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读书笔记及摘抄(一个人的朝圣 摘抄)

2022-12-10 00:24:2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6

作者:蕾秋·乔伊斯 1个人,87天,627英里。 有关爱的回归、自我发现、日常生活的信念以及万物之美。 入围2012年布克文学奖,2013年欧洲头号畅销小说,《纽约时报》等各大媒体高评价推荐。 哈罗德·弗莱,六十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 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 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 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 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 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这是哈罗德千里跋涉的故事。 从他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与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时光隧道的另一场旅行。 一个人的朝圣在线阅读地址一个人的朝圣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1)篇

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有一二两本,其中一是从哈罗德的视角书写的,哈罗德收到奎妮的告别信开始漫无目的不断行走,与加油站小女孩的聊天使哈罗德拥有一个信念,只要自己不停的走下去就可以挽救自己的好友,虽然他做了这个决定但是还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支持,最希望得到妻子莫琳的支持,可是事与愿违。 哈罗德摇摆不定的时候客店里的旅人给了他希望,然后义无反顾的开始了一个人的朝圣……

独行时自己是自己的,美景、心情和思绪都是自己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着走着就会迷失自己,失去什么都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失去曾经的那个自己。 已婚后二人世界过得欢天喜地,但是有孩子出生之后女人往往容易忽视了自我,因为多了一重身份:妈妈。 现在过了而立之年,我们的身份拥有了好多重:父母的儿女、公婆的儿媳妇、老公的妻子、孩子的妈妈、单位的职工、家里的主妇,每一项都是真实的自我,但是我们也需要是我们自己,能够在各个角色之间自在的来回穿梭,那么就是幸福的。 莫琳和哈罗德的感情很微妙,在分开的日子里他们彼此想念对方,能感觉到他们之间浓浓的深情,可是他们之间又隔着一条深深的沟壑。 莫琳对于哈罗德的出行由怀疑转化成一种微妙的情感,她觉得自己是由于孩子戴维才将婚姻继续到了现在,可是此时她又深深的想念着哈罗德……

哈罗德去探望的是一位女性朋友,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意识到死亡就在身边了一种慌乱和觉醒,需要不停的行走释怀?还是对深厚友谊的不舍和眷恋?如果是这个原因,为什么又会二十年没有联络呢?诸多的疑问在我脑海了呐喊。

走在路上的哈罗德,往事一幕幕的在他脑海里浮现:孩子、妻子、朋友、父母以及处世历事的态度等等。

哈罗德对待儿子的方式很奇怪,就像是没做好准备就做了爸爸,所以措手不及唯唯诺诺战战兢兢,不敢对孩子表达自己的爱,也不会对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和孩子拥抱一下都困难重重。 可是故事里的他是一个博爱的老头,希望所有的人都幸福快乐,又一个谜团开始呐喊,我迫不及待的继续。

哈罗德虽然身在家园之外,但是听到晚间新闻播报,想到莫琳这时候肯定也开着电视边看新闻边熨衣服,他为这种“同步”激动,想到莫琳和他在同一片星空下,老人很满足。 莫琳想到的是与哈罗德的浪漫相逢,愉快结合,她等待下班的哈罗德一起散步回家的情景。 她眼里的哈罗德舞姿洒脱熠熠生辉。 可是这两个人怎么就越走越远了呢?

哈罗德对于父母的回忆,让我脑海了的谜团慢慢变得有序。 哈罗德十三岁母亲遗弃,十六岁父亲抛弃,从小父亲不疼母亲不爱,灰暗不堪的童年生活给他的心理留下了极深的阴影。

对于奎妮的回忆让人坚信他们纯真的友谊,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寄明信片贺卡和买礼物,一份给自己的妻子莫琳,一份给自己的朋友奎妮。

哈罗德一路上遇到了许多人,大家都希望奎妮能够康复,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 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心理的身体的,但是他都慢慢的克服了,其中遇到一个有些野蛮但又特别好心的医生处理过他的伤口还教会他怎么自己包扎,给他的帆布鞋钉了底,换了鞋带,送了他背包、指南针等等。 哈罗德一路上克服恶劣天气的影响,克服身体的障碍,一切都像预料中的一样进行着。 可是一个肿瘤医生的遇见让哈罗德变得颓废迷茫和害怕,又一个打给疗养院的电话坚定了他的信念,奎妮等着他。

