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的牙洞怎么办(拔牙后七天窟窿恢复图)

2022-04-02 19:15:1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59

拔牙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的手术,是牙齿、牙周、根尖周等疾病达到一定程度时的最后手段。牙齿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对咀嚼、发音和美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考虑拔牙的时候,医生和患者在做决定之前都要慎重考虑,尽量不要拔掉可以拔掉的牙齿。

许多病人对拔牙感到焦虑和恐惧。他们因为紧张和恐惧而避免拔牙,或者拔牙时不能配合牙医,甚至晕厥。一般拔牙手术,虽然有一些软硬组织的损伤,只要医生熟练,这些损伤都是相当轻微的。只是偶尔,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拔牙可能是其他一些疾病的原因。当拔牙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时,强烈的恐惧会加重伴发疾病,甚至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拔牙前既要有身体准备,也要有心理准备。每个人在拔牙前都应该知道以下注意事项。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禁忌拔牙:

1.心脏病:无论何种心脏病,任何心力衰竭的症状,如呼吸困难、紫绀、下肢水肿等。,禁止拔牙;在某些情况下,允许拔牙。例如,如果治疗后心脏功能得到很好的补偿,可以在任意时间拔牙。

1.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不拔牙;心肌梗死后6个月至2年:尽量避免拔牙;心梗后2年多:小心拔牙。

2.心绞痛:近期或不稳定型心绞痛:不拔牙;心绞痛稳定三个多月:谨慎拔牙;

3.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心功能异常,风湿活动期:不拔牙;心功能正常:谨慎拔牙,术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控者:禁止拔牙;药物控制患者的治疗:小心拔牙。

2.高血压:有人监测拔牙时平均收缩压升高20 ~ 40 mmHg,情绪压力可更高。

1.一般高血压用药后可提取;

2.血压超过180/100mmHg或脑、心、肾器质性损害者禁止拔牙,预防高血压危象;

3.有高血压、自觉症状和情绪紧张的患者应推迟拔牙。

血液病:贫血、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共同特点:拔牙后会导致出血。拔牙前应进行治疗、控制和改善。

4.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血糖控制在8.8mol/L以内,无酸中毒,胰岛素控制下拔牙,术前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甲亢:分为基础代谢率120%和心率100次/分。术中麻醉不宜加副肾,术后做好抗感染。

5.恶性肿瘤:严禁单纯拔除肿瘤累及的牙齿。放疗前拔除放疗区的牙齿。

1.病房内的内齿应一起根治性切除,而不是单独拔除,以免肿瘤扩散。

2.放射区域的牙齿应在治疗前2周拔除,并给予化疗,防止扩散。

3.放疗区的牙齿不宜拔除,感染可引起骨髓炎。

不及物动词其他全身性疾病:肝脏疾病:由于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的缺乏或肝脏无法合成与维生素k相关的凝血因子,患者可能会出现术后出血,急性、活动性和严重的肝损伤:暂停拔牙。一般在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下拔牙,术前应给予Vit K、Vit C及护肝,术中注意伤口止血,术后给予止血药物。肾病:肾炎和肾衰竭患者。严重者禁止拔牙。轻度拔牙患者给予抗生素,防止菌血症引起病情恶化。

7.月经和怀孕:怀孕:怀孕4到6个月拔牙比较安全。术前可以给予黄体酮以减少创伤。有习惯性流产和早产史,怀孕期间最好不要拔牙。月经:代偿性出血,拔牙延迟。

八、急性炎症期:据报道,口腔内有感染者,50%拔牙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菌血症。无感染者,4.3%有暂时性菌血症。两种观点:1。拔牙:拔牙窝引流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2.拔不出来:炎症扩散,引起严重并发症,麻醉不良。

我们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拔牙需要参考。

(1)病变部位:上颌牙引流良好,阻生牙容易扩散;

(2)炎症范围:如果早期引流有益,且已经存在间隙感染,应行切开引流,单纯拔牙效果差;

(3)一般情况:如老年人应缓慢拔牙;

(4)拔牙的难度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

九、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

拔牙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一、拔牙后出血

拔牙后1-3天内伤口少量出血是正常的,表现为唾液中的红血丝,会持续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避免刺激伤口。活动性出血的特点是出血较多。拔牙窝会形成血块,出血量会减少。但是,血凝块脱落后,会继续出血,血凝块会再次形成,反复出现,间隔时间不确定。拔牙后会出现这种情况,需要随访。但是,也有反复病例后止血的患者。

拔牙当天出现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如果后续就诊不方便,也可以在家使用简单止血观察效果。步骤如下:

