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川楝子」炒川楝子的功效与副作用

2022-11-04 03:20:2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小小小
热度:77

今天我们来聊聊炒川楝子,以下6个关于炒川楝子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炒川楝子的介绍
  •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哪些?
  • 川楝子的炮制方法
  • 金铃子与川楝子的区别
  • 中药川楝子、苦楝皮各有什么功效?
  • 川楝子和苦楝子相同么
  • 炒川楝子的介绍

    炒川楝子,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灰黄色。2圆锥状聚伞花序,腋生,密生短毛及星状毛;总花梗长达10厘米;花淡紫色,核果长圆形或近圆形,黄色或栗棕色。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黑色,长约1厘米。花糊3~4月。果期9~11月。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功效。可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哪些?

    【功效与作用】:

    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主脘腹胁肋疼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头癣。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①《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②《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③《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④《纲目》:治诸疝、虫、痔。

    ⑤《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怡疝,去痼冷。

    ⑥《本革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第1步行气止痛

    ①用于气郁胃痛,症见胃脘胀痛,痛连两胁,按之痛减,嗳气频作,或嘈杂吞酸,可与元胡同用,如川楝子散;也可与苏梗、川朴、木香同用。

    ②用于胸胁胀痛,多见于肋间神经痛,症见胁痛,以胀痛为主,痛无定处,胸闷不舒,善太息,可与柴胡、青皮等同用。

    ③用于疝气作痛,症见少腹前阴因寒气凝滞作痛,可与木香、小茴香、吴茱萸同用,如导气汤。

    第2步燥湿杀虫

    ①用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可与其他杀虫药同用。

    ②用于阴痒因湿热下注者,多为滴虫病,症见带下黄浊,阴部潮湿阴痒,用此药内服及外用熏洗,皆能奏效。

    ③用于疥疮,单味煮水擦洗,或用谷草烤,一面烤,一面擦洗。

    ④用于头癣,以本品烤黄研末,与猪板油或凡士林配成油膏外涂。

    川楝子宜忌配伍

    (一)川楝子和合宜忌

    茴香为之使。《本草纲目》曰:“茴香为之使。”

    脾胃虚寒者忌服。

    (二)川楝子配伍应用

    配郁金,平肝止痛力增,可治肝郁气滞化火,胁痛,胃痛,腹痛,热厥暴痛之症。

    配白蒺藜,疏肝和胃,用治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诸症。

    配当归 , 一为行气,一为活血,气血并治,同入肝经,疏郁止痛,养血柔肝,善治肝、胆、胁肋疼痛诸症。

    配青皮,二药都能疏肝利气止痛,然川楝子善行气止痛,青皮善破气消积。二者相配具有疏肝利气,散结止痛之功,可用于气滞湿停的少腹胀痛,疝气腹痛等证。

    配延胡索,一偏行气,一偏活血,二药相伍,行气活血,散瘀止痛力增,常用治胸胁、胃脘、少腹气滞血瘀的疼痛。

    配小茴香, 既可疏肝,又善温肝肾,散寒止痛,可治寒湿腹痛,寒疝等症。

    川楝子的炮制方法

    1、川楝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炒川楝子: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黄色时,取出,放凉。

    金铃子与川楝子的区别

    金铃子与川楝子的区别:

    金铃子,正式名称:癞葡萄。是葫芦科苦瓜属植物。

    川楝子,是楝科楝属植物。

    川楝子,是乔木,高10余米;幼枝密被褐色星状鳞片,老时无,暗红色,具皮孔,叶痕明显。

    2回羽状复叶长35至45厘米,每1羽片有小叶4至5对;具长柄;小叶对生,具短柄或近无柄,膜质,椭圆状披针形,长4至10厘米,宽2至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两面无毛,全缘或有不明显钝齿,侧脉12至14对。

    圆锥花序聚生于小枝顶部之叶腋内,长约为叶的1/2,密被灰褐色星状鳞片;花具梗,较密集;萼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约3毫米,两面被柔毛,外面较密;花瓣淡紫色,匙形,长9至13毫米,外面疏被柔毛;雄蕊管圆柱状,紫色,无毛而有细脉,顶端有3裂的齿10枚,花药长椭圆形,无毛,长约1.5毫米,略突出于管外;花盘近杯状;子房近球形,无毛,6至8室,花柱近圆柱状,无毛,柱头不明显的6齿裂,包藏于雄蕊管内。

    核果大,椭圆状球形,长约3厘米,宽约2.5厘米,果皮薄,熟后淡黄色;核稍坚硬,6至8室。花期3至4月,果期10至11月。

    川楝子制作方法:

    1、川楝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炒川楝子: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黄色时,取出,放凉。

    中药川楝子、苦楝皮各有什么功效?

