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虾大换水 日本对虾的人工养殖技术

2023-06-11 07:54:38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7

  日本对虾大换水?日本对虾晚上不可以进水,有条件的话建议选择晴天中午、下午、傍晚进水,不主张后半夜进水,因为藻类晚上、阴雨天容易下沉的。关于日本对虾大换水以及日本对虾大换水,日本对虾淡水能养吗,对虾出水多久就死,为什么退水虾,日本对虾怎么吃等问题,中博百科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日本对虾的人工养殖技术

  日本对虾的人工养殖技术如下;

  日本对虾具有养殖范围广、市场价格高、发张潜力大等特点。目前日本对虾养殖模式单产低、病害频繁,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下面就介绍一下养殖对虾的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场地的选择

  选择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淡水资源丰富、交通方便、供电充足、饲料供给方便、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区域建场。

  二、池塘设计

  池塘长方形或近圆形,面积10亩-20亩,最高水深2米,池壁以水泥板或地膜铺设,池底建成坡度为3左右的锅底形。在靠近池塘中心的边滩区域用砖块或石块圈起,其上铺10厘米左右厚的细沙,作为日本对虾的栖息场所,大小约为池塘面积的40%。每口池塘配置底部增氧设备或水车式增氧机。建立蓄水池,占养殖总面积的20%-30%。

  三、品种搭配

  养殖前期,单养日本对虾。待其体长达到5-6厘米时根据实际情况搭配滤食性的海湾扇贝或其他贝类品种,使池水透明度升高。过早放养滤食性贝类品种,容易导致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比例失衡影响日本对虾养殖前期生长。

  四、投喂技术

  日本对虾喜食新鲜的动物性饵料,若全以之投喂容易导致水质恶化、病害频发,而目前对虾饲料大多不能完全满足对虾的生长需求。可以用新鲜野杂鱼和配合饲料按3:7食用。采用早间、夜间投喂投喂配合饲料,傍晚时投喂新鲜野杂鱼的方法,发现池塘底质良好、水质稳定、病害发生显著减少,效果明显。在饵料投喂过程中,结合天气及平时的观察,适当调整头饵量,保证对虾进食八分饱为最佳,切忌将饵料投放对虾的栖息场所。

  五、水质管理

  池塘用水应先进行消毒处理,等药效失去后方可进塘。养殖前期以缓慢加注新水为主,中后期适当加大换水量,定期使用光合细胞、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制剂改善底质和水质,发现浮游生物比例不协调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六、病害防治

  定期在配合饲料里添加水产用多维和免疫多糖增强对虾自身免疫力,定期对对虾进行检查,发现对虾白天漂浮在水面,行动呆滞、体色暗淡、肠道空、体表不干净无光泽、鳃发黄发黑时应特别注意,结合水色、底质以及天气等因素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以免发生重大损失。

日本对虾大换水

  日本对虾晚上不可以进水,有条件的话建议选择晴天中午、下午、傍晚进水,不主张后半夜进水,因为藻类晚上、阴雨天容易下沉。

  日本对虾俗称花虾、竹节虾、花尾虾、斑节虾、车虾,属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动物,虾体小者称为虾钱。

  成虾雌大于雄,体长可达12-20厘米,体重为20-25克,产卵亲虾最大重可达95克左右。

  肉味鲜美、耐干露,适合活体运销,营养价值与其他对虾相近。

  为重要的养殖品种,养殖6个月左右体重可达20克以上。

  中国南方福建、广东沿海有人工养殖。

日本对虾养成管理技术要点有哪些?

  (1)虾池池底为沙泥质或泥质,土池面积一般在3公顷以内,滩面水深1.5~2米,池两端设有进水闸和排水闸。

  放苗前1个月放干池水,进行整治:清理池底残饵、杂物和淤泥;加固池堤,堵塞漏洞,进行暴晒;在放苗前15天清池消毒,每667米2施生石灰70千克、漂白粉6千克。

  (2)水质海水相对密度1.010~1.024,pH7.5~8.3,没有工业污染。

  放苗前10天左右,虾池进水30厘米,每667米2施尿素1千克、磷肥0.1千克,培养基础饵料,使池水呈现茶褐色,透明度40厘米左右,以后视池水肥度适量施用。

  大潮期可根据需要依靠潮汐进行排灌水,小潮期需机械提水,故每个虾池需配备抽水机。

  (3)放苗放苗量的确定主要根据池的条件、水质情况、饵料供应情况、养殖技术水平而定。

  一般情况下,日换水量30%~40%,水深1米左右的虾池,每667米2可放苗1万~1.5万尾;水深1.5米左右的,每667米2放苗1.5万~2万尾。

  (4)投饵日本对虾在池中不作索饵群游,而是散布在全池滩面上摄食,因此,投饵应基本上做到全池均匀撒投。

  小虾的投喂:在放苗后1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摄食量很少,主要依靠摄食池中的基础饵料生长。

