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2022-11-13 05:07:21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24

太平天国的灭亡乃是因为腐败。

误读: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场农民革命运动,这场运动建立了能与清政府分庭抗礼的政权。然而,这场声势浩大的革命从起事到覆灭仅仅维持了11年的时间。

太平天国为什么这么快就灭亡了呢?过去,很多人认为,清朝贵族和汉族大地主武装的镇压固然是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农民起义自身的局限性则加速了它的灭亡。其实,后者才是太平天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比如没有明确的纲领,领导集团决策失误,没有长远眼光,领袖没有足够的凝聚力和决断力,领导层尔虞我诈、贪腐、好色、好杀戮,等等。

正解:

太平天国官员的腐败是前所未有的。太平军进入天京(今南京)后,就广为宣扬两句话:“正是万国来朝之候,大兴土木之时。”其实当时根本没有一国来朝,而大兴土木却是从大军进城第二个月就开始了。自洪秀全以下,各个封王纷纷大造宫殿,一个赛一个奢侈。

以洪秀全的天王府为例。整个宫殿群以原两江总督署为基础,拆毁万余间民宅,向外扩展10里。每天参与工作的建筑工人达万余,主要是征用没有随军的妇女、老人,工匠则是专门从安徽、湖北招募来的,且都是无偿劳动。天王府一共修建了两次。

第一期工程半年即建成,可惜被突起的大火烧毁了一部分。于是,次年正月又开始了第二期工程。两期工程所用的砖石木料都是从明故宫、庙宇、民房拆取搬来的,可谓劳民伤财。本来还有第三期的天王府工程,计划扩建到周围的20里,但因局势动荡未能实施。

天王府的防卫甚是严格,四周有三丈高的黄墙环绕的宫殿群,宫墙外面是一道深宽各两丈的御沟,沟上有三孔石桥(称五龙桥)供行人进出往来。

过桥迎面第一道大门为天朝门,门外悬挂着10余丈的黄绸,上有天王洪秀全御笔手书5尺大的朱字诏令:“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踪。有诏方准进,否则云中雪。”意思是说,大臣等闲杂人等,到了天朝门时就别往前走了。有天王的诏书才可以进去,否则就别怪我杀人了。“云中雪”是太平军形容“杀头”的隐语。

天王宫的装修极为华丽。据史料记载,这座宫殿内雕梁画栋,用黄金作装饰,绘以五彩,门窗用绸缎裱糊,墙壁用泥金彩画,取大理石铺地。天王所用王冠、浴盆、夜壶等许多器皿俱以金造。宫中奇珍异宝无数。

不独天王,诸王与各级官员的腐败也不逊色。各王都纷纷修造自己的王府,驻外的也不例外。东王杨秀清的府第同样富丽堂皇,尤其是所藏珍宝,甚至超过了天王府。即使到了王朝的后期,讲求排场的恶习依然没改。如忠王李秀成驻扎在苏州,一直与敌人紧张作战,但忠王府一直没有停止装修,直到苏州城陷落前夕仍在动工。其豪华程度令人惊叹,据说仅次于天王府,连后来进占苏州的李鸿章看到后都叹为观止。

在大兴土木的同时,天京诸王豪贵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争奢赛富,大讲排场。如舆马定制,最底层的管辖25人的“两司马”就可以乘4人抬的黑轿,以上官员的规格层层加大,到东王杨秀清时,每次出行要乘48人抬的大黄轿,夏日乘轿下设玻璃器皿注水养金鱼的水轿,每次出行时前后仪仗长达数里。

而天王洪秀全自从进京后再不踏出宫门,但宫内有美女牵的金车,宫外常备64人抬龙凤黄舆。为了配合豪华的排场,宫内专设典天舆1000人、典天马100人,还有典天锣、典天乐……奢侈至极。

天朝各官员的奢侈腐败还表现在穿戴装饰上,普通官员的一顶王冠,一件衣袍就可抵一个中产之家的全部财产。而天王洪秀全的金纽扣和八斤重的金冠,更是无价之宝。

争吃争穿争排场的现象是全国范围内的,除了诸王,参与者还包括朝里朝外文武各级官员31万多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王亲国戚和洪秀全起事时的功勋兄弟。如此庞大的蛀虫队伍,很快就把掠夺来的金山银海挖空吸干了。

太平天国对妇女的迫害也十分严重。太平天国的前身是公元1843年创立的“拜上帝会”,倡导“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然而,太平天国对妇女的压迫却是前所未有的。

太平天国实行一夫多妻制,至于有多少,则没有限制。东王杨秀清在答复美国人的一份外事文书中就公开承认:“兄弟聘娶妻妾,婚姻天定,多少听天。”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妻妾。

天王洪秀全拥有的妻妾倒是有准确的数字:金田起义后不久15人,一年后占领小小的永安后就增加到36人。进天京后,甚至明文规定,“所有少妇美女俱备天王选用”。到公元1864年太平军败亡时,幼天王洪福頊被俘后的口供中说:“我现年16岁,老天王是我父亲。我有88(也有说法是108)个母后,我是第二个赖氏所生,我9岁时就给我4个妻子。”这里,就算天王只有88个后妃,也已远远超过了历代封建帝王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后妃的人数了。

