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的食物来源(脂肪的食物来源有哪些)

2022-12-14 01:12:4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75


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 《保健事物》杂志报告:中国人的腰围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之最。 腰围超标往往预示着腹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同时伴随着内脏脂肪的增加。 科学研究表明,过多的内脏脂肪对健康危害较大,尤其是胰脏、肝脏、心脏,有很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内脏脂肪较高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

3月1日,记者采访陕西省中医医院营养科专家了解5大类增加内脏脂肪的“罪魁祸首”,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专家称,引起内脏脂肪超标的原因主要有5大类食物。

1、果汁、含糖饮料:常见的果汁、含糖饮料每100ml会含有添加糖10-15克,一瓶350ml就含有35-53g糖,高糖饮食会影响肠道中的菌群,提高甘油三酯水平,增加人体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还会使β-葡糖醛酸酶水平明显增高,与膀胱癌存在潜在联系。 长期高糖饮食会引起内脏脂肪增加、肥胖、营养不良、糖尿病、骨质疏松、龋齿、加速皮肤衰老增加皱纹及斑点、抵抗力下降等危害。

2.富含反式脂肪的食物: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证据充分,长期过量摄入会增加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风险,婴幼儿摄入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 我国自2013年实行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里,在强制标示内容规定了: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但是,按照国标,反式脂肪酸只要含量≤0.3g/100g,就可以标示为0,所以,标示为0并不代表没有,如果你在配料表里发现:人造奶油、起酥油、氢化植物油、植脂末等,应当提防。

3.动物内脏:比如动物肝脏、猪大肠等食物,脂肪含量较高,同时伴随着过多的饱和脂肪,热量也较高,长期大量摄入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4.零食、膨化食品:往往都伴随着较高的热量,也被称为“空能量食物”也就是热量较高,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对健康有益的营养成分含量较低,其摄入量的多少与超重、肥胖、内脏脂肪较高有直接关系。

5.油煎、油炸食物:此类烹调的食物在烹制过程中会吸收油脂,吸油率较高的有:炸面包片、炸散鸡蛋、面粉包裹的炸小虾、香菇、炸莲藕、茄盒等,会增加全天脂肪及热量的摄入,引起超重、肥胖、内脏脂肪超标,同时高温后的植物油会产生较多的反式脂肪酸。

供稿: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马相

下一篇:世界汽车品牌排行榜(世界汽车品牌排行榜前100名)
上一篇:蛋黄粉(蛋黄粉是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