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地榆升白片可以长期服用吗

2022-11-04 23:06:5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小小小
热度:135

今天我们来聊聊地榆,以下6个关于地榆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地榆煮水喝功效
  • 地榆功效与作用
  • 地榆有什么功效?
  • 地榆的功效是什么?
  • 地榆功效主治是什么?怎样鉴别?
  • 地榆有哪些功效?
  • 地榆煮水喝功效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地榆分地榆炭,酒地榆,盐地榆,地榆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敛疮,地榆的作用是治吐血,咯血,便血,血痢,赤白带下,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地榆用药禁忌是虚寒者忌服地榆。

    基本概述

    地榆

    药名:地榆

    别名:酸赭、豚榆系、白地榆、鼠尾地榆、西地榆、地芽、山枣参、蕨苗参、红地榆、岩地芨、血箭草、黄瓜香、野升麻、马连鞍、花椒地榆、水橄榄根、线形地榆、水槟榔。

    功效分类:止血药;凉血止血药。

    性味:苦酸;寒;无毒。

    归经:肝经;肺经;肾经;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30-120g;或入丸、散,亦可绞汁内服。外用:适量,煎水或捣汁外涂;也可研末掺或捣烂外敷。

    药材基源: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长叶地榆的根。

    炮制方法

    1、地榆:拣去杂质,用水洗净,稍浸泡,润透,切成厚片,晒干。

    2、地榆炭:取地榆片,置锅内炒至外表变为黑色,内部老黄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3、醋地榆:取地榆片,加麸醋拌匀,吸尽后放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棕褐色,取出晾干,筛去灰屑。每地榆炭100kg,用麸醋10kg。醋地榆长于收敛止血,常用于崩漏下血。

    4、酒地榆:取地榆片,加白酒拌匀,吸尽后放入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棕褐色,取出晾干,筛去灰屑。每地榆片100kg,用白酒5kg。

    5、盐地榆:取地榆片,用武火炒至外黑内老黄色,喷洒盐水炒匀,取出晾干。每地榆片100kb,用食盐3kg。

    功效作用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1、《活法机要》记载:地榆治久病肠风,痛痒不止;地榆五钱,苍术一两。水二钟,煎一钟,空心服,日一服。

    2、《补缺肘后方》记载:地榆治蛇毒:地榆根,捣绞取汁饮,兼以渍疮。

    3、《日华子本草》记载:地榆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

    4、《沈氏尊生书》地榆甘草汤 记载:地榆治便血: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每末五钱,水二盏,入砂仁末一钱,煎盏半,分二服。

    5、《唐本草》记载:地榆主带下十二病。

    6、《滇南本草》记载:地榆治红白痢,禁口痢:白地榆二钱,炒乌梅五枚,山楂一钱。水煎服。红痢红糖为引,白痢白糖为引。

    7、《本草正》记载:地榆清火明目。治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

    8、《补缺肘后方》记载:地榆治猘犬咬人:地榆根末,服方寸匕,日一、二,亦末敷疮上,生根捣敷佳。

    9、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记载:地榆治无名肿毒,疖肿,痈肿,深部脓肿:地榆500克,田基黄200克,研末,田七粉5~15克。调入700克凡士林中成膏,外敷患处。

    10、《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记载:地榆治烧烫伤:地榆根炒炭存性,磨粉,用麻油调成50%软膏,涂于创面,每日数次。

    11、地榆治湿疹:地榆面、煅石膏面各二十两,枯矾一两。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

    12、《圣济总录》地榆汤 记载:地榆治血痢不止:地榆二两,甘草(炙、锉)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渣,温服,日二夜一。

    13、《纲目》记载: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则能行血,不可不知。杨士瀛云:诸疮痛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

    14、《本草正义》记载:地榆苦寒,为凉血之专剂。妇人乳痛带下,多由于肝经郁火不疏,苦寒以清泄之,则肝气疏达,斯痛可已而带可止;然气滞痰凝之乳痛,及气虚不摄之带下,非其治也。止痛除恶肉,皆以外疡言之,血热火盛,则痛而多恶肉,地榆清热凉血,故止疡患作痛,而能除恶肉。

