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铀矿,原子能根基

2022-12-03 08:13:2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9

1953年6月,李四光的动脉硬化症越来越严重,党中央批准他到北戴河休养。 北戴河的美丽风光让他心旷神怡,优美的环境使他病情很快好转。 但李四光从来都不是一个闲得住的人,他经常漫步于联峰山与海边沙滩,考察地质构造。 他对联峰山的花岗片麻岩山体构造很感兴趣,拍了很多照片,又仔细观察了海滩上的砾石,将各种砾石搜集一大袋,让人回北京测量放射性,从中发现了具有开采价值的独居石、绿帘石等重要矿产。

此时朱德总司令和李富春副总理也在北戴河休养。 一天,他们在海滩上不期而遇,李四光向他们详细汇报了他对北戴河地质地貌的考察结果,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 第二天,朱德特邀李四光游览联峰山,在联峰山龙山景区岩石旁,朱德、李富春听取了他对山体构造的现场讲解。

在李四光的地质成矿理论指导下,先后又找到了国家所急需的铬、金刚石和煤等宝贵资源,一时间捷报频传!

这其中,铀矿的发现,无疑最让中国人挺直了腰杆儿!

提起新中国的核工业,很多人能说出一连串科学家的名字,但里面如果没有李四光,这份名单就是不完整的。

李四光在1920年初就把“原子裂变”作为天然能源之一提出。 他认为铀矿是稀有放射性矿床,往往产生在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 1930年,他派学生去广西调查铀矿,首次发现了磷酸铀矿、脂状铅铀矿和沥青铀矿。 这项工作,后因战乱和暂时提不到实际利用日程而中断。 归国到职后,李四光就非常关注钱三强的工作安排,他积极支持近代物理所的建立,多次由钱三强陪同到物理所视察,与科学家座谈,并和当时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多次讨论原子能研究工作的安排问题。

李四光平时走路就有观察地质的习惯。 1953年的夏天,他在北戴河休养期间,有一天,他在海滩边散步时发现了一堆黑砂。 当地渔民告诉他,日本人占领时期,曾挖走不少这种黑砂。 当夜,李四光就派人带信到北京,找钱三强借仪器测试,并随即向朱德反映此事。 朱德提出,应及早着手放射性矿产资源的调研。 李四光还向朱德作了放射性探测演示,两人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交谈。

1954年,地质部着手放射性矿产资源的调查,在地质部普查委员会内成立第二办公室,专管铀矿地质工作。 这等于延续了他1930年代想做而未能做的工作,他在地质学会第二十九届学术年会上敏锐地提出:“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油’和‘铀’两种矿。 ”不久,二办扩大成为地质部三局(以后改属二机部、三机部和核工业部)。

1955年1月14日下午,李四光应周总理之邀和钱三强到中南海西花厅谈工作,在座的还有国务院第三办公室主任薄一波和地质部副部长刘杰。 周总理先向李四光详细询问了有关铀矿资源方面的情况,接着向钱三强细致询问了核反应堆、原子弹的原理和发展核能技术所需要的条件等问题。 谈话结束时,周总理说:“明天中央要研究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请你们做点准备汇报,届时可以带点铀矿石和简单仪器作现场演示。 ”

随后周总理致信毛主席,汇报今天与李四光、钱三强谈话的情况:

主席:

今日下午已约李四光、钱三强两位谈过,一波、刘杰两位同志参加。 时间谈得较长,李四光因治牙痛先走,故今晚不可能续谈。 现将有关文件送上请先阅。 最好能在明(十五)日下午三时后约李四光、钱三强一谈,除书记处外,彭、彭、邓、富春、一波、刘杰均可参加。 下午三时前,李四光午睡。 晚间李四光身体支持不了。 请主席明日起床后通知我,我可先一小时来汇报今日所谈,以便节省一些时间。

周恩来

一.十四晚

1月15日,李四光、刘杰、钱三强参加了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彭真、彭德怀、邓小平、李富春、薄一波等。 毛主席开门见山地问李四光:“中国有没有造原子弹的铀矿石?”

李四光拿出随身带来的铀矿石标本,答道:“有。 但一般的天然铀矿石,能作为原子弹原料的成分只有千分之几,因此需要大量的铀矿资源和浓缩铀工厂。 ”

说着,李四光拿出从野外带回来的黑黄色铀矿石标本,边递给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传看,边说明铀矿地质与我国的铀矿资源及国内铀矿勘察的情况。 钱三强用自制的盖革-弥勒计数管给中央领导人现场测量,探测器刚一接近矿石,就产生了信号。

与会领导听到了探测器“嘎嘎”的声响,又听到了思路清晰、前景喜人的汇报,都很高兴。 毛主席作了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只要有人,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

会后,毛主席留大家吃饭,李四光被安排在毛主席的同桌,并特意安排他坐在毛主席的右手位。

由此,我国拉开了原子能事业的序幕。 李四光在中国科学院院务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加强原子能研究,推广同位素应用的建议。 此后,李四光一直身居领导中国核工业事业的核心位置。 1956年成立国家原子能委员会,李四光任副主任,主任为陈云;1958年经科学院党组与二机部党组联合报请中央批准,成立中科院原子核科学委员会,李四光为主任委员,张劲夫、刘杰、钱三强为副主任委员,钱三强负责核委的经常工作。

李四光不仅直接领导原子核科学委员会的经常性工作,还经常直接给来自基层的地质工作者讲解、做部署,在他提出的三条东西构造带上,陆续发现了储量丰富、品位高的铀矿床。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蘑菇云的背后,李四光的贡献有多大,不难推想。

李四光还特别关心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尤其如此。 逝世前一年,李四光不顾身患危症,一定要到天津视察地下热水的开发与利用情况,其情其景,感人肺腑。 事实上,打开地下热能宝库,减轻煤炭资源消耗,是李四光多年来在能源利用方面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他逝世前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

下一篇:邓稼先:生前建议死后辉煌
上一篇:巫山县卤三国熟食店_工商信用信息_经营范围期限状态_法人_地址_注册资本_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