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对虾怎么做好吃又简单)

2022-12-12 10:46:3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96


大家都知道,上半年至今,市场非常地不平静。 疫情反复,监管趋严,市场行情风声鹤唳,下半年的经济复苏又不乐观,那么这些情况到底是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基本面?而且目前这种情形底下,未来对虾行情走势如何?更直白一点说,2021年下半场,对虾还有机会吗?机会在哪里?

下面,当代水产-腾氏水产商务网记者针对今年1-8月份,全国各个对虾主产区的情况进行盘点分析,看看这些区域的养殖情况如何,今年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方向和参考。

■ 如东小棚

如东:春茬虾整体成功率达8成左右,棚租涨到1万多元/张

目前,如东县南美白对虾行业,苗种供购正紧张有序的展开,秋茬苗种已进入供苗投苗高峰。

据如东县南美白对虾协会第394期消息,今年秋茬苗供购呈现四个特点:第一,供苗投放时间比往年推迟,其主要原因是,受“烟花"台风的影响,不少养殖户投苗准备工作集中推迟;其次,一部分养殖户,看好去年秋茬苗养殖虾后期成虾价格,故意推迟投苗时间,旨在养秋茬后期大虾,图高价出售。 第二,苗种质量的需求、苗种检测贯穿苗种供购始终。 第三,苗场供苗,施行同批次多样本检测,成为把控苗种质量的重要途径。 第四,养殖户购苗,选择同池号多样本送多家检测单位检测,作为选定苗种的重要手段。

回顾上半年如东对虾的养殖情况,嘉吉水产虾料商务总监洪有维告诉记者,“今年春虾养殖成功率还不错,整体达8成左右。 除台风造成损失以外,病害的影响相对较少,相对比较顺利。 但由于春季低温影响锅炉苗生长速度,对虾在长速上比往年要稍慢一些,往年都在5-6月份出虾,今年延长到7月甚至7月底,部分小棚在7月高温天气出现浮头缺氧等情况,产量上有一些损失。 虾价方面,上半年活虾价格前期比往年略高,卖到中后期价格不理想,但仍然有一些客户还是赶上了好的行情,我们有一些客户,春虾单棚产量2000斤以上、平均单棚利润在3万元以上,收益非常可观。 ”

据悉,今年如东南美白对虾棚租,饲料、动保、人工均有上涨。 饲料方面,有养殖户反馈,今年有些厂家的饵料系数比往年的要高,原本0.9-1.0的饵料系数,今年有一些厂家甚至到了1.4-1.5。 饲料在重新洗牌,膨化料越来越受到欢迎。

对于养殖成本的不断上升。 广东粤海饲料集团华东大区营销副部长岳晗分析说,“现在小棚的租金炒得过热,一米的棚涨260元-300元,租金1万多一张棚,购买要四五万一张,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养殖成本。 基础开销太大,卖价又太低,导致大家越来越追求高产量,投苗量就比之前要更多,都是冲着棚产两千斤以上去的。 基础成本在增加,风险也增加了。 今年发病比去年多一点,像EMS检出率比往年高,还有就是弧菌超标、掉苗这种情况比较多。 ”

■ 山东大棚工厂化养殖对虾

山东:小棚虾可能是未来的趋势,东营或成为北方地区“第二个如东”

山东省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南美白对虾的海水养殖业;另一类是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业。 根据山东省养殖区的地形地貌和水环境条件,海水养殖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或毗邻沿海滩涂),直接从渤海抽取海水,保持盐度在20%-25%左右,再经过处理后开展养殖工作;淡水养殖主要集中在内陆但毗邻盐碱地地区,对南美白对虾虾苗进行梯度淡化,最终保持养殖用水盐度在3%-5%左右,再经处理和添加钾盐后开展养殖工作。

养殖核心区主要集中在滨州市、东营市和潍坊市,养殖总面积达121.4万亩。 其中,滨州市海淡水养殖总面积达81万亩,占山东省养殖总面积的61.97%,养殖规模位居全省第一;东营市海淡水养殖总面积达36.7万亩,占山东省养殖总面积的28.14%;而潍坊市海淡水养殖总面积为3.7万亩,占山东省养殖总面积的2.84%。

工厂化投苗密度500~1000尾/平方,1立方米水体出15~30斤,成本15元/斤左右,盈利7~9元/斤。

今年工厂化养殖不尽人意,二造的成功率仅有2~3成。 另外,今年工厂化面临尾水排放的问题,让养殖户的管理成本投入有所增加。

山东海博集团北方区一位虾料销售经理认为,在山东,小棚应该是未来的趋势。 “这边的地比较多,而且都是盐碱地。 以后,如果是政府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东营会成为北方地区“第二个如东”。 另外,东营这边能打出地热井,如果这个能用的话,上能影响工厂化,下能影响海汪子,外塘能一年养两茬。 如果海汪子都往小棚转型,那么这个养殖量会有一个非常大的爆发。 ”