  若池中基础饵料不足,则必须仔细观察池中小虾的分布状况,根据分布状况相应地在池中滩面上设若干个投喂滩带,把饲料只投在滩带上,这样既能保证小虾吃到饵料,又不污染水质。

  大、中虾的投喂:对虾体长长到4~5厘米以后,在池中的分布已趋向均匀,活动能力和摄食能力已很强,则应做到全池均匀撒投,但避免投进环沟,防止造成沟底污染。

  日本对虾的养殖饵料有配合饵料和鲜活饵料两大类。

  配合饵料要求蛋白质达到53%~55%,否则就会影响日本对虾的生长。

  鲜活饵料有海水和淡水的低值贝类、小虾等关键是新鲜。

  在鲜活饵料来源方便的地区养殖日本对虾,可将鲜活饵料与配合饵料搭配投喂,有利于促进日本对虾快速生长,并可降低养殖成本。

  在虾池环境条件正常的情况下,投饵1小时后,如有2/3以上的虾达到饱胃或半饱胃,说明投饵量适当。

  如投饵1.5小时后,没有残饵,说明投饵量不足。

  根据日本对虾的生活习性,投饵时间应在日落后进行,而于午夜时结束。

  其中日落后1小时内为日本对虾摄食最盛期。

  一般情况下,此时可投喂日投饵量的50%,3小时后再投35%,午夜时投15%。

  日投饵量(鲜活饵料)一般在养成前期投虾体重的30%~20%,养成中期投虾体重的20%~10%,养成后期投虾体重的10%~5%。

  (5)换水日本对虾在养殖前期,少量换水,中后期则加大换水量。

  通常在养殖中期,日换水量应达20%~30%,后期则应达30%~40%。

  对于放养密度较高的虾池,后期日换水量应达1/3~1/2。

  (6)日常管理每天于夜间检查日本对虾的活动状况、胃饱满情况、残饵量等。

  定期测定池水的水温、盐度、pH、溶氧等,特别注意观察虾池底质状况。

  (7)养殖中的异常情况

  ①如养殖池对虾不潜沙,甚至白天也留在池底,到晚上则成群地在表层游动,并激烈地跳出水面,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虾池底质严重恶化,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含量很高,使日本对虾难以忍受;池水出现分层,池底溶氧量低。

  针对上述原因,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底质,降低氨氮、硫化氢的含量;使用增氧机或其他机械搅水,消除池水分层现象,增加池底溶氧量。

  ②对虾出现浮头或在水面打转,说明池底和池水严重缺氧。

  这种情况常出现在放养密度过大,底质和换水条件差的虾池,必须注意观察,如发现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合理安排放养密度、合理投喂、加强换水、配置增氧设备等。

  ③养殖对虾活动力降低,反应迟钝,这是对虾出现病变的表现,后面再详述。

  (8)收获一般情况下,日本对虾在饱食之后便潜进沙里,增加捕捞困难。

  因此,在收获前,适当停止投喂饲料,以便于捕捞和保持产品质量。

  ①收获时间。

  日本对虾生长最适水温为18~28℃,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会使池虾生长出现不适。

  当水温降至13℃时生长基本停止,而当水温高于32℃或低于9℃时,便会导致池虾暴病或死亡。

  因此,养虾者应当了解当地水温的季节性变化特点,根据日本对虾的适温特性和当地水温的季节性变化来安排生产和收获时间。

  ②收获方法和网具。

  收获日本对虾的方法和网具,应当根据日本对虾的活动习性进行设计和使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收捕效果,可采取下列方法和网具进行收获。

  a.定置网。

  利用日本对虾夜间沿池边直游的习性而设置在池边滩面上诱导池虾自行游入网内,达到捕捞目的的。

  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装置有左右翼网的有翼桩张网。

  网目宽一般1厘米。

  b.锥形挂网。

  安装在闸门上利用排水强迫对虾入网,从而达到捕捞目的的过滤性无翼囊袋形网具。

  网长为网口宽度的5~8倍。

  网身前段使用15~18纱,网目宽3厘米,中段用9~12纱,网目宽2厘米,末段用6~9纱,网目宽1厘米。

  网身末端连一网囊,用6纱网线制成,网目宽1厘米,周长1.5~2米,长2米。

  使用此法收虾时,应适当进水刺激池虾活动,再开启排水闸,使游动中的虾随水流入网中。

  此法适宜在大潮夜间进行。

  此外,还有拖网、泵网等捕虾工具。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下一篇:柠檬花长在树梢上好吗 柠檬花枝插到土里能活吗
上一篇:本素酸菜鱼生日优惠券不发放 本素酸菜鱼加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