    15、《圣惠方》记载:地榆治妇人漏下赤色不止,令人黄瘦虚渴:地榆二两(细锉),以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渣,食前稍热服一合。亦治呕血。

    16、《开宝本草》记载:地榆止冷热痢及疳痢热。

    17、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记载:地榆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生地榆、太子参各一两,或加怀牛膝一两,水煎服,连服二月。

    18、《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记载:地榆治胃痛,胃肠出血。

    19、《别录》记载:地榆止脓血,诸痿,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主内漏不止,血不足。

    20、《全展选编·皮肤科》记载:地榆治湿疹:地榆面十五两,密陀僧三十两。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

    21、《本草求真》记载:地榆诸书皆言因其苦寒,则能入于下焦血分除热,俾热悉从下解。又言性沉而涩,凡人症患吐衄崩中肠风血痢等症,得此则能涩血不解。按此不无两歧,讵知其热不除,则血不止,其热既清,则血自安,且其性主收敛,既能清降,又能收涩,则清不虑其过泄,涩亦不虑其或滞,实力解热止血药也。

    22、《药物图考》记载:地榆调敷汤火伤,疳疮溃烂。

    23、《纲目》记载:地榆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

    24、《药品化义》记载:地榆解诸热毒痈。

    25、《滇南本草》记载:地榆治酒寒,面寒疼,肚腹疼。

    26、《药性论》记载:地榆止血痢蚀脓。

    27、《小儿卫生总微方论》记载:地榆治面疮赤肿焮痛:地榆八两(细锉),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渣,适寒温洗之。

    28、《本经》记载:地榆主妇人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29、地榆治湿疹:地榆一两,加水两碗,煎成半碗,用纱布沾药液湿敷。

    30、《全展选编·传染病》记载:地榆治急性菌痢:水橄榄根研粉,成人每服三至六分,每天三次,儿童减半。

    31、《本草选旨》记载:地榆以之止血,取上截炒用。以之行血、取下截生用。以之敛血,则同归、芍。以之清热,则同归、连。以之治湿,则同归、芩。以之治血中之痛,则同归、萸。以之温经而益血,则同归、姜。大抵酸敛寒收之剂,得补则守,得寒则凝,得温暖而益血归经,在善用者自得之而已。

    食用方法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30-120g;或入丸、散,亦可绞汁内服。外用:适量,煎水或捣汁外涂;也可研末掺或捣烂外敷。

    用药禁忌

    1、虚寒者忌服地榆。

    2、《本草经集注》记载:地榆得发良。地榆恶麦门冬。

    3、《本草衍义》记载:虚寒人及水泻、白痢,即未可轻使地榆。

    4、《本草经疏》记载:胎产虚寒泄泻,血崩脾虚泄泻,法并禁用地榆。

    5、《本草汇言》记载:痈疮久病无火,并阳衰血证,并禁用地榆。

    6、《医学入门》记载:虚寒冷痢禁用地榆。热痢初起亦不可用,恐涩早也。

    7、《本经逢原》记载:气虚下陷而崩带及久痢脓血瘀晦不鲜者,又为切禁。性能伤胃,误服多致口噤不食。

    地榆功效与作用

    地榆是极具药用价值的常见药草,这种植物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地榆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地榆是蔷薇科植物,还有一些人叫它黄爪香等。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北温带、以及中国,一般情况生长在海拔30米至3,000米的地区,经常可以看到它在灌丛中、山坡草地、草原、草甸及疏林下,心在已经开始人工育种。你了解它吗?今天小编就简单为大家介绍下地榆草的功效与作用。

    1、品名:地榆。

    2、药性:寒、苦酸、无毒。

    3、主要作用于:肝、肺、肾、大肠经。

    4、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5、主治疾病:吐血,尿血,便血,痔血,湿疹,阴痒,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水火烫伤,蛇虫咬伤,血痢不止,大便下血,小儿湿疮,小儿面疮。

    6、用法用量:口服为6-15克,新鲜的地榆可用30-120克,也可以绞汁内服。外用为煎水或着捣汁外涂,也可以研末掺或捣烂外敷。

    1、主妇人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2、止脓血,诸痿,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主内漏不止,血不足。

