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有必要吗-古人懂“胎教”吗?

2022-11-13 02:56:13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22

胎教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的汉朝时期,那时胎教的基本含义是孕妇必须遵守的道德以及行为规范。那么胎教有必要吗

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容易受到孕妇情绪和言行的影响,所以孕妇必须谨遵礼仪,给胎儿带来积极的影响。在《大戴礼记・保傅》中记载:“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

西周时期,据刘向《列女传》中记载,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在妊娠期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意思是说,太任怀孕时,从来不看邪恶的东西,不听淫乱的声音,不说狂傲的话,这就是在行胎教。

“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就是说文王从一生下来就非常聪明,“教之以一而识百”,这是太任运用胎教的原因。

在贾谊《新书•胎教》篇中也有记载:“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意思是说周成王的母亲怀孕时,保持良好的站姿,站立的时候不把重心倾斜在一边,保持良好的坐姿,坐的时候不歪斜,笑但不放声喧哗,独处时也不懈怠放任,即使发怒了也不骂人等,周成王的母亲总是用礼教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为的是给腹中的胎儿带来积极的影响。由此可见,古人已经懂得了用胎教来影响孩子。

下一篇:伤寒杂病论历史地位-伤寒杂病论的地位和意义
上一篇:刮痧治疗疾病的原理-刮痧为什么可以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