洪秀全因为妻妾太多,记不清名字,干脆给她们编号,还写了几百首管教妻妾的《天王诗》,其中规定了许多奇怪的清规戒律,如禁止女子抬头看他,“起眼看主是逆天,不止半点罪万千”,“看主单准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一个大胆看眼上,怠慢尔王怠慢天”。

上行下效,一国之主的天王尚且如此,下面的官员也好不到哪里。这个时候,丝毫看不到太平天国教条中所倡导的“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只有对妇女的绝对权威和压制。

太平军的杀戮也过于严重。洪秀全本人为人暴虐,还未当天王时,就经常将妻子打得半死。在天王的带领下,太平军杀人如割草,只看太平军如何除“妖人”的就可见一斑。

清朝官员、满族百姓、僧尼道士、商人、儒生乃至医生、店员、艺人,都被太平军视为妖人。太平军辨别妖人的方法极是荒谬:掌心红润,十指无重茧者,都被指作妖,或一见即杀,或问答后杀,或有些人不堪刑讯自认是妖被杀,还有一些人干脆自杀。对于满族百姓,更是不分男女老幼,一概杀光。不少汉族大小官员、绅士、读书人,逃不掉又不愿死在太平军手里的,全家便一同自杀。

在太平军内部,大家互相残杀起来也绝不心慈手软。对于违反天条、禁令的太平军将士,大多数被斩首。对于“反叛通妖”的,更是处以“点天灯”、“五马分尸”极刑。搞得广大太平军成为没有思想感情,没有人身自由,更没有人的尊严的“三无”工具。

诸王之间更是全然不讲情义。如洪秀全与杨秀清内订,不但杀了杨全家,还将杨的部下两万多人统统杀掉。接着又让韦昌辉杀了石达开的全部家属,随后,慑于石达开的威信又杀了韦昌辉。整个内部毫无仁爱信义可言。

太平天国的封建等级之森严,也是史所罕见的。君臣上下之间称呼、服饰等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违者都要受到惩罚。在洪秀全旨准颁行的《幼学诗》中充满“生杀由天子”、“王独操威柄”的帝王思想。洪秀全本人以“朕”自称,自比“太阳”、“日头”。

太平天国还给诸位王排定座次,依次为: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王长兄洪仁发,巨王洪和元,长王洪瑞元,王次兄洪仁达,次王洪锦元,天四驸马黄栋梁,天西驸马黄文胜,西王父蒋万兴,南王冯云山,等等,说明太平天国十分讲究上下尊卑。官员朝见天王时必须下跪三呼“万岁”,见王爵则要下跪三呼“千岁”。当诸王外出时,所有官民都必须回避或跪在道路两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倘若有继续步行者则斩无赦,一些高官也因此受到惩罚。

太平天国的王爷数量之巨也是空前绝后的。太平天国前期共封了5个对起义和建朝有过贡献的外姓王。到了后期,洪秀全给无功、无才、无德的洪氏族人大肆封王,引起他人的强烈不满,互相攀比,纷纷要求封王。几个王兄更是仗势卖官鬻爵,随便滥封。结果,总共封了2700多个王,形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特权阶层,大大加重了平民百姓的负担。

这些被封的大大小小洪家王爷成为京城一霸。尤其是当了“京内又正总鉴”的信王洪仁发、“御林兵马哥”勇王洪仁达为首的洪氏家族王党,总揽朝政,横行天京。如他们规定进出城门的人须持“洪氏票”进出。

结果,有一次忠王李秀成出城调兵也得拿出10万两银子的买路钱才得出城。又如在天京陷入最后一次重围前,朝中有人建议提前购运粮食回京储备,以备战时之需。但由于进出城门的“洪氏票”价格昂贵,运粮回来后须交纳重税,运粮无利可图,贩运粮食的人不肯去购粮,以致后来天京被围后出现粮荒。此时,洪秀全号召军民吃草,美其名曰“甜露”。他本人就是因吃草生病,无药医治而死(有的记载是服毒自尽)。

不但滥封王,太平天国的各王、从高官到基层官员如两司马都世袭,打破了封建统治者只袭爵位不袭职位的惯例,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些受封为王的人得到封号后,立即修王府,选美人,办仪仗。至今浙江还流传说,侍王李世贤出门坐54人抬的龙凤黄轿,轿上可以召集部下开会。王爷轿舆所到之处,小官和军民百姓都要回避,回避不及的要就地低首下跪迎送,如果不小心撞了仪仗,轻则杖责,重则斩首。因为当时王爷太多,百姓们迎不胜迎,遂流传出民谣:“王爷遍地走,小民泪直流。”

《红楼梦》中,探春说过一句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唯有从其内部杀死,才是死透了。太平天国就是如此,它不是被清军所灭,而是自己从内部烂死的。

下一篇:西晋灭亡
上一篇:202012081521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