信念坚定的哈罗德吸引了一批朝圣者,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他们都和哈罗德结伴而行一段时间,最后他们代表朝圣者到达了贝里克郡,可笑的提前完成的朝圣,风风光光的上了银幕。 陪伴哈罗德的就剩下一只会玩石头的狗,最后狗也寻找了新的主人。 所有的人都是来了又走了,哈罗德的徒步行程像极了一趟行走中的列车,每一站都会遇到不同的人,每一站都有上车下车的人,现在仅留下他一个,不需要配合别人的快慢,随心所欲又成了他的节奏了。 贝里克郡近了近了,哈罗德零零乱乱、碎碎叨叨、慌慌张张,竟然偏离目的地行走,他开始动摇退缩了。 可是莫琳却成了他最后的支持者,帮助他克服当下的困难,鼓励他走下去别留遗憾。

哈罗德终于到了目的地,给加油站女孩的一封信让故事更加明朗,一直猜不透哈罗德和莫琳的隔阂因何而起,一直以为是一个孩子的出现——轰轰烈烈的母爱压倒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此时才明白不是孩子的出现而是孩子的失去,这个老人,幼年时期双亲抛弃,中年时候痛失爱子、妻子误会,目前朋友将走,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到他的身上,还好他的“高个子”扛起了这一切。

87天627英里的历程中回顾了自己65年的人生之路,也带着读者重温自己的旅途,到最后令人想到了阿甘的跑步,不由得将两者进行了对比,阿甘跑步正值壮年,虽然不停的遭受别人的白眼,可是生活中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风生水起柳暗花明,当然一切源于他的纯真与善良。 哈罗德是个花甲老人,他的走不仅仅是一只脚放在另一脚之前,他走的是一条心路、一条友谊之路、一条夫妻同心合力的路、一条父与子的亲情之路、一条带有社会习气的路、一条拥有坚定目标的信念之路。

哈罗德终于见到了奎妮,奎妮终于等到了哈罗德,一切看似很圆满,哈罗德找回了丢失的自己,莫琳找回来自己的爱情,奎妮安静的离开了。 但是故事就这样结束极其不公平, 一个人的朝圣,夫妻二人的救赎,奎妮呢?解脱?放手?到底是什么呢?可喜,还有朝圣二。

一个人的朝圣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

我想,一定是我太浅薄了,说实话,我没有看到太多的东西。

初衷,自己在做之前从来没想到过去做

信心,别人的支持和鼓励,怀疑和不信任,自己的动摇和失望,有好几次我甚至以为要放弃。

结果,有点戏剧性,他从一个人变成一群人,又从一群人变成一个人,那群人在找到的都是什么?公众的瞩目?那个人一直在坚持的又是什么?跨越二十年的感谢。

他在走的路,让我想到的是阿米尔走的路,又是一条自我心灵救赎的路,看奎妮的那一刻,他明白了,这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她了,他甚至有些无法去接受这样的一个她,被癌症折磨的失去了一切美好,他一路的朝圣原来是为了让她一直这么辛苦的坚持下去,但是换句话说,又是值得的,去等待一个在离开之前想要去见的人,原谅我的浅薄,既然是这样,直接坐车去看望她,效果不是一样吗?

让我唯一觉得很感动的部分是,哈罗德一路的成长,开始去面对自己的懦弱,对于儿子,妻子,奎妮的亏欠和罪责,以及自己开始跳出了自己生活的框框,敢于去面对自己的过去的时候,应该说是一种很大的成长吧!为他开心。

另外,哈罗德并不是英雄,他有信念,有坚持,但他是凡人,也正因为他是个凡人才可爱。 他没有钢铁意志,他一路上也自我怀疑,甚至差点终止,我们也需要去容纳自己的一些缺点吧!最后的最后,还是要为这份行动的勇气致敬,至少我自己真的不敢跳出这样一个框框。

真的没有感觉到有很大收获,甚至有点失望,但很出乎意料,新的学期,轻易不会拿起新书了,希望能有一份这样的坚持,不逃避困难的勇气!

一个人的朝圣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

600多公里路,不仅丈量着生命的距离,还丈量了哈罗德信念的起起落落。

读了150多页的时候,我一度怀疑这该如何写下去?我可以料想到这600公里路,肯定是哈罗德经历各种事件然后得到各种不同领悟。 索然无味突然上心头。

但是,渐渐的,我却期待跟随着哈罗德的脚步,那种只是不停地把一只脚迈到另一只脚前面的简单。 一路上,他用走路告诉着我们,不要一有人做一些你没做过的事,你就忙不迭地说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我们都不趁着现在偶尔疯狂一下,日子就没什么盼头了;年轻人要珍惜语言的真情实意,不要拿它们当弹药来使。

其实,患癌症的奎妮是否真的可以痊愈,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奎妮在生命的最后得到了一份信念和鼓励,一些期许和关怀。 600公里的朝圣,让很多平凡的生命不再平凡。

下一篇:灵与肉 读书笔记(3)篇
上一篇:把心安顿好(把心安顿好了,人生也就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