    3、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

    4、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

    5、清火明目。治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

    相关搭配

    1、配苍术燥湿泻火,凉血止血,主治脾经湿热,痢疾下血。

    2、配槐角,凉血止血。配茜草,凉血止血,治

    便血等下焦湿热所致的出血。

    3、配乌梅,凉血涩肠。配黄柏,凉血燥湿。

    4、配金银花凉血止血效更强。

    药用禁忌:

    1、虚寒人及水泻、白痢,即未可轻使。

    2、虚寒冷痢禁用,热痢初起亦不可用,恐涩早也。

    3、胎产虚寒泄泻,血崩脾虚泄泻,法并禁用。

    4、痈疮久病无火,并阳衰血证,并禁用之。

    5、气虚下陷而崩带及久痢脓血瘀晦不鲜者,又为切禁。性能伤胃,误服多致口噤不食。

    使用注意:

    1、地榆虽可用于身体各部分急慢性出血,但以治慢性便血为主,效果较好。

    2、治烧伤生用,止血炒用。

    3、证属虚寒者慎用。

    产地和分布:

    1.地榆:生于海拔30-3000m的草原、草甸、山坡草地、灌丛中或疏林下。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及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2.长叶地榆:生于海拔100-3000m的山坡草地、溪边、灌丛中、湿草地及疏林中。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甘肃等地。

    以上就是地榆草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地榆有什么功效?

    地榆为蔷薇科地榆属的植物,分布在亚洲北温带、广布于欧洲以及中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地榆生长于海拔3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于灌丛中、山坡草地、草原、草甸及疏林下,已由人工引种栽培。中草药名称地榆(拼音名Diyu),来源为植物地榆的干燥根。5-6cm,宽0.5-3cm,先端钝,有小突尖,基部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圆而锐的锯齿,小叶柄基部具小托叶。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地榆生于草地、山坡、林缘灌丛及田边。主产江苏、浙江等地。茎有时带紫色,羽状复叶,基生叶有长柄,茎生叶互生。中药地榆味苦沉降,酸涩收敛,微寒清热,有凉血泄热,收敛止血之功。用于多种出血证,尤适宜于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等。用于便血、痔血,多与槐花、枳壳等同用;用于血热崩漏,常与生地黄、牡丹皮、白芍等同用;用于血痢,常与黄连、木香等同用。

    别名:酸赭、豚榆系、白地榆、鼠尾地榆、西地榆、地芽、野升麻、马连鞍、花椒地榆、水橄榄根、线形地榆、水槟榔、山枣参、蕨苗参、红地榆、岩地芨、血箭草、黄瓜香。

    性味:苦酸;寒;无毒。

    归经:肝经;肺经;肾经;大肠经。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30-120g;或入丸、散,亦可绞汁内服。外用:适量,煎水或捣汁外涂;也可研末掺或捣烂外敷。

    地榆用于烧伤创面用药,以地榆配漆大姑、黄柏等,制成糊剂或乳剂外用,敷药后可见局部分泌物减少。此外,也有用于治溃疡病出血、咯血、崩漏、鼻衄等,有一定效果。局部外敷,可治皮炎。

    地榆也可用于抗菌作用,主要对肠内致病菌(如伤寒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但对脑膜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菌、大型结核杆菌也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地榆外用调搽,可使渗出液减少,疼痛减轻。用于湿疹,可用生地榆浓煎液,纱布浸湿外敷,亦可用地榆粉,加煅石膏粉、枯矾、研匀,撒于患处,或加麻油调敷。

    地榆是一种含丰富营养物质的植物,其所含的维生素及无机盐量比一般蔬菜高几倍或十几倍,地榆是补充人体矿物质、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好食品。民间的食疗偏方中,有用地榆煎汤服,治大便出血、痔疮出血。丰富的钾质,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

    鲜地榆适量捣拦敷患处,可治烧伤。地榆的根具有收敛止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降压等作用。洗净泥土,除去茎叶及须根,晒干切片。

    虚寒性出血症禁服地榆,血虚有瘀者慎服。恶麦门冬;痈疮久病无火,并阳衰血证,并禁用之。气虚下陷而崩带及久痢脓血瘀晦不鲜者,又为切禁。性能伤胃,误服多致口噤不食。

    地榆虽可用于身体各部分急慢性出血,但以治慢性便血为主,效果较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治烧伤生用,止血炒用。地榆含有大量鞣质,有较强的收敛性和收缩血管的作用,可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同时还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能对抗绿脓杆菌感染。

    以上便是我为大家总结的地榆的功效,地榆的作用的全部内容,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大家。也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

    地榆的功效是什么?

