银行总稽核;被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行政院长孙科任命为中央银行业务局总经理。

朱博泉深受西方金融管理机制的影响,也深感上海银行间的结算方式十分落后。 欲与外资银行抗衡,必定要建立自己的资金储备机构和票据交换所。 经过他一番艰难的协调后,众银行决定合资购买香港路59号大楼,成立了远东地区第一家票据交换所。

在上海票据交换所开业四年后,抗战爆发,达官显贵纷纷迁往重庆等地避难,朱博泉也买好去美国的机票,准备带全家去美国暂避,银行界的前辈们闻讯恳求他留下。 朱博泉在上海德高望重人脉广通,他一走上海金融界必将群龙无首难以维持,也难防日伪染指。 为了保护自己一手创办的上海票据交换所和由他监督的上海金融业,朱博泉毅然退掉飞机票留了下来。

1940年汪伪南京政府成立,朱博泉毅然拒绝了周佛海力荐他任汪伪储备银行高层的请求,因而遭汪伪绑架,经金融界各方人士奔走营救才得以释放。 上海解放后,朱先生担任上海市工商联的高级顾问,他始终关心着上海金融业的发展。

2001年3月19日,这位生命穿越三个世纪,一生担任108个职务,引领多领域潮流的海上闻人,以103岁的高龄告别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他的故事,也成为上海滩历史画卷中一段精致的风景。

下一篇:奔驰商务车有哪几种?(奔驰商务车有哪几款)
上一篇:哪几种月季比较适合在家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