东营工厂化规模今年增加了几万平米,但投入比较高,未来主趋势还是小棚。 成本低,最多12元/斤。 “如果小棚发展起来会对工厂化造成一定冲击。 如东小棚养殖户到东营发展的很多,现在很多如东小棚养殖户在山东找地。 建一个棚的费用大概1.5万-1.6万元左右,棚产量1400-1500斤。 ”海博虾料经理补充道。

海南:对虾排塘率高,整体成功率仅2~3成,养殖户主攻冬造虾

海南上半年对虾养殖,整体成功率仅有2~3成。 大部分地区主要养冬造虾为主,7-8月投苗,春节再卖虾,一般高位池投10-15万尾/亩,正常亩产3000多斤。 抓完过冬虾之后,4-6月做孵化鱼苗为主。

粤华水产饲料有限公司海南地区一位虾料经理透露,“今年上半年,海南地区很多养殖户放苗十几天,就发病排塘,中后期养不大,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重重。 受环保影响,很多地方都是要求建蓄水池和沉淀池,处理后才能排污,投入成本在增加。 加上现在虾价利润不高,导致养殖户积极性低,所以目前海南地区的南美白对虾占比不多。 但晚造虾的价格比较理想,海南的养殖户就主攻冬造这一茬虾。 ”

相对来说,金刚虾在海南地区更受青睐。 目前虾价:斑节对虾7头的80元,价格涨幅较大,虽然金刚虾的价格走高,但要养到至少20头以内才有价格。 南美白对虾32头报价21元,价格上涨幅度不大,在1元/斤左右。 受疫情和进口方面的影响,市场缺口依然存在,预测下半年虾价往高走。

粤西:中造虾投苗量比去年下降40%,圆桶帆布池养虾模式成新趋势

粤西地区第一造虾成功率大概有6-7成(指的搭棚虾放的那批苗,到新历5月才拆膜的那批),现在基本出完了,目前30头的价格大概21元/斤。 中造虾养殖情况不理想,今年放中造虾苗的人不多,空塘率高,投苗量比去年下降大概40%左右。 除了混养塘是正常放养以外,高位池基本上只放了20%左右的苗,都是以斑节虾为主。

接下来,高位池的接受程度高且放苗量最大的,主要是日夜快这个系列。 由于中造价格不好,病害多,养殖户希望3个月能出虾,这批虾8月15之前能顺利上市,清理完就能投过冬苗了。

■ 圆桶帆布池

广东粤海技术服务部部长陈卓见说,“粤西地区现在出现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帆布池养虾。 这种模式不破坏原有的土地资源,而且造价低,直径10米左右的一个圈造价大概是7000元,平均一个圈有1500斤左右的产量,一平方水面产18斤虾。 我认为这个产量还是不错的。 现在徐闻、电白都开始有人在养,很多养殖户都在了解咨询,对该模式很感兴趣的。 这种新兴的模式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新趋势。 ”

据悉,该模式养殖的优点:用电量比搭棚的低,基本上是低氧的形式,养殖时间短,80天的虾就达到30-35头/斤。 一斤成本大概8-9元/斤。 缺点:虾壳较薄,收虾的价格会比正常高位池养殖的便宜。

广西:今年早造虾成功率比去年高,苗种检测会成为主流

今年广西养殖情况比去年好,去年的成功率是10%~20%,今年达到40%左右,防城港、钦州今年养殖成功率达到70%,这两个地区都是以高抗苗为主。 有个别村成功率高达90%,甚至100%。 合浦地区,早苗快大系的失败率高,高抗苗的成功率高。

“一般早造虾携带病原没有那么多,养殖成功率是偏高的。 第二造“垃圾苗”基本上是最疯狂的时候,很多监测过不了关的基本上都运到广西这边来了。 有些苗养50多天才3~5公分,苗又吃不了料,又死不了,也长不大。 现在这个时期肝肠胞虫、肝萎缩、偷死的情况比较多。 ”广西对虾产业联盟常务副主席、广西虾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莫绍国说。

目前二造虾已经放苗30多天。 虾价方面,规格40头的虾价格是22~24元/斤,50头的大概19元,大规格虾已售罄,市场比较缺虾,后势看涨。

莫绍国告诉记者,“现在虾苗检测在广西也才刚刚有点起色,但是大家都不重视,甚至唱反调的都有。 我认为,苗种检测会成为主流,带动种业的发展。 其实,大家对好苗的需求是很旺盛的。 还有,现在高转化率的饲料占据整个市场的主流。 去年因为疫情,低端料卖得很疯狂,但是今年高端料需求回来了。 我们今年和澳华合作的功能性高端料,客户反馈使用后对虾肝肠炎症少,发病率低,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轻,养殖成功率高,能比常规低转化料缩短20天以上养殖周期!”

