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泥鳅有哪些品种

2022-11-13 02:26:27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6

人工养殖泥鳅是很好的致富门路,但是不同品种的泥鳅,它们生长速度不同,养殖收益也就不同。常见的泥鳅有哪些品种?我们通常见到的泥鳅有以下几种:真泥鳅、沙鳅、花鳅、长薄鳅、带纹沙鳅、大鳞副泥鳅等。这几种都是有养殖价值的泥鳅,养殖者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的资源条件选择养殖。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多以养殖真泥鳅为主。

真泥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泥鳅,经济价值较高,最适于养殖,具体特征在前面已经讲述。

沙鳅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吻长而尖。口须3对,体背有方形褐色斑点。体侧有两列纵连的褐色斑点,其中下列较大而明显。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各鳍均有黄白相间条纹。尾柄较低。体长12厘米以下。

花鳅又名大斑花鳅,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各水系的浅水区。体长形,4〜8厘米,侧扁。唇厚。有口须4对,有眼下刺,其基部为双叉形。侧线侧中位。腹侧白色。鳍淡黄色;体侧沿纵轴有6〜9个较大的略呈方形的斑块,背鳍、尾鳍有小黑点,尾鳍基上侧有一亮黑斑。

长薄鳅以底层小鱼为主食,生活于江河中上游水流较急的河滩、溪涧。常集群在水底砂砾间或岩石缝隙中活动。一般个体重1・0〜1.5千克,最大个体可达3千克。生殖期在3〜5月份,卵黏附在砂石上孵化。

带纹沙鳅体长7〜9厘米,最大可达20厘米,体长形,侧扁。头尖锥状,略侧扁。口下位,吻须2对,上颌须1对。背鳍始于体中央稍后,外缘斜直或略凹。体背侧暗绿灰或黄灰色,在体侧上方有12条黑褐色宽横纹;腹侧白色。头背侧有2条暗色纵纹。分布于从黑龙江到长江等水域多沙的江河底层。

大鳞副泥鳅形体较长而侧扁,腹部较浑圆,近圆筒形,头较短。口下位,马蹄形。下唇中央有一小缺口。鼻孔靠近眼。眼下无刺。鲍孔小。头部无鳞,体鳞较泥鳅为大。有须5对,口角一对最长,末端远超过前勰盖骨后缘。胸鳍、腹鳍、臀鳍灰白色,背鳍及尾鳍具黑色小点。分布比较广泛。

下一篇:台湾泥鳅有什么特点是什么
上一篇:泥鳅有什么生殖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