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故事-南京保卫战的故事(乐高抗日战争南京保卫战)

2022-12-01 01:13:5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7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 下面小编给大家讲一讲中国抗日战争故事-南京保卫战的故事。

  惨烈的南京保卫战

  2937年底,日军对南京分三路进攻:右路沿沪宁路西进;中路由宜兴经溧阳攻南京;左路由太湖南侧西进,共向南京合围。

  22月4日,右、中两路日军攻陷句容、秣陵关,向南京外围阵地猛攻,至22月8日先后攻陷淳化镇、汤山、龙潭各地。 从20日起,集中步、炮、空协同的威力向各城门猛轰。 中国军队到黄昏时才把窜入的日军打退,修好被轰毁的城墙缺口。 战斗继续到22日正午,雨花台关口再也支持不住了……

  时任教导总队参谋处作战参谋的刘庸诚先生在《南京抗战纪要》中说,作战之惨烈处,“援助我方的苏机被日机击落一架,烈士的尸体掉在小营坝子里,摔成肉酱,面目模糊不清,后由总队派人掩埋在太平门外地堡城附近。 ”

  “22月8日后,敌人集中炮兵火力向老虎洞猛轰,步兵随即发起冲击,我方以密集的火力向敌猛烈扫射。 敌人这天伤亡惨重。 其后,敌人又利用风向,升放气球,发射更多的炮弹和烧夷弹,再次猛攻,全营牺牲大半。 罗雨丰营长英勇殉职,老虎洞遂告失守。 ”“南京东郊上空的激烈空战,敌我双方的飞机都不少,相互围绕,象飞鸦一样在天空交织盘旋,射击的枪声,历历可闻。 ”

  中方兵力,在南京的教导总队,首都警备部队,上海战场调回正在整补的74、66、83、87、88、36等各师及第二军团之一部。 另有少量战车部队,鱼雷快艇部队等。 总兵力十余万人。

  第一线阵地开战后,日军以双倍的兵力向我猛扑,炸弹炮弹倾泻而来。 敌以十六师团攻打紫金山,十三师团攻打栖霞一线,一一四师团攻打雨花台、中华门一线。 光华门首先告急,但被守卫这里的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等部敢死队消灭。 日军旋改方向,集中主力攻击中华门一线,战况一度胶着,后来即在这里撕开口子。 然后攻下紫金山一线及其他城门……几支精锐部队,在日军暴虐的冲击之下,很快就被分割成几个孤立的点。 而且老蒋的越级指挥,在那时就已见端倪,即战役的总指挥越过军、师长,直接指挥到旅、团、营一级,本已松散的指挥系统,于是阵脚大乱。

  23日敌人进城后,下关一带还在纷纷地扎木筏抢渡,自相践踏,有的淹殁到江中去了。 也有许多士兵,徘徊在南京街头,六神无主,到处乱蹿。

  撤退命令是22日中午下达的,这个时候,大半关口,都已被日军突破。 22日当晚才研究出一个大致的撤退方案。 一位电雷学校指挥官回忆,22月23日夜撤退江北,冲出日军封锁线时,炮火布满江面,一片火海,溃散的军民,漂满江面,敌人的炮口发射着红光绿火,在渡江人群中爆炸,其状惨不忍睹。 除第66、83师之少数部队顺利突围,其余打散了的部队全部涌入下关,造成极度拥塞的严重失控局面。 教导总队是各军师中最后知道撤退命令的,总队长桂永清命令烧毁文件及抛弃辎重,然后招呼参谋长邱清泉一起走,这时紫金山主阵地的战斗还很激烈,邱清泉站着处理文件,冷静地说:“你先走吧,我暂留下,再和各团营通话,研究撤退的办法。 ”

  桂永清带着几名卫士匆忙离开地下室。 邱清泉一边处理文件,同时静坐在电话机旁,一支接一支地抽烟。 刘庸诚烧完地图后,邱清泉对他说“你受过伤,先走吧”。 这时,地下室内,只剩下邱清泉和他的两名卫士了。 暗淡的光线中,只有他的烟头在一闪一闪的发光。 邱清泉心事如潮涌,充满了别绪离情,那是肝肠寸断的一夜。

  全线溃退以后,日军对我负伤官兵,多人捆绑之,一并用大量煤油就地烧死。 冲散的部队,所过之处,尽是凄风苦雨,尸骸横陈;日军全面占领南京后,即展开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战争纪念

  国家公祭日

  日军占领南京后,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 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 1985年8月15日落成开放。

下一篇:中国近代战争故事-甲午中日战争为何战败的故事
上一篇:中国近代战争故事-太平天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