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是怎么饿死的

2022-11-13 05:14:16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73

饿死于宫中的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公元464年一公元549年),字叔达,小名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人,南北朝时梁的建国者,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诗作:“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这首诗中,杜牧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南朝佛教的盛行。在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萧衍就是一个吃斋信佛的皇帝,因此他极力倡导发展佛教,还曾经先后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当和尚。这里面所说的舍身,其一是舍资财,即将自己的所有身资服用舍给寺庙;另外一种舍身是指舍自身,即自愿加入寺庙为众僧服役。

梁武帝分别于公元527年、公元529年和公元547年三次舍身。第一次,梁武帝舍身4天,而最后一次最长,是37天。梁武帝每一次舍身,朝廷都需要花重金将其赎回。寺庙因他获得了可观的收入。梁武帝在位时,佛教在梁朝盛极一时,建康城内外有500多座寺庙,僧尼达1。万余人。公元504年,梁武帝亲自率领僧俗2万人在重云殿的重云阁里撰写了《舍道事佛文》。

正是由于梁武帝一心信佛,荒废了朝政,致使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早年,梁武帝无子,所以便过继侄儿萧正德为嗣子并做太子,后来梁武帝生了儿子,取名萧统,随后他又把萧统立为太子,而侄子萧正德被改封为西丰侯。

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萧正德的心里自然不舒服。在这样的背景下,东魏大将侯景因与朝中权臣高欢不合,于是转投梁朝,梁武帝封他为河南王。侯景为人阴险奸诈,他来这里不久,就看出了皇族之间的矛盾,于是他利用可乘之机,勾结萧正德起兵发动政变,还答应萧正德在事成之后让其做皇帝。

后来,叛军攻进建康城,困住了宫城,后又引武湖水去漫宫城。梁武帝被困在宫里,一筹莫展,然而一直都没人去过问他。最后,这个皇帝居然被活活饿死在宫里。《中华野史镜鉴》中曾记载:“太清三年,即公元549年3月,侯景攻下宫城。萧衍饮食断绝,口中苦涩,连呼:’蜜!蜜!’最后饿死于净居殿,时年86岁。”萧正德在事成后就被侯景杀死了,最终也没做成皇帝。

北魏孝文帝迁都

孝文帝拓跋宏是献文帝之子,在历史上,他是一位杰出的君主。3岁时,拓跋宏被立为太子。孝文帝5岁时,年仅18岁的献文帝就禅位给他。

历史上有名的北魏孝文帝发动的改革发生在北魏统治面临危机的情况下。当吋,社会上各种矛盾纷纷爆发,阶级矛盾尖锐,民族矛盾突出,就连统治者内部也产生了很多矛盾。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北魏面临着统治危机,就在这个时候,孝文帝站了出来。事实上,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一百多年分裂混战的局面,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北魏在建立了政权之后,一直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当时经济萧条,人口大量流失,加上连年发生自然灾害,很多人都处于饥饿和死亡的边界线上。统治阶级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便对人民实行残酷的阶级与民族压迫,因而人民起义不断爆发。孝文帝在位的前12年,北魏共发生二十多次起义,这迫使北魏统治阶级进行改革以摆脱危机。

为了便于接受汉族文化,消除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隔阂,赢得地主士大夫及整个汉族的支持,孝文帝决定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孝文帝公布了自己的旨意之后,便立刻引来了很多人的反对。许多鲜卑贵族都纷纷表示不同意。

在这样的情况下,孝文帝只好先将自己的意愿压制下来。不久之后,他便召集群臣,宣布调集军队,大举南征。然而这一提议也遭到了以任城王拓跋澄为首的文武百官的反对。此次退朝之后,孝文帝便与拓跋澄密议,对他说了自己的想法,并表明南征是假,率众人迁都洛阳才是自己的真正意图。除此之外,孝文帝还诚恳地说出了迁都对北魏统治的重要性。听完了皇帝的这番话,拓

跋澄顿时醒悟过来,开始支持孝文帝的迁都行动。

公元493年,孝文帝亲率步骑兵30万人,带着文武百官前往洛阳。他们渡过黄河,最终进驻洛阳。本来大臣们一直都试图阻谏皇帝南征,希望孝文帝返回自己的京城。然而孝文帝此时全副戎装,骑在马上,下令三军继续出征。

听到皇帝的命令,大臣穆泰第一个翻鞍下马,跪在拓跋宏的马前,叩头谏止进军。孝文帝见状怒斥道:“联倾全国之师,挥军南下,已为天下共知,今若无功而返,岂不被天下人耻笑,我意已决,谁再阻止,定斩无赦。”这时候,支持孝文帝迁都的大臣王肃说:“陛下,出师平城时,并未晓谕天下是为了南下攻齐,今大军已到洛阳,依臣之见可否告谕天下,陛下此行乃是为了迁都洛阳,然后再徐图班师平城。”

拓跋宏听完后就换了一个语气,对惶惶不安的大臣们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地南征不可劳而无功,如果不能南征,就只能迁都至此。”这时候,很多大臣们没办法,只好答应迁都到洛阳。

下一篇:Screenshot 20201211 094633
上一篇:关于艺术的议论文800字-以艺术为话题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