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2022-11-13 05:30:06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4

幵国皇帝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28年一公元1398年),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他是继刘邦以来的第二个布衣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困,曾为地主放牛。公元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几年后就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公元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公元1368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改元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他治军严明,选拔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他还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逐步结束了元朝在中国的统治,平定了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

1380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稳固自己的统治,杀掉了丞相胡惟庸,废除丞相这一职位,没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

1398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溢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于南京明孝陵。

统御全国的战略

公元1357年,朱升为朱元璋谋划了一个非常有智慧的统御全国的战略,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正是这个谋略,让“家无立锥地,身如蓬随风”的朱元璋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从一位布衣成为皇帝,建立了大明王朝。

“高筑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建立一个强大而巩固的战略根据地;另一方面也指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从第一方面而言,战争是人力、物力的较量,而人力、物力需要的是牢固后方的补给,因此建立一个强大而稳固的根据地是站稳脚跟的基础。强大的武装力量不但可以用来防卫,而且能用来进攻。

“广积粮”的意思是发展经济生产,储备粮食,增强经济实力。朱元璋的根据地位于江淮之地,当时自然灾害频发,虽说江淮原本是富庶之地,但粮仓早已空空如也。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采取了“且战且耕”的政策,兴修水利,开垦荒地,还将民间的壮丁编为民兵,农时耕种,闲时练兵。这一政策不但为军队解决了粮草问题,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朱元璋大得民心。

“缓称王”是指不急于称王,避免过多树敌,成为众矢之的。朱元璋减弱了各路大军对自己的关注度和注意力,保存了自己的实力,积蓄了更多的力量,从而求得稳步发展。

下一篇:明朝空印案
上一篇:tim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