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类别-肥胖的分型

2022-11-13 01:50:5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08

肥胖的类别:现代中医学者对肥胖的分类多按证候分型。全国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将肥胖分为五型,即脾虚痰湿型、胃热湿阻型、肝郁气滞型、脾肾两虚型和阴虚内热型。《中医内科学》则将肥胖分为胃热滞脾证、痰湿内盛证、脾虚不运证、脾肾阳虚证四型。

按体质分型则是近年来运用较多的分类方法。朱燕波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中医体质因素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分析了我国9省市中医体质横断面调查18岁以上人群的数据18805例,结果显示痰湿质者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度较平和质显著增高,气虚质者肥胖的危险度显著增高,证明痰湿质、气虚质是超重和肥胖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王琦教授课题组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和理论研究,将肥胖按体质分为气虚型、痰湿型和痰湿挟瘀型。气虚型肥胖以乏力气短、懒言、动则汗出为主要表现,痰湿型肥胖以困重、身倦、嗜睡为主要表现,痰湿挟瘀型肥胖以健忘、面色晦黯、口唇颜色偏黯为主要表现。

另有学者根据其临床诊疗经验将肥胖分为其他证候类型:肥胖病有虚实。

(1)虚实辨证和特征

根据个体禀赋、体质以及临床表现等的不同,从机体气化功能的角度,结合肥胖的病位在脾胃和中满的病机,认为临床肥胖存在虚、实、虚实夹杂三个证候。

实胖者,多为中焦壅滞,气滞痰阻。临床表现为年龄较小,以青壮年为主,食欲旺盛,不节制饮食,喜欢吃甜食,性格开朗。毛发浓密而有光泽,肥胖程度较轻,腹型肥胖较少,胸围、腹围、臀围不是很大,形体比较匀称,腹部比较坚实,体质较好,精力充沛,苔腻脉滑,各种不适的症状均不明显,各种合并症也较少。

虚胖者,多由于脾肾气虚,“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临床表现为年龄较大,中年人居多,饮水量不是很大,喜好甜食的也不多,情绪不稳定,容易急躁发怒,精神紧张。毛发的浓密程度及光泽度都不是很好,体重指数大,肥胖程度高,而且腹型肥胖多,胸围、腰围、臀围大,腹部松软皮褶厚,体质欠佳,精力较差。临床症状较多,尤其是心慌、胸闷、心悸、腰膝酸软、气短乏力、肢体沉重,以及怕冷热、手脚发凉等多种表现,舌淡苔腻、脉沉,各种合并症多见。

虚实夹杂者,则是上述两种证候的综合体现,临床较为多见,尤其是脾虚痰湿型。《丹溪治法心要》中就明确提出“肥白人多湿”“肥白人必多痰”。

综上所述,认为临床肥胖辨证应该主要遵循两大类型(虚、实)和三大证候(脾肾气虚、气滞痰阻、脾虚痰湿),而且用“虚、实、虚实夹杂”来作为肥胖的辨证要点是言简意赅,易于掌握和实施的。简化了对肥胖的辨证,可以更加简洁、明确地知道临床诊疗。

另外,肥胖产生的根源主要是饮食、运动和情志三方面的失调,而病机是与膏、浊-痰、瘀-毒是密切相关的。膏阻气机,壅滞脏腑;浊入血脉,而生痰瘀;浊邪化热,伤阴耗津;痰瘀化毒,变证百出。过食少动且先天禀赋过盛者多发展为脂人、肉人;先天禀赋不足的人多发展为膏人、脂人。而后天脾胃旺盛者膏难化浊,多为实胖,若后天脾胃俱虚则膏易化浊,多见虚胖。即膏人多虚,肉人多实;因虚致膏,因虚化浊;无虚不成膏,无虚不化浊。虚为疾病导向,是肥胖病情进一步演变的根源。

(2)虚胖、实胖与气化理论

西医学认为单纯性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中医研究肥胖也应当从整个机体的物质与能量代谢的角度考虑,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脏腑。机体的物质与能量代谢,在中医学中认为是气化的作用。气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脾胃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的作用只是气化作用在调节人体营养物质与水液代谢上的具体表现,是狭义的气化作用;而机体的物质与能量代谢的范围比这要广泛,广义的气化包含了气的温煦、推动、防御、固摄作用以及各个脏腑的气的功能。

脂肪(膏脂)在正常人体内也是存在,是构成机体的物质之一,也是由水谷所化生的,是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储备。膏脂的形成主要与人的脾胃功能有着密切关系,脾胃功能,则运化水谷的能力旺盛,才能将大量的食物消化吸收,进而转化为膏脂。李杲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言明:“脾胃俱旺,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明确指出了不论肥胖者饮食多或少,都可能存在“脾实”一一消化吸收功能旺盛的情况。而机体脏腑的各种功能运动将不断地消耗掉储存的膏脂。

正常情况下,膏脂的生成与消耗之间形成一种动态平衡,使机体的膏脂保持在一个适量的状态。如果这个平衡遭到破坏,膏脂生成过多或者消耗过少,则人体膏脂含量就会超常。任何事物过则为害,多余的膏脂储存在体内,影响了机体的正常功能,于是膏脂变成了一种病态产物——痰浊(痰湿)。对于肥胖的个体而言,膏脂的生成过多与消耗过少这两方面的因素可能都存在在身体中,只是以某一方面为主。

不论虚胖、实胖,食欲旺盛是较普遍的,食欲不好的只占少数。但实胖者中好吃甜食者较多,精力充沛,临床不适感少见,说明实胖者肥胖的主要原因是饮食过量;而虚胖者中饮食清淡者比实胖者多,各种临床不适症状多见,易疲劳、怕冷、手脚发凉等症状尤为突出,表明虚胖者气化功能弱,整体功能较差,肥胖原因除了饮食因素外,气化功能减弱也是相当重要的原因。

且肥人多痰湿、多瘀血可以说是中医对肥胖患者特征的基本认识,大多数肥胖者都存在痰湿体质,而且往往痰瘀并见。经研究发现,虚胖者中痰湿、