    川楝子和苦楝皮都是具有食疗效果的中药材,可以起到顺肝理气,清热去火,止痛杀虫灯功效。

    ·

    中药川楝子主要用于清肝理气,这种药也有很多处方,但是川楝子是有毒的。虽然它不是很毒,但不建议长期服用。当你必须服用这种药物时,你必须注意剂量,不要过多地防止自己中毒,只要你能治疗你的疾病量。中药川楝子要注意食物的量,根据自己的情况吃药,一定不能过量,以免导致中毒。

    食用时候去杂物,捣碎即可。也可以炒川楝子,将川楝子洗净,切成厚片或碾碎,放入锅中,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呈棕色,取出,冷却。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用于肝气不稀和疼痛时。

    不过对于这些症状,没有说必须使用川楝子,也没有说川楝子是最好的。因为有许多药物与川楝子有相似的功效,如延胡索等。它们可以互相替换,不需要使用,也不是最好的。像一般急腹症一样,最好使用川楝子,如急性结肠炎、急性肝炎、阑尾炎、痛经等。川楝子被更多地使用。

    川楝子对于治疗急性胃肠疾病,肝炎肝硬化、痛经等疾病,都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不过最多服用半月左右就要停药,否则会伤及我们身体的根本,那就得不偿失了。总之,许多中药具有非常有用的保健作用和功能。我们必须知道如何使用它们,才能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川楝子和苦楝子相同么

      不一样,以下为它们的资料川楝子  FructusToosendan  (英)SzechwanChinaberryFruit  别名金铃子  来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Sied.EtZucc.的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色,小枝灰黄色。2回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5~12cm;羽叶4~5对,小叶5~11,狭卵形,长4~10cm,宽2~4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全缘或少有疏锯齿。圆锥花序腋生;花萼5~6裂;花瓣5~6,淡紫色;雄蕊10~12,花丝合生成筒;子房上位,瓶状,6~8室。核果圆形或长圆形,直径约3cm,黄色或栗棕色。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生于丘陵、田边;有栽培。主产四川、云南。  采制冬季果实成熟、果皮黄色时采收,晒干。  性状果实类球形,直径2~3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基,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粘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化学成分含川楝素(toosendanin)、生物碱、山柰醇、树脂、鞣质。  性味性寒,味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英文名】FRUCTUSTOOSENDAN  【拉丁名】FructusToosendan  【别名】金铃子、川楝实  【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Sieb.et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源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有纵沟纹,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叶互生,二至三回单数羽状复叶。夏季开紫色花,腋生圆锥状排列的聚伞花序。核果大,椭圆形或近圆形,长约3厘米,红色或栗棕色,有光泽,核坚硬木质,有棱,6~8室。种子3~5粒。  【制法】川楝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川楝子: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焦黄色。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4.5~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川楝子  (《本草正》)  【异名】楝实(《本经》),练实(《本草经集注》),金铃子。仁枣(侯宁极《药谱》),苦楝子(《本草图经))。  【来源】为樟科植物川楝的果实。  【植物形态】川楝(《摘元方》)  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灰黄色。2回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5~12厘米,羽片4~5对,各对间距离疏远;小叶2~5对,卵形成窄卵形,长4~7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常不对称,全缘或有疏锯齿。圆锥状聚伞花序,腋生,密生短毛及星状毛;总花梗长达10厘米;花淡紫色,直径6~8毫米;萼5~6片,灰绿色;花瓣5~6枚,狭长倒披针形;雄蕊2倍于花瓣数,花丝连合成管状;子房瓶状,6~8室,偶或5室。核果长圆形或近圆形,黄色或栗棕色。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黑色,长约1厘米。花糊3~4月。果期9~11月。  生于疏林中潮湿处。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及甘肃南部等地。  本植物的根皮或树皮(苦楝皮),叶(楝叶)、花(楝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药材】干燥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长径1.5~3厘米,短径1.5~2.3厘米。表面黄色或黄棕色,微具光译,具深棕色或黄棕色圆点,微有凹陷或皱缩。一端凹陷,有果柄脱落痕迹,另一端较平,有一棕色点状蒂痕。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有空隙。果肉厚,浅黄色,质松软。果核球形或卵圆形,两端平截,土黄色,表面具6~8条纵棱,内分6~8室,含黑紫色扁梭形种子6~8枚。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特异,味酸而苦。以表面金黄色,肉黄白色,厚而松软者为佳。  主产四川、湖北、贵州、河南等地。  陕西、安徽、江苏、山东、湖北等地,有时以同属植物苦楝的果实,作本品使用。苦楝果实形状较小,直径1~2厘米。表面红褐色间有黄棕色,具光泽,多皱缩,有多数棕色小点。一端可见果柄残痕,另一端有一圆形凹点。果皮革质,易剥离。果核长椭圆形,具5~6条纵棱,内含种子4~6枚。种子扁梭形,紫红色,皮薄,内有子叶2片,黄白色,富油性。气微而特异,味酸而后苦。原植物洋"苦楝皮"条。  【炮制】川楝子:拣去杂质,洗净,烘干,轧碎或劈成两半。炒川楝子:将轧碎去核的川楝肉,用麸皮拌炒至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雷公炮炙论》:"(楝实)采得后晒干,酒拌浸令湿,蒸,待上皮软,剥去皮,取肉去核,勿单用其核,槌碎,用浆水煮一伏时用。如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  【化学成分】 含川楝素(toosendanin)、生物碱、山柰醇、树脂、鞣质。  【性味】苦,寒,有毒。  ①《本经》:"苦,寒。"  ②《别录》:"有小毒。"  ③《珍珠囊》:"酸,苦。"  ④《医林纂要》:"核:苦辛;寒。"  【归经】入肝、胃、小肠经。  ①《珍珠囊》:"入心。"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小肠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手足太阴经。"  ④《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①《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②《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③《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④《纲目》:"治诸疝、虫、痔。"  ⑤《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怡疝,去痼冷。"  ⑥《本革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纲目》:"茴香为之使。"  【选方】①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活法机要》金铃子散)  ②治膀胱疝气,闭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金铃子肉四十九枚(锉碎如豆大,不令研细,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与金铃子肉同炒至金铃子深黄色,不用巴豆),茴香一两(炒)。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将二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杨氏家藏方》金铃子散)  ③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庙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医方简义》导气汤)  ④治脏毒下血:苦楝子炒令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⑤治肾消膏淋,病在下焦:苦楝子、茴香等分。为末,每温酒服-钱。(《圣惠方》)  ⑥治小儿五疳:川楝子肉、川芎等分。为末,猪胆汁丸。米次下。(《摘元方》)  ⑦治耳有恶疮:楝于,捣,以绵裹塞耳内。(《圣惠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乳腺炎  将苦楝子连皮和仁,捣碎晒干,炒微黄,研细末。每次以苦楝子末3钱,红糖2两,用黄酒或开水100~200毫升冲服,每日1~2次,连服2~5次。共治43例,其中初诊时未化脓者34例,服药2~4次,均在3天内治愈。  ②治疗头癣  苦楝子烤黄研成细末,用熟猪油或凡士林调成50%油膏。先将患者头发剃光或剪短,用清水洗净疮痂,再以5~10%明矾水洗1遍,擦干,涂油膏(约厚2~3毫米),每日1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可愈。上法共治发癣患者4000余人,有效率98%以上  【药理作用】  1.驱虫作用:  本品有驱蛔虫作用,有效成分为川楝素,它的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强,与山道年相比,作用缓慢而持久。低浓度(1:5000-9000)川楝素对整条猪蛔虫及其节段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运动的规律破坏,持续10-24小时。被认为川楝素是对蛔虫肌肉的直接作用。川楝素还能使虫体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代谢加快,造成能量的供不应求而导致收缩性痉挛而疲劳,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出体外,因此临床上服用川楝素排虫时间较迟,约24-48小时,排出虫体多数尚能活动。  2.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  在大白鼠上记录膈神经放电和膈肌肌电,观察川楝素对呼吸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剂量川楝素(2mg/只,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引起的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它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延脑呼吸中枢部位直接给川楝素(0.01-0.15mg/只)的实验支持上述结论。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对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的对抗作用。川楝素对清醒家兔皮层自发电活动未见明显的影响。  3.抗肉毒中毒的动物的作用:  川楝素对致死量肉毒中毒的小鼠,攻毒后6小时内给药治疗,其存活率可达80%以上;对肉毒中毒猴子,攻毒后24小时治疗,可治愈半数以上;对C型肉毒中毒亦有保护作用;与抗毒血清合用,可明显降低抗毒血清用量。以楝素能在神经一肌肉接头处对抗肉毒的阻遏作用。苦楝子编辑词条本品为楝科植物楝树MeliaazedarachL.的干燥成熟果实。原植物系落叶乔木,野生、栽培均有。此树生长迅速,耐湿及耐碱性强。本品与川楝为同科同属不同种植物,两种果实的性状、成分、药效亦略有不同,应分别入药,不宜混淆。  [别名]楝子。  [产地]产于江西、山西、甘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广西,云南。  [产季]秋、冬季果实成熟呈黄色时采收。  [产地加工]将果实打落拣净枝梗,晒干即可。  [性状鉴别]果实呈椭圆形,似酸枣而稍大。直径1~2cm。表面红褐色间有黄棕色,具光泽,多皱缩,有多数棕色小点。一端可见果柄残痕,另一端有一圆形凹点。果皮革质,易剥离。果核长椭圆形,具5~6条纵棱,内含种子4~6枚。种子扁棱形,紫红色,皮薄,内有子叶两片,黄白色,宦油性。气微而特异,味酸而后苦。  [品质优劣]以身干、个大、肉厚者佳。  [成分]果实含三萜类化合物、苦楝子酮(melianone,C30H48O4)、苦楝子醇(melianol,C30H38O4)等。  [效用]理气、止痛、清湿热、驱虫。治疥癣、冻疮。  [贮藏]放置通风干燥处,防生霉变黑。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炒川楝子」炒川楝子的功效与副作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下一篇:「巨脑回畸形」巨脑回畸形怎么判断轻还是重
    上一篇:「乌鲁木齐鼻炎医院」乌鲁木齐鼻炎去什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