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运动

2022-11-13 05:31:29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64

前赴后继的复古运动

“前七子”是明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它的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人物。世人为了将他们和后来的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区分开,于是称他们为”前七子”。

前七子中七人都是进士,他们气节清高,都对当时腐败的朝廷以及庸弱的士气非常不满,他们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以及“啤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习气。他们的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也就是想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的路子,来拯救当时萎靡不振的诗风。他们的本意是想要改造文风,但他们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

前七子崛起于文坛以后,他们的复古文学主张迅速风行天下,成为当时的文学思想主流,掀起了一场文学复古运动。这在明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过这七人的文学见解也并不全都相同,在创作上也是各有特色。

“后七子”是一个比较严密的文学宗派。公元1548年的一天,进士出身且在京师任职的李攀龙、王世贞结交,在一起讨论文学,他们商议重新揭开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文学复古的“旗鼓”。之后的两年,徐中行、梁有誉、宗臣中了进士,和李攀龙、王世贞结成诗社,然后便有“五子”之说法。后来谢榛、吴国伦两个人又加入进来,这便是通常所说的“后七子”。

后七子沿承了前七子的文学主张,他们同样强调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倶无足观”“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相对于前七子,他们的复古风更甚,他们的观点更绝对。后七子讲究格调和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加浩大,将明朝文学的复古风推向高潮。后七子在文坛上活跃的时间要比前七子长得多。

后七子和前七子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弊端也相同。他们想要通过复古来突破当下文学的困境,但又陷入了复古的圈子里,而目一这种思潮对后代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总体上来说,他们的文学复古运动对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有着很大的贡献,并且有些人还表现出一定的重视独创和性灵的倾向。

复古潮流的一次逆袭

“公安派”是明朝文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因此被称为“公安派”。

除了这兄弟三人外,这一派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和雷思需等人。公安派出现之前,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和复古论调主导了文坛,后来有徐文长、李卓吾等人对他们提出批评,但也不足以矫正其流弊。而公安派的出现给予了复古、拟古派有力的打击。

公安派的核心理论是“独抒性灵”,就是说要遵从人的自然个性,毫无掩饰,不顾忌太多的人情世故,率性而为,随性生活。他们认为写文章和做人一样,只有真性情才能打动人,才能倾听到心灵的声音。

这一说法不仅明确地肯定了人的情感以及生活欲望,还特别强调个性,表现了晚明时期人们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

这一思想的提出与当时的社会现状密切相关,当时的明朝政治腐败,人性受到沉重的压抑,人们迫切希望求索于真实的内心。

公安派秉持着个性解放的思想,在文体上也实现了突破,他们的小品、游记也很有个性,有的清新秀逸,有的活泼诙谐。

下一篇:对徐渭的评价
上一篇:202012201527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