到就近药房买棉签及纱布;用棉签擦除拔牙窝表面的血块;洗净双手后将纱布卷成合适的大小,压到拔牙窝表面,咬合压迫40分钟至1小时,必要时可以延长压迫时间。

这种方法可以自己重复2-3次。如果不起作用,需要随访。

二、拔牙后的疼痛

拔牙后疼痛是正常现象,拔牙的创伤程度和恢复速度会影响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疼痛显然需要止痛药。疼痛不严重,但如果感觉不舒服也可以吃止痛药。一般来说,拔牙后一周内会出现以下现象,大部分不需要特殊处理:“伤口隐隐作痛”“伤口旁边的牙龈有点肿,有点肿”“拔牙旁边的牙齿有点痛”“大部分时候不是很痛,睡觉时疼痛明显或者白天突然有剧痛,然后就缓解了”。以下现象需要随访检查:术后5天仍存在剧烈疼痛,服用止痛药无法控制;术后两周仍有疼痛。术后1~2天疼痛剧烈,肿胀明显。无论如何,如果你需要,你可以预约复习。

三、干插座

干槽症是拔牙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常见于下颌后牙,尤其是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正常情况下,伤口的疼痛在2 ~ 3天后会逐渐消失,即使在皮瓣取出和拔牙的手术中也是如此。拔牙后2 ~ 3天出现剧烈疼痛,疼痛放射至耳颞部、颌下区或头顶,一般止痛药物无法缓解,则可能出现干槽症。临床上肺泡窝空空,或有腐败的血块呈灰白色。覆盖在牙槽窝壁上的碎物有臭味,可以用探头直接触摸骨面,有剧痛。颌面部无明显肿胀,张口无明显限制,下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干槽症与口腔手术后感染有关。一旦出现干窝,治疗原则是彻底清创,隔离外界对牙窝的刺激,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治疗方法是在阻滞麻醉下用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将碘仿纱条置入牙槽窝。为防止碘仿纱布脱落,可用针将牙龈缝合固定。1 ~ 2周可愈合,8 ~ 10天后可取出碘仿纱条。此时牙槽窝骨壁已覆盖一层肉芽组织,可逐渐愈合。预防干槽症的发生,除了尽量减少创伤、预防感染、尽量缩小伤口外,内置在伤口内的各种制剂,预防效果也各不相同。

第四,拔牙后肿胀

拔牙后肿胀通常在拔牙后12~24小时开始,第3、4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消退。一般来说,埋置较深的牙齿切口较大,无骨牙较多,肿胀较多。肿胀恢复过程中,局部会有淤青、硬结,这是正常现象,2周左右即可恢复。拔牙当天,在拔牙部位附近的脸上冷敷有助于消肿。正常肿胀应与血肿或感染区分开来:

正常肿胀时,肿胀部位较软,按压时不痛或微痛。

血肿肿胀区较硬,皮肤紧实,表面光亮,压痛明显。

感染时肿胀部位有明显压痛,有时用手指按压一个慢慢恢复的坑即可。不管是血肿还是感染,都需要复查。

5.拔牙后发热

拔牙后一天内发热通常是由菌血症引起的。菌血症是指口腔中的细菌从拔牙创进入血液循环。这种发热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24小时内即可缓解。如果术后3、4天突然发烧,可能是拔牙后感染,需要后续检查。

6.拔牙后吃什么?有什么禁忌吗?

一般拔牙当天不要吃太热的食物,以免刺激伤口出血增加。术后三天少吃辛辣食物。

7.拔牙后多久可以咀嚼食物?

一般拔牙后2小时就可以吃了。但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中,下唇和舌头的麻木会持续3~6小时。建议等到感觉麻醉消退后再进食,以免咬伤黏膜。一些复杂的牙齿拔除后,创伤大或患者反应严重,难以张口引起疼痛。可以先吃半流质食物,症状缓解后再正常咀嚼食物。

8.拔牙后吃东西往洞里塞东西怎么办?它能长多久?

后牙拔除后的伤口有一部分是洞,越来越浅,最后基本变平。大约持续1~2个月。这也是一个正常的愈合过程。在此期间,你可以塞满食物,漱口,或者用牙签轻轻取出。这种食物嵌塞一般对伤口愈合影响不大。很少有病人会患局部炎症。如果拔牙后2周伤口突然肿胀疼痛,需要随访检查。

9.拔牙后伤口上的黄白色是什么?是残牙片吗?

这是唾液、血液、食物残渣、脱落细胞等混合形成的假膜。这是正常现象,不需要治疗。用牙片鉴别很简单,假膜软,牙片硬。

10.拔牙区有一个硬尖,按压会痛。这是什么?

硬尖是残留的牙片或骨尖(骨性突起)。如果是残留的牙片,在局部麻醉下取出即可。如果小而浅,可以不麻醉直接取出。如果是骨尖/骨隆突,应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1.不要干预,继续观察;2.自我按摩,促进骨尖吸收;3.局部麻醉下研磨。

下一篇:上网课用电脑还是手机好 上网课用什么设备比较好
上一篇:齐肩短发怎么扎好看(齐肩发的简单扎法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