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习俗」东北的风俗特色是什么

2022-10-31 08:33:1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爱问答
热度:27

今天我们来聊聊东北的习俗,以下6个关于东北的习俗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东北人民有哪些风俗习惯?
  • 东北的风俗?
  • 东北传统民俗文化是什么?
  • 东北有什么民风民俗?
  • 东北的节日习俗有什么?
  • 东北的风俗是怎么样的?
  • 东北人民有哪些风俗习惯?

    1、在农村腊八之后人们开始杀猪宰鸡,把猪肉切成块,放在大缸中送到仓房里冻起来,以备节日期间食用。

    2、过年时,将酸菜、肥肉和血肠放在大锅里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 “杀猪菜”。

    3、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饺子中包上硬币或者花生、果仁,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福气多多。

    4、在东北,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挂红灯笼,尤其是在大年三十晚上,灯笼要保持彻夜通明,意味着益寿延年。

    5、高跷和秧歌这一传统项目向来都是东北人的挚爱,一到过年会有高跷和秧歌表演。

    扩展资料:

    东北地区一般指的是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盟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河北省承德市、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东北民族体系由四大古族构成,东胡鲜卑室韦蒙古族、秽貘夫余高句丽百济朝鲜族、肃慎挹娄靺鞨女真满族、商族古燕族汉族,奠定了四大民族政权行政区布局变迁对东北历史的影响。

    东北人类活动的遗址相当多,旧石器早期遗址遍布辽河、松花江流域,遗址文化类型与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特质完全一致。到了周代,东北各地的原始部族经过融和、迁徙,逐渐形成了很多分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北地区

    东北的风俗?

    中文名称:东北地区

    地理位置:华北平原以北、内蒙古高原东部

    下辖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东五盟市

    方 言:东北官话、北京官话朝峰片/怀承片等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性气侯为主

    主要民族:汉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民族、赫哲族

    宗教信仰:自然崇拜、自然宗教、佛教、东正教、喇嘛教

    饮食习惯:口味咸、酸,爱食大米、大豆、黄豆油

    东北十大城市:大连丨长春丨沈阳丨哈尔滨丨鞍山丨吉林丨营口丨锦州丨葫芦岛丨旅顺

    著名景点:北极村、长白山、太阳岛、北戴河、老虎滩、中央大街、沈阳故宫

    机场:哈尔滨太平机场、大连周水子机场、沈阳桃仙机场、长春龙嘉机场等

    火车站:哈尔滨站,长春站,沈阳站,大连站,通辽站,吉林站,山海关站等

    满族风俗:从事农业,蒹有狩猎、采集等多种经营;主食小米,喜粘食;嗜好烟酒

    二人转: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

    冻饺子:春节,将饺子包好,送到屋外冻实,吃的时候,将冻饺子下锅

    冻水果:冻梨、冻苹果、凉爽开胃,而且具有特殊风味

    睡火炕:火炕多以土坯或砖砌成,上面铺上牛皮纸,刷上油漆

    大连啤酒节:啤酒厂商搭台展示、啤酒迪斯科广场、啤酒文化展、啤酒竞饮大赛等活动

    五谷画:用植物的种子,按照种子的各种颜色、形状,进行创作

    秧歌:沈阳都有举办秧歌节,历时五至七天,分高跷、地秧歌两大类

    吉林风俗文化

    长鼓舞:长鼓舞具有上千年的历史,以击打长鼓,边击边舞而得名

    朝鲜风情:居室内过门槛就是平地炕,房子用木板间隔成几个单间;朝鲜族爱头顶搬运

    松花江河灯: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孟兰盆会,放河灯追祭祖先、超度亡灵

    火盆:东北民间的一种取暖工具,里面盛上“小灰”,端到火炕上,顿使满屋生暖

    老人节:9月3日定为“老人节”,为老年人健康长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篱笆寨:把草和泥合在一起,按在固定的模子中,做成一块块的土砖,叫“坯”

    黑龙江风俗文化

    冬天吃冰:黑龙江人喜欢在大冬天里吃冰点

    冬泳:指冬季在室外水域自然水温下的游泳

    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

    冰雕:以冰块作原料,用雕刻工具将基雕刻成立体形象

    鄂伦春族:狩猎是鄂伦春人传统的生产方式且能歌善舞

    “乌日贡”节:赫哲人每三年的6月28日,在街津口举办一次“乌日贡”大会

    北极村夏至节:漠河每年夏至前后的9天中,在西林吉镇及北极村进行

    送灯:在元宵节时,家家都做面灯,放在已故亲人的每个坟头上

    东北地区特产零食

    辽宁特产、小吃

    烤明虾丨香水梨干丨沟帮子熏鸡丨辽宁苹果丨丹东杜鹃丨五味子丨抚顺琥珀工艺品丨沈阳羽毛画柞蚕丝绸丨辽宁苹果丨辽西秋白梨丨榛子丨山楂丨辽阳香水梨丨北镇鸭梨丨大连黄桃丨孤山香梅丨香蕉李丨软枣丨狲猴桃丨板栗丨对虾丨海参

