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造句,为什么凡事不要钻牛角尖?

2022-05-12 03:18:25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40

商朝时期,伯夷凡事都造句、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 了,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 继承君位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 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追 尊西伯昌为文王,并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向东方进兵去讨伐殷纣。
伯夷、叔齐 勒住武王的马缰进谏:“父亲死了不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 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人员要杀掉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节义的 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 的事情。
他们坚持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到了快 要饿死的时候,他们写了一首歌,歌词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 换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 的归宿?哎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于是,他们饿死在首阳山。
追求仁德是圣贤所为,但凡事都不应钻牛角尖,伯夷、叔齐就是因为太强调仁德不 会变通,才饿死在首阳山。中国人办事讲求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左不右,折中调和,不走极端。为人处 世,要严格要求自己,办事知道节制,不走极端。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正确的决策,而正确的决策离不开反复的思考。三思, 就是考虑在事情的进展当中会遇到什么问题,事先应做的哪些准备,完成了 这件事后会带来哪些影响。三思的过程,也就是对整个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 进行合理全面分析、规划的过程。对于青年人,特别是热血沸腾的青年男子 汉,如果对某件事缺少分析就盲目行事,必然会招至失败。韩愈曾说过:“事 成于思,毁于随。”在今天看来,这句话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下一篇:阿蓝地过往史,有没有令人不寒而栗的故事?
上一篇:怎么教小孩算数学加减法,怎么算分数加减法?怎么教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