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够变成一位谈判高手,怎么练习谈判能力?

2022-12-03 13:24:3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1

说起谈判,现实生活中是无处不在,并且随时有可能发生的。 比如,跟老板谈升职加薪,跟客户协商合同价格,跟家人商量房子装修风格,等等。 虽然谈判无处不在,但常见的谈判无外乎强硬与温和这两种方式。 强硬的谈判是硬碰硬的风格,比的是谁的立场更极端,谁能撑到最后,这种谈判风格往往会伤害双方的关系。 温和的谈判则是一方希望谈判能尽快达成共识,解决问题,不想发生摩擦,因此会做出让步,这种方式虽然不会损害双方关系,但是做出让步的一方势必要牺牲一些利益。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谈判方式,都有弊端,想要用它们谈出一个理想的结果并不容易。 那么,有没有既不损害双方关系,又不牺牲个人利益的谈判方法呢?答案是有的,这也是《谈判力》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 这本书的作者罗杰•费希尔、威廉•尤里和布鲁斯•巴顿都是顶尖的谈判专家,同时也是哈佛谈判项目的主要成员。 他们在书里提到的"原则谈判"的方法,就是哈佛大学研究的谈判项目,是一种既不强硬也不温和,却刚柔并济的、能实现双赢的方法。

《谈判力》一书归纳了原则谈判的四个要素,下面我们一一来看。 要素1:把人和事分开。 谈判表面上是谈事情,即谈判的双方争取把事情谈成,达成协议。 但事实上,谈判不光和事情有关,更多的是和人有关。 我们是感情动物,有着各自的价值观、感情和看事情的角度。 如果在谈判过程中和对方的关系搞砸了,其实是很难谈成满意结果的,而且从长远看,这种有问题的人际关系,对以后的合作也不利。 因此,作者建议在解决实际问题之前,应该把人际问题与实际问题分开处理。 通俗的说,就是把人和事分开。 现实的谈判中,想要把人和事分开并不容易。 我们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谈判力》一书中指出,我们可以在沟通的时候只谈自己,不说对方;只表达感受和担心,不评价对方意见、不质疑对方。 比如,对方违反了承诺,可以用"我很失望"代替"你不讲诚信"。 表达自己的感受既可以传达同样的信息,也不会让对方采取守势,拒绝接受意见。 要素2:着眼于利益,而不是立场。 有这样一个例子,说是两个人在图书馆吵架,原因是一个人想把窗户关上,另一个人想把窗户打开,两个人争来争去相持不下。 这时管理员过来问这两个人都是出自什么原因,要那么做。 那个想关窗户的人说担心有穿堂风,开窗户的人说想呼吸新鲜空气。 管理员想了一下,就把这扇窗户关了,然后打开了隔壁的窗户,这样他们就不用担心过堂风,又能呼吸道新鲜空气,一举两得。 这个例子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场,如果管理员只关注他们的立场,是不可能找到解决办法的,但是管理员的着手点是两人真正的利益点。 这也是作者强调的,利益是问题的关键。 把立场和利益区分开非常重要,立场争执背后的动机,其实是是利益的诉求。 那么,怎样才能在谈判中找到各方面的利益呢?《谈判力》一书中说: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 分析对方采取的每一个立场,多问"为什么"。 比如,为什么对方不采取我的建议?那样会影响到他的利益吗?为什么他要提这样的要求?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往往能发现问题的关键。 比如,房东在一份5年的租约里要求房租每年调整一次。 这时,"我们可以先自问房东是担心未来房子的维修吗?"还可以直接问房东"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要这么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再询问的时候,要表明询问的目的,不是为了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和对方吵架,而是想理解对方的担心、需求,然后就双方的利益尽可能达成共识。

要素3:为共同利益创造选择方案。 现实的谈判中,我们往往是从非此即彼的角度进行谈判,很少会找创造性新解决方案。 作者说,谈判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一个意识,我们不要囿于谈判桌上已有的答案,我们可以寻求共同的利益,把蛋糕做大,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谈判力》一书中提到了创造选择方案的四个基本步骤,如图:

下面根据书中的案例来分析一下。 书中举例说,汤山石油公司所在的城市市长,想把这家公司的税费从100万上涨到200万。 双方谈判的问题是,公司想要继续按照往年100万的税费标准支付,市长需要更多。 这时,石油公司的处境就很尴尬,如果按照市长的要求,显然要牺牲公司的利益,不好。 如果不按照市长要求来,这关系肯定要搞砸了,对以后工作的开展有诸多不便。 这时,要怎么做呢?现在按照创造选择方案的四个基本步骤,石油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挖掘双方的共同利益。 然后进一步分析。 比如,市长增加税收是为了什么?增加税收无非是用在市政建设上。 那么只有一家公司的钱可能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企业一起承担。 而且市长也希望能通过鼓励工业扩大规模,吸引新的项目,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速发展城市经济。 再比如,石油公司不愿意交更多的税是为什么?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石油公司的技术和设备都要进行更新,厂房规模也要扩建。 但是石油公司又担心,厂房扩建之后,设备更新之后,市里会根据公司的估值增加税收额度。 另外,公司现在已经吸引了一家塑料厂在厂房建在公司附近,大大方便公司原料的销售,如果对方发现税费增加的话,就不会来了。 综合考虑之后,石油公司是不愿意接受税费增加要求的。 这么分析之后会发现,市长和石油公司是有共同利益的,那就是鼓励建立新企业,加速工业发展。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试着找找满足这个共同目标的方案。 如果建议市长对选择扩大规模的公司实行减税政策,然后由企业招商引进新企业,再对新企业推出免税5年的优惠政策。 这样,不但能吸引新企业,而且会激发原有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结果就是,新企业进入城市、老企业扩大规模,不但会带来更多的税收、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会加速城市的工业化进程。 对市长、新旧企业来说都是多赢的局面。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谈判的双方看似立场不可调和的时候,挖掘彼此立场背后的利益,寻找共同利益的创新方案是非常重要的谈判策略。

要素4:坚持使用客观标准。 前面的标准一再强调要寻求共同利益,找到对双方来说是双赢的方案。 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一种情况,无论我们提出的方案对对方多有利,对方还是不认可怎么办?或者对方认为谁强硬就该听谁的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要用这个原则了,坚持使用客观标准。 先例、惯例、行业规范、法规要求等都算是客观标准。 作者在《谈判力》一书中强调:越是用公平原则、效率原则或科学标准解决具体问题,就越有可能最终达成明智而公平的一揽子协议。 比如,房东要求房租2000元/月,依据是对门的那家同样户型的就是这个价。 这时候,我们可以跟房东说说同小区其他同户型房子的房租情况、同地段的房租情况,还可以帮他分析一下,对面房子有养宠物、有小孩对房子的损害较大一些,等等。 综合这些情况之后,就可以跟房东建议一个你认为比较合适的价格。 再比如,书里提到一个美国人准备盖房子,谈好价格的房屋建筑合同也已经签了。 合同中并没有注明地基的深度是多少。 问题是,这个人认为地基要5英尺,而承包商认为2英尺就够了。 这个时候美国人问承包商理由是什么?承包商说,我同意了你房顶用钢梁的要求,现在该你退一步同意我的方案了吧。 听承包商这么说,相信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不会同意的,但是跟承包商讨价还价显然不是最好的方案。 这时,这个美国人选择了坚持用客观的安全标准解决问题。 他说:我只是希望地基能保证这栋楼的安全。 国家对这种房子的具体安全标准是多少?周围其他房子的地基深度是多少?法律法规的规定是什么?总之,当人际关系和事情区分开了,双方虽有共同利益,但还是面临有冲突的利益时,我们应当拿客观的标准来谈判。 《谈判力》一书中原则谈判的四个要素。 简单来说,谈判中把人和事分开,着眼于利益,为共同利益创造选择方案,以及坚持用客观标准的原则谈判,能帮助谈判双方达到双赢。

下一篇:云龙县团结乡彝家土酒_工商信用信息_经营范围期限状态_法人_地址_注册资本_怎么样
上一篇:恒山区元伟干调商店_工商信用信息_经营范围期限状态_法人_地址_注册资本_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