    1、止血作用

    止血作用是地榆当中较为突出的作用,药理研究也表明了这一点,研究显示,地榆的鞣质成分可以缩短凝血时间,从而起到止血作用。

    2、抗炎抗菌

    研究显示,地榆对于炎症所致的肿胀症状有改善作用,同时对于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3、镇吐作用

    药理研究还表明,地榆具有镇吐作用,可以抑制洋地黄引起的催吐作用。

    扩展资料:

    地榆根入药,性微寒、味苦。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地榆具有止血凉血、清热解毒 、收敛止泻及抑制多种致病微生物和肿瘤的作用 ,可治疗吐血、血痢、烧灼伤、湿疹、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病大出血、便血、崩漏、结核性脓疡及慢性骨髓炎等疾病 。

    一般春夏季采集嫩苗、嫩茎叶或花穗 ,用沸水烫后换清水浸泡 ,去掉苦味,一般用于炒食、做汤和腌菜,也可做色拉,因其具有黄瓜清香,做汤时放几片地榆叶更加鲜美;还可将其浸泡在啤酒或清凉饮料里增加风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榆

    地榆功效主治是什么?怎样鉴别?

    地榆又名:玉豉、酸赭性味归经: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胃、大肠经。治疗烧烫伤之要药李时珍曾说:“宁得一斤地榆,不要明月宝珠。”可见,自古地榆的药用价值就被珍视。地榆沉降而走下焦,适用于下焦血热或湿热蕴结引起的便血、尿血、痔疮出血等症。地榆又是治疗烧伤烫伤之要药。《名医别录》中记载,地榆能够“止脓血,诸瘘,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地榆还具有抗炎、镇吐、止泻、抗溃疡等作用。【地榆小档案】地榆主产于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河北等地。属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为根,一般在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晒干,切片,生用,或用大火炒至表面黑色、内部焦黄色,小部分炭化为度,再喷水少许,晾干,即为地榆炭。凉血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用地榆炭。现代研究发现,地榆中含有地榆苷、鞣质、游离没食子酸、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C、尼克酸、胡萝卜素等成分。【功效主治】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主治1.用于多种热性出血症,如便血、血痢、尿血,痔疮出血或女性崩漏等。2.用于烧烫伤、皮肤湿疹或疮疡痈肿等。【真伪鉴别】地榆呈圆柱形,中下部常膨大成不规则纺锤形,稍弯曲,表面棕色至暗紫棕色,粗糙,具纵皱纹,断面较平坦,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稍有浅放射状纹理;长叶地榆,呈长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棕紫色,有细纵皱纹及横裂纹,不易折断,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皮部有多数絮状纤维。伪品虎杖根呈圆柱形小段或块片,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棕褐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占大部分,棕黄色,射线呈放射状,中央有髓,空洞状。【注意事项】1.虚寒性便血,下痢,崩漏或出血有淤者,应慎用。2.热痢初起,不宜单独服用。3.大面积烧伤,不宜大量使用地榆外涂,以防鞣质大量吸收,引发中毒性肝炎。

    地榆有哪些功效?

    地榆:性味:苦、涩、微寒。

    功用:凉血、收敛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而偏于下焦者,如便血、尿血、崩漏(子宫出血)及血痢等;也用于痈肿、疮疡。外用治烫伤。

    用法:3~9克。本品生用凉血止血,炒炭则收敛止血。

    棕榈炭:性味:苦、涩、平。

    功用:收敛止血: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证。

    用法:3~9克。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地榆」地榆升白片可以长期服用吗》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下一篇:「男科检查项目有哪些」男性男科检查项目有哪些
    上一篇:「翼首草」翼首草是什么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