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节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

2023-06-11 06:25:56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3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节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指的是中秋节,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关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节日的诗以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节日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节日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节日的古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节日什么意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节日的短视频等问题,下面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知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如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婵娟”指月亮。诗句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全诗内容: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通宵痛饮直至天明,大醉,趁兴写下这篇文章,同时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

  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

  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注释: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⑼胜:承担、承受。

  ⑽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⑾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⑿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⒀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⒂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⒃何事:为什么。

  ⒄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⒅但:只。

  ⒆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⒇共:一起欣赏。

  赏析: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超宜兴致,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当时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之日起到现在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

  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并未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人。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差至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熙宁九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年—1063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节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指的是中秋节,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自古中秋节有着赏月、祭月、吃月饼、饮桂花酒就习俗,如今中秋节被赋予思念故乡、期盼团圆的寓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节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自己四年的人能够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但依旧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这首诗作于1076年的中秋,苏轼写给自己的弟弟苏辙。

  《水调歌头》这首诗以月亮为主体,引发一系列联想与情感,苏轼本身是一个性格很豪放,并且非常浪漫的人。

  中秋之夜,喝着小酒,看着天上那轮明月,他的情感就像长了翅膀,反映到诗词中,表达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自古中秋节有着赏月、祭月、吃月饼、饮桂花酒就习俗。

  其中祭月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习俗,我国广东部分地区还有中秋祭拜月神的习俗;赏月源于祭月,中秋的月亮最大最圆最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节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描写的是中秋节。

  出自宋·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水调歌头》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下一篇:大暴雨会影响飞机起飞吗 暴风雨会对飞机飞行有影响
上一篇:琵琶行江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琵琶行发生在哪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