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样痴呆」童样痴呆见于什么病

2022-11-03 04:53:2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爱问答
热度:51

今天我们来聊聊童样痴呆,以下6个关于童样痴呆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老年痴呆的症状有哪些?
  • 谁知道什么是痴呆?
  • 一把年纪还自称宝宝的人是什么心态?
  • 成年说自己是宝宝,属于什么现象
  • 小弟愚昧,什么是"歇斯底里"呀!!
  • 经常忘记一些事情,我是不是得了阿尔茨海默症?
  • 老年痴呆的症状有哪些?

    一、老年痴呆的症状分类表现

    1.记忆障碍。老年性痴呆发病最初的症状是记忆障碍,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的健忘,如同一内容无论向他述说几遍也会立即忘记,刚放置的东西就忘掉所放的位置,做菜时已放过盐过一会儿又放一次,刚买下的东西就忘记拿走,刚刚被介绍过的朋友,再次见面时就因忘了他的姓名而出现尴尬的场面。而对过去的、曾有深刻印象的事件,如过去曾经经历过的战争、参加过的某种政治活动、失去的亲人等则记忆较好,即所谓远期记忆保持较好。但是,随着疾病发展,远期记忆也会丧失,会出现错构、虚构及妄想。如把过去发生的事情说成是现在发生的,把几件互不关联的事情串在一起,张冠李戴,甚至会从头到尾地述说一件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记忆障碍最严重时,表现为不认识自已的亲人,甚至连镜子或照片中的自已都不认识。

    2.对时间和地点的定向力逐渐丧失。例如不知道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不清楚自已在何地,出了家门就找不到家等。

    3.计算能力障碍。轻者计算速度明显变慢,不能完成稍复杂的计算,或者经常发生极明显的错误。严重时连简单的加减计算也无法进行,甚至安全丧失数的概念。

    4.理解力和判断力下降。表现为对周围的事物不能正确的理解,直接影响对事物的推理和判断,分不清主要的和次要的、是本质的还是非本质的东西,因此不能正确地处理问题。

    5.语言障碍。轻者说话?嗦内容重复、杂乱无章,重者答非所问,内容闻题千里,令人无法理解,或经常自言自语,内容支离破碎,或缄默少语,丧失阅读能力。

    6.思维情感障碍。思维呈常出现片断性,大事被忽略,琐事却纠缠不清,同时伴有情感迟钝,对人淡漠,逐渐发展为完全茫然而无表情,或小儿样欣快症状很突出。有的则出现幻觉,如幻听、幻视等;有的出现片断妄想,如嫉妒妄想、被偷窃妄想、夸大妄想等。

    7.个性和人格改变。多数表现为自私、主观,或急躁易怒、不理智,或焦虑、多疑。还有一部分人表现为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缺乏热情,与发病前相比判若两人。

    8.行为障碍。早期表现为以遗忘为主的行为障碍,如好忘事、遗失物品、迷路走失等。中期多表现为与思维判断障碍和个性人格改变相关的行为异常,如不分昼夜,四处游走,吵闹不休;不知冷暖,衣着紊乱,甚至以衣当裤,以帽当袜;不讲卫生,不辨秽洁,甚至玩弄便溺;不识尊卑,不分男女,甚至有性欲亢进的倾向。

    9.行动障碍。动作迟缓,走路不稳,偏瘫,甚至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不能自主时食,终至死亡。

    二、老年痴呆的症状分期表现

    第一期:遗忘期。此期表现为特别健忘,并在记忆障碍的同时,渐渐出现计算能力、认识能力和定向力障碍,活动范围减少,但尚能保持日常生活能力,基本上不需旁人帮助。此期是本病持续最长的一期。

    第二期:精神错乱期。此期痴呆持续加重,病情急转直下,认识功能进一步减退,伴有失认、失语和失用,思维情感障碍及个性人格改变明显,行为明显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少动、假面具脸和肌张增高,也可见偏瘫痫发作,日常生活已难自理,需他人帮助。

    第三期:痴呆期:患者严重痴呆,处于完全缄默,完全卧床,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状态。常伴有恶病质、肌强直和大小便失禁。

    首先确定是否痴呆

    1.痴呆诊断的标准(DSM一班一R)

    (1)有证据表明有近期和远期记忆障碍,

    (2)至少具备下列一条:

    ①抽象思维障碍;

    ②判断力障碍;

    ③其它皮层高级功能损害,如失语、失用、失认等;

    ④人格改变。

    (3)前①②项障碍,影响工作、日常社交活动和人际关系;

    (4)不只是发生在澹妄状态下;

    (5)下列中任何一项:

    ①特异的器质性因素有关连;

    ②不能由任何非器质性精神疾病所解释。

    2.详细采集病史与以往智能和行为等进行对比

    3.神经心理学测验

    对一个可疑痴呆病人,首先要评定有无认知障碍,障碍累及了哪些功能,以及障碍的严重程度,这就要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它包括注意与集中、定向、记忆、计算、语言、抽象思维、空间知觉、结构能力、运用、认知灵活性和速度等,此外还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和生活能力以及个性上的改变即所谓行为评定。心理学测验就是对这些心理现象所表现出的行为样本进行客观的标准测量,它把心理现象进行数量化的描述,是采取一套严格设计的问题或作业(即标准程序)由被试者回答或完成,然后对回答的情况进行评定。其优点是资料的收集与解释是标准的,使得有可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对不同来源的资料可以比较借鉴,是确定痴呆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每一测验量表不是十全十美,包罗万象,故需多种量表检测并结合临床所见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常用的量表包括以下几种:

    (1)简短精神记忆量表(MMSE):总分为30分。文盲X17分,小学文化程度落20分,中学文化程度簇24分,为认知功能缺损。

    (2)长谷川简易智能测量表(HDS):总分32.5分。文盲-15分,小学程度,19分,中学或以上蕊23分为认知功能障碍。

    (3)精神认知能力30题(CCSE):总分30分,感20分有认知功能缺损。

    (4)常识一记忆一注意测验(1MCT):总分36分。文盲-;加分即有不同程度功能下降,有两项以上功能丧失或总分>;26认为日常生活能力缺损。

    (6)社会功能活动调查(FAQ):总分范围0一20分,该项活动能力减退评1分,能力丧失评2分。有2项或2项以上活动能力丧失即有社会功能缺损。若以总分计,多5分为社会功能缺损。

    (7)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临床上判定抑郁状态最常用量表,大部分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少部分项目按三级评分,根据精神状态检查及临床观察后综合评定,总分超过35分可能为严重抑郁,超过20分可能为轻或中等抑郁,小于8分没有抑郁。

    (8)总体衰老量表(GDS):评估痴呆的严重程度,共分七级,每一级的评定均有详细描述性定义。

    (9)临床痴呆评定表(CDR):评估痴呆的严重程度,只有当损害由于认知功能缺损时才记为CDR0.5(可疑痴呆),CDR1.0(轻度痴呆),CDR2.0(中度痴呆),CDR3.0(重度痴呆)。

    (10)哈金斯缺血评分(HIS):用于区分血管性痴呆和非血管性痴呆,总分18分,}7分为血管性痴呆,,4分为非血管性痴呆,主要为AD.

    4排除貌似痴呆的疾病

    在疾病的早期,要特别注意和假性痴呆相区别。假性痴呆指抑郁症病人,也有人把它做为广义的名词,即包括继发于精神病具有明显认知损害的所有病人,均称假性痴呆。

    (I)症性假性痴呆(Ganser综合征):通常突然发生,患者能理解提出的问题,但作出极为荒廖的回答,给人一种好象故意开玩笑的印象,也可出现功能性神经症状,多见于强烈精神创伤或压力下产生,暗示性强。

    (2)童样痴呆:充满稚气,学着幼童说话的声调,自称才5岁,逢人便喊“叔叔”“阿姨”,见于瘾病。

    (3)抑郁症:即假性痴呆,与早期痴呆鉴别困难,特别当痴呆伴有抑郁色彩时尤为困难,基本症状是工作能力下降,兴趣减少和待人冷淡,并有忧郁、后悔和绝望等情绪,但细心倾听病人谈话可以发现,病人对疾病的细节记忆得很清楚,检查过程通过鼓励,可以短时间内表现出良好的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抑郁症特点是迅速发病,病程很少进展,病前有明显的诱因。可通过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测验确定。

    (4)澹妄状态:老年人常在躯体性疾病损伤,手术后出现澹妄状态,记忆力和定向障碍貌似痴呆,但澹妄状态突然发生,症状波动,夜间较重,对环境刺激或幻觉的反应快速、强烈,与痴呆的淡漠、呆滞不同。

    (5)良性老年性遗忘症或生理性脑老化:是生理性增龄过程,非进行性,对记忆减退和遗忘有自我评价能力,可履行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义务和责任,保持职业工作能力,性格没有突出的变化,仍保持原有的特征,精神活动完整,坚守伦理道德观念,能谋求自身与环境完善。

    (6)失语症:失语症病人可表现语无伦次,焦虑、抑郁,但通过检查,病人除语言功能障碍外,亦无行为、判断异常,而且多伴有局灶神经体征。

    5.判定痴呆的程度

    痴呆可分为轻、中、重。可根据总衰老量表(GDS)、临床痴呆评定表(CDR),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诊断标准确定。

    谁知道什么是痴呆?

    1.

    是一种综合征,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但没有意识障碍。其发生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抽象、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行为精神症状,如情感淡漠、行为幼稚及本能意向亢进等。根据大脑病理变化的性质和所涉及的范围大小的不同,可分为全面性痴呆及部分性痴呆。

    1.全面性痴呆大脑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弥散性器质性损害,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均受到损害,从而影响患者全部精神活动,常出现人格的改变。定向力障碍及自知力缺乏。可见于阿尔茨海默病和麻痹性痴呆等。

    2.部分性痴呆大脑的病变只侵犯脑的局部,如侵犯大脑血管的周围组织,患者只产生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削弱,分析综合困难等,但其人格仍保持良好,定向力完整,有一定的自知力,可见于脑外伤后以及血管性痴呆的早期。但当痴呆严重时,临床上很难区分是全面性或部分性痴呆。临床上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称之为假性痴呆。预后较好,可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障碍。2.

    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如一位20岁的患者,当问到她一只手有几个手指时,答“4个”,对简单的计算如2+3=4以近似回答。患者能理解问题的意义,但回答内容不正确。行为方面也可错误,如将钥匙倒过来开门,但对某些复杂问题反而能正确解决,如能下象棋、打牌,一般生活问题都能解决。

    童样痴呆以行为幼稚、模拟幼儿的言行为特征。即成人患者表现为类似一般儿童稚气的样子,学着幼童讲话的声调,自称自己才3岁,逢人就称阿姨、叔叔。

    抑郁性假性痴呆指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在精神运动性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能力的降低,表现为痴呆早期的症状,如计算能力、记忆力、理解判断能力下降、缺乏主动性。但患者有抑郁的体验可予鉴别。

    抑郁消失后智能完全恢复。

    一把年纪还自称宝宝的人是什么心态?

    感觉自己萌萌哒,应该他内心觉得自己不上年纪把。另外这一类人应该缺乏安全感,喜欢撒娇证明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地位

    成年说自己是宝宝,属于什么现象

    自称“宝宝”的人越来越多,“宝宝”们动不动就“心里苦”、“有小情绪了”,但是又“不说”。有的网友看不下去,从医学角度找到了解释:“童样痴呆(puerilism):一种病状。病人主要表现为类似一般儿童那样幼稚的样子,比如自称为‘宝宝’,学儿童说话声,自认为三岁左右,逢人就喊‘叔叔’‘阿姨’,常在儿童节等节日发病,多见于癔症。”

    当然,许多自称宝宝的成年人并没有那么严重的“病情”。除了过儿童节,成年人本来也有很多行为和儿童差别不大。

    小弟愚昧,什么是"歇斯底里"呀!!

    歇斯底里

    Mental Health

    歇斯底里(Hysteria)又称癔病。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类神经精神障碍。大多发病突然,可出现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短暂的精神异常。患者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检查不能发现相应的器质性改变,在症状的发生和治疗当中,暗示和自我暗示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历史渊源及基本原理

    歇斯底里早在古希腊时代希罗多德的著作中已有记载。hysteria右淮剩?鹪从谝hystero樱?醋庸?5笔比衔?静∮胱庸?泄兀?且恢指九?烙械募膊。?怯捎谛缘墓(C)度刺激或压抑所致。中世纪时,西欧宗教迷信盛行,当时把本病患者看做是魔鬼附体或女妖。C.莱波伊斯指出本病的发病机理在脑而不在子宫。沙可将本病的症状学进一步系统化,指出本病的症状可由催眠引起或消除,并强调遗传体质因素与本病发生有关。让内对歇斯底里的症状作了心理学解释,认为患者的意识障碍是由于心理综合作用的破裂所致,即倚睦矸掷胗,将本病的感觉脱失、瘫痪或遗忘等症状解释为由于相应的精神功能从意识中分离出去的结果。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发表了《癔病的研究》,用性心理被压抑和潜意识的冲动等概念解释癔病的发病机理,并提出了转换性癔症的概念。也就是说,那些为超我所不允许的愿望受到压抑,而这种压抑并不完全成功,于是,那些愿望采取伪装的形式,通过易?挥或转化而成为症状。症状的性质和发生部位具有象征性意义,使受压抑的愿望得到部分的满足,或缓和超我和被压抑愿望之间的情感矛盾。甘塞尔描述了甘塞尔综合症、假性疾呆和童样痴呆,并把它们和歇斯底里连在一起。巴甫洛夫学派从高级神经活动病理学观点出发解释本病的发病机理,巴甫洛夫把神经系统分为三个系统;皮质下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而歇斯底里患者第二信号系统是弱的,故受其控制的第一信号系统和皮质下系统的活动相对地增强,第一信号系统的机能与具体形象的感知有关,皮质下部位与情绪活动有关,歇斯底里患者的皮质下系统机能增强,表现为患者情感强烈鲜明,又因第一信号系统处于脱抑制状态,因此患者形象性思维突出,且具有生动、丰富的幻想。以上机理可解释歇斯底里患者的性格特点。歇斯底里患者在强烈的精神因素影响下,大脑皮质进入抑制状态,而皮质下出现脱抑制,所以在临床上可见情感爆发及痉挛发作现象。如果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向皮质以下部位扩散,可产生深度抑制状态,以至也欢?,形成歇斯底里性木僵。大脑皮质容易产生诱导抑制现象,是歇斯底里意识范围缩小的病理基础。歇斯底里患者的皮质机能较弱,原来的兴奋灶也较弱,因此旧的兴奋灶容易被新的、当前的刺激所抑制,故当前只有新的刺激所产生的兴奋灶在活动,由此可解释歇斯底里患者为何易于接受暗示性。

    二、病因

    1. 精神因素。诸如自尊心受到损伤,人格受到侮辱,或因家庭不和、婚姻不满、人际纠纷等难以解决的矛盾,所引起的气愤、委屈、恐惧、忧虑或其他种种内心痛苦,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患者可在亲人死亡或其他不幸意外遭遇引起的强烈情感反应下直接发病。然而有18.4%的患者,发病的精神因素并不明显,则可能与患者在某种情境下接受暗示和自我暗示有关。

    2.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性格的强烈性和多变性。患者的情感活跃、生动,但肤浅、幼稚。情感反应强烈,往往带有夸张和戏剧性色彩。情感反应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判断是非的标准往往从感情出发,对人对事也易感情用事。(2)高度的暗示性。患者很容易接受周围人的言语、行动、态度等的影响,患者的暗示性取决于患者的情感倾向。如果患者对这件事或某个人的情感有倾向性,则易受暗示,如果缺乏情感联系,则难於接受暗示。(3)高度的自我显示性。即患者具有自我中心倾向。患者过分夸耀和显示自已,喜欢当众表现,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如夸耀自己聪明、能干、有才能、许多人倾慕她的才貌、人们如何夸奖她等等,但事实并非如此。(4)丰富的幻想性。患者特别富于幻想,内容生动。在患者情感反应强烈的影响下,易于把现实和幻想互相混淆,而给人们造成患者在说谎的印象,甚至患者本人也难以分辨。

    3.遗传因素。歇斯底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可能有一定关系。据福州地区报告,歇斯底里具有阳性家族史者为24%,永贝里报告歇斯底里患者的父亲、兄弟及儿子的发病率分别为1.7%,2.7%及4.6%,而其母亲、姐妹及女儿则分别为7.3.,6.0%及6.9%,所有男性的患病率为2.4%,女性为6.4%。他认为,这一发现支持歇斯底里与遗传有关的论点。对于部分患者来说,遗传素质在发病中起的作用,似乎比精神因素更为重要。但歇斯底里是否肯定与遗传有关,尚需积累足够资料才能说明。

    4.躯体因素。某些患者可因躯体因素,如发热、疼痛、不适等引起精神紧张和疑惧,为歇斯底里发生提供自我暗示的基础。另一方面,躯体疾病可以削弱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从而促使歇斯底里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

    1.精神障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情感爆发。常在精神受到刺激后立即发病,情感反应强烈,具有尽情发泄的特点,一般历时不长,约数十分钟或1--2小时即可逐渐安静下来。(2)意识障碍。可表现为昏睡、木僵或懵懂状态。有的患者答非所问,每答必错,呈页沾粲表现者,称癔症性假性痴呆;有的患者能针对问题回答,但答案近似却不正确,称甘塞尔综合征;有的患者言语、表情幼稚如儿童,称童样痴呆。(3)精神状态,类似重性精神病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意识障碍不明显,可有短暂的幻觉或妄想观念,整个病程历时短暂,常在3--5天内安静下来。此外,还有阶段性遗忘、神游、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附体体验等。

    2.运动障碍。可表现为痉挛发作、瘫痪、站立不能、步行不能、抽搐、舞蹈样动作或失音等。

    3.感觉障碍。可突然失明,呈现弱视、管状视野或单眼复视;也可突然耳聋,出现躯体感觉缺失或感觉过敏区;或有咽部梗阻感,称为癔症球。

    4.植物神经和内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神经性呕吐、呃逆、腹痛、尿频、尿急、假孕等症状。

    四、诊断参考依据与治疗

    可以概括为:(1)明显的精神因素及由此引起的强烈情感体验;(2)症状的产生和消失与暗示、自我暗示密切联系;(3)症状多样,在情感爆发和其他精神发作时,可带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在躯体功能障碍时,检查未见与临床症状相应的体症;(4)病前的性格特点,或有类似发作的既往历史可作参考。

    本病以心理治疗为主,可适当配合药物和物理治疗。医生和患者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患者对疾病有足够的认识,并对疾病的治愈具有坚强的信心和决心。对有躯体症状的患者,除选用药物或物理治疗外,配合语言暗示。对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可选用抗精神病药物,极度兴奋者,可肌肉注射,有焦虑症状的患者可用抗焦虑药物。此外针炙、中药、直流电或感应电治疗,均可配合应用。

    五、病程与预后

    本病多系急性发作,病程可因临床征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病情是否再发,除与个体素质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外,还决定于病后是否获得及时的正确处理。不当的处理或不良暗示的影响,尤其是医务人员的不当语言,对病症轻率发表错误意见,常可增加疾病的顽固性,促使病程延长。正确处理,包括及时进行暗示治疗,可以较快地使症状消除。病情缓解后,应向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和对待病因,并自觉进行性格改造,以防止再发。预后一般良好,但若病因未除,处理不及时,治疗不当,有精神病家族史者则预后不良。

    所以,歇斯底里 是一种病态。说某人歇斯底里 就是说发神经似的。

    参考资料:http://info.psychcn.com/result/library_moban.asp?id=128

    经常忘记一些事情,我是不是得了阿尔茨海默症?

    我最讨厌有些人复制过来复制过去>_<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童样痴呆」童样痴呆见于什么病》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下一篇:「安利维生素c」安利维生素c片有什么功效
    上一篇:「血清尿酸」血清尿酸测定偏低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