福建:养殖效益逐年提高,高位池租金涨到2万多元/亩!

福建对虾养殖一般是一年养2-3造。 近两年,冬棚的成功率维持在6成左右,夏季这一造总体情况比较差,很多养殖户选择养殖金刚虾或者养鱼,有的养殖户甚至选择休塘。 即使养,放养密度也会降低,高位池一般20-30万尾/亩,土塘一般是3-4万尾/亩。

福建目前虾价,30头有21元/斤,40头也有17~18元/斤,预计后市虾价还会小幅上涨。

厦门嘉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经理说,“这两年虾苗的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从2018年开始,虾苗检测越来越严格,苗种的质量都提高了,这也是养殖成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福建地区的高位池,2018年之后都养的不错,特别是冬棚,3-4口塘赚50-60万元的养殖户比比皆是,高位池租金也已涨到2万多元/亩。 土塘方面,冬棚一亩也达到2-5万元利润。 在漳州南靖、长泰一带,以前养罗非鱼的转养对虾,土塘亩产1500-1600斤的占大部分,产量高的达2000-3000斤/亩。 ”

珠三角:对虾养殖欠缺规范、方向和优秀成功案例,只有冬棚虾给到养殖户信心

今年珠三角地区南美白对虾的病害比去年更厉害,而且出现问题的时间较早,发病面积广。 今年天气也极其不稳定,造成对虾应激大。 高温天气白便很明显,易发生肝胰脏坏死,偷死综合征,弧菌感染等情况,预防工作不好做。 而且今年苗种的表现不是很理想,快虾苗质量参差不齐,高抗苗也没有表达出高抗的优势,容易发病。 白水虾估计八九成在亏本。

目前二造虾已经到尾声了,能够养的还在继续,提前结束的或在规划冬棚,或空塘。 冬棚的八月份要清塘、晒塘,早的一批可能到9月底、10月初就开始投苗。

据广东通威珠三角一位虾料负责人透露,今年市场上很多功能料在预防的效果表达上,不是很好。 “今年有个不好的现象,饲料的档次推得越来越低,有个别区域的虾料连鱼料都不如,这样对行业是没有促进作用的。 可以肯定的是,这样低端的虾料,里面绝对不含一滴鱼粉。 ”

每年,大家都会博冬棚这造虾,每年的冬棚应该有七八成是盈利的,有三四成人的盈利,亩利润去到一万多,有两成人可以去到两万。 “冬棚算是给大家还可以持续养殖的一个信心。 ”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珠三角地区对虾行业缺乏标准和规范,“我觉得对虾行业的规范性很差。 大家都希望规范,都总有一些人在搞乱这个行业,导致养殖户不知道如何选择好的产品和发展方向。 没有创造更好的生产力发展,就不能创造出每个环节的效益。 如果不能够推动这个品种的发展,和持续有效的经营,谁都只会挣那机会钱。 对虾养殖虽然发源于华南,但现在逐渐往北方发展,容量体量也在逐步超过华南。 ”

■ 7月份打样的虾

东北:对虾肌肉白浊发病情况较厉害,养殖进入中后期阶段

今年北方养殖面积比较稳定,没有很大面积的缩减,主要是济宁微山湖受到环保方面的影响,该地区主要以湖泊养殖为主,由于退养还湖的政策实施,大概有几千亩的养殖水面会减少。

今年北方工厂化养殖的成功率大概是6~7成,土塘养殖的成功率会更高。 前期气温低,养殖户投料偏少,营养跟不上,造成一部分体质差的苗活力不够,发病的也比较多。 辽宁地区对虾的肌肉白浊发病情况比较厉害,很多地区因为这个病掉了不少虾,再就是弧菌。

现在北方对虾养殖进入中后期,第二茬的苗已经投完了,投苗早的现基本都达到20多头/斤。 虾价方面,40多头的虾15-17元/斤,30多头的20-22元/斤,虾价不是很理想。

烟台大乐饲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于文杰表示,北方对虾养殖还是要看苗种,只要苗种把关得好,选择合适的品系,其实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因为北方的气候比较平稳,雨水也不多,比较适合虾的生长。

“现在北方的养殖模式还是以前期小棚标苗,中期外塘养殖为主,如果是养得好的,像滨州乔庄这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山东土塘精养模式产量能去到1500-2000斤/亩。 乔庄的“135”二茬分级接续养殖模式就是先将虾苗在淡化厂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淡化,然后将虾苗移入温棚进行为期30天左右标苗,最后外塘进行为期50天左右成虾养殖。 此种养殖模式每年可养殖两茬对虾。 ”于文杰说。

下一篇:台球规则(台球规则中式八球规则详解)
上一篇:金牌冰人演员表(金牌冰人演员表拍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