    吉林特产、小吃

    鹿茸丨貂皮丨通化葡萄酒丨苹果梨丨朝鲜族冷面丨吉林手工彩绘木雕丨吉林彩绘雕刻葫芦丨通化满族剪纸丨李连贵熏肉大饼丨人参丨园参丨人参烟丨人参再造丸丨党参丨长白山葡萄酒鼎丰真糕点丨朝鲜族冷面丨吉林白肉血肠丨清蒸松花江白鱼

    黑龙江特产、小吃

    冰饺子丨冻豆腐丨林甸鸡丨同江赫哲族生鱼片丨哈尔滨啤酒丨玛瑙雕丨黑龙江羽毛画丨猴头菇丨马迭尔冰棍丨榛蘑丨蕨菜丨松茸丨猴头蘑丨元蘑丨椴树蜜丨黑木耳丨猕猴桃丨橡子丨麝鼠皮丨奶粉丨奶酪丨方火腿丨风干香肠

    请作者采纳

    东北传统民俗文化是什么?

    1、东北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小年祭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3、东北大秧歌是一项古老的传统娱乐活动,来源于生产劳动之中。东北地区的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4、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

    5、春节的准备: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买猪肉之说。

    东北有什么民风民俗?

    东北的民风民俗包括:二人转,扭秧歌、火盆等

    1、二人转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2、扭秧歌

    扭秧歌,是东北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 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它的前身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

    3、火盆

    火盆是东北民间的一种取暖工具,里面盛上“小灰”,端到火炕上.顿使满屋生暖。从前,北方居民室内取暖多靠火炕,屋内的热度往往不易升高。

    拓展资料:

    东北地区人类活动的遗址相当多,旧石器早期遗址遍布辽河、松花江流域,遗址文化类型与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特质完全一致。到了周代,东北各地的原始部族经过融和、迁徙,逐渐形成了很多分支。从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一些部族的共同生活到现代(21世纪);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文化大区和经济大区,不是行政区;“东北”一词,最早发见于《周礼·职方氏》。

    东北的节日习俗有什么?

    东北人是很注重春节的,也很讲团圆。所以无论身在何方,到了春节父母都希望儿女们能围坐在周围,全家人团团圆圆吃顿年夜饭。这可能是年迈父母一年最大的盼头。东北人祖籍大多来自关内,还有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春节习俗。

    1、东北过年的习俗

    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3、扫尘

    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4、春节的准备

    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买猪肉之说。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置办年货:采购春节用品,如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碗筷,为了人丁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给孩子买新衣服,以图喜庆;春节期间出去给长辈拜年的礼物等等。

    5、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6、贴窗花、挂年画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7、福倒(到)了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代表着“幸福”、“福气”、“福运”。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都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写的就是“福”字。“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上、商店中均有出售。

    8、请财神

    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花钱买,但是绝对不能说买。

    9、祭神祭祖

    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10、守岁与“年夜饭”

    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11、放鞭炮

    年夜饭做好还没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门最喜欢的节目了。其实烟花春节一般要放两次的除夕和元宵夜,鞭炮就多了,除夕晚饭和年夜饭前,初一早中晚饭前都要放,还有逢五的日子,等等。

    12、初一初二不扫地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孝感人不扫地、不挑水、不生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台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要在初二取下烧掉。

    13、拜年

    年夜饭吃完后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给爸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磕头,然后大人准备红包,成年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福老人长寿、健康。然后就是从初一开始要带上礼物给亲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很多天。一般已婚男子携全家除夕、初一要在父母家过年,初二要到岳父家拜年。也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庭、初三初四拜丈人”之说。

    14、破五”吃饺子

    “破五”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清晨起,家家户户放鞭炮,尤其放“二踢脚”被称作“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

    东北的风俗是怎么样的?

    1、服饰文化民俗: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服饰色彩丰富,受自然崇拜和信仰的影响人们对色彩的喜爱各不相同。

    2、酸菜饮食民俗:

    以前东北人不是不吃鲜菜,是吃不上新鲜菜。冬天,人们为了备足越冬蔬菜,除了在地窖里藏白菜、萝卜外,家家都渍酸菜。

    3、文化民俗:

    二人转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

    4、年夜饭后吃冻梨:

    由于东北天气严寒,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相识,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间又酸又涩,于是人们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由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适口,果汁富足。

    5、年三十点长寿灯:

    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今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停。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东北的习俗」东北的风俗特色是什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下一篇:「黄豆怎么做好吃」黄豆怎么做好吃
    上一篇:「赣州美食」赣州美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