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时防止耳朵进水的几个技巧

2022-10-22 14:53:46 发布:网友投稿 来源:网友投稿
热度:29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游泳时,水就会进入我们的耳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耳道或者鼓膜感染,后果会很严重。那么,水进入我们的耳朵后,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呢?用996知识号看看吧。

耳朵进水有什么危害

洗澡或者游泳的时候,总是不小心把水弄进耳朵里。人们总是不重视小问题,这些小问题逐渐积累起来就会造成可怕的后果。如果液体长时间在耳朵里堆积,很容易引起炎症等问题。耳朵进水会造成严重伤害。

洗澡或者游泳的时候,不小心把水弄到耳朵里了。如果液体长期在耳朵里堆积,很容易导致中耳炎。首先,什么是中耳炎?急性中耳炎通常是由病毒和细菌通过咽鼓管感染引起的。游泳时,水吞入鼻咽引起中耳炎。宝宝喝奶时,如果妈妈的喂奶姿势不正确,奶就有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耳朵,引起中耳炎。

不干净的水进入外耳道,耳垢软化膨胀后,造成耳道堵塞和流水,导致外耳道炎。脏水中的细菌堆积在耳朵里,也会增加发炎的几率。所以,入水并不总是发炎。洗澡的时候进一点水没问题,但是对于宝宝脆弱的耳道,要擦干,多加注意。

如何防止水进入耳朵

要避免炎症,最好的办法就是先预防。保护好自己的耳朵,防止进水,做好一切预防措施,确保身体健康。尤其是给宝宝洗澡或游泳时,更要注意防止水进入耳朵。

可以先用小尾指蘸水摸耳朵,这样水就不会灌进耳朵里,也可以用软塞塞住耳朵。虽然舒适度不好,但是可以减少水分摄入。洗澡的时候可以带浴帽,捂耳朵。洗头的时候用棉球之类的东西塞住耳朵。

如果是给宝宝洗澡,在给宝宝清洗包括洗头、洗澡时,可以用棉球塞住宝宝的耳朵,减少水量,防止水溅到宝宝耳朵里。也可以带上宝宝专用的护耳器,防止进水。洗头的时候,如果没有工具,妈妈可以用水把宝宝的耳朵压在你的脸上。平时不要给宝宝掏耳屎。其实耳垢对耳朵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防止外界的灰尘和小物质渗入耳朵。而且宝宝比较敏感,容易伤耳朵,没必要经常掏耳屎。长期清除耳垢还会导致细菌的滋生。

处理耳内积水的六个简单方法:

I .使用无菌棉签

处理进水的最有效方法是使用无菌棉签。无菌棉签上的无菌棉用手拉伸摩擦后慢慢浸入耳洞。棉签一旦接触到水,就会立刻吸收水分。换几根干棉签几次问题就解决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棉签不要蘸得太深,以免损伤耳道。

第二,用手按耳朵

将头向进水口的耳侧倾斜,手掌贴在同侧耳廓上。这时,屏住呼吸,迅速松开手。利用松开手的瞬间的负压把水吸出来。连续做几次,耳朵里的水就出来了。

三。单腿跳

水进入耳朵后,将头向进水一侧的耳朵倾斜,然后同侧单腿站立跳跃,同时用手拉耳廓,使水沿耳朵流出。

四。清水排水系统

当方法后半部分很难让水流出来时,可以尝试引流法,即用同侧的手往被水淹没的耳朵里倒一些清水,再把水引出来。同时用手拉耳朵拉直耳道,水就流出来了。

五、鹅卵石的巧妙运用

水进入耳朵后,可以找一个片状的鹅卵石,把头偏向水进入的耳朵一侧,把鹅卵石紧紧地贴在耳洞上,然后用小石头敲打外面的鹅卵石,使耳朵里的水随着声波振动。

六。严重情况下请就医

如果耳朵里有大量耳垢,进水后容易被浸湿,引起耳朵疼痛不适,或者进水后耳朵发炎或中耳炎复发,应立即去医院,找医生帮忙清理,及时治疗。

下一篇:这样能缓解晕车
上一篇:手机壳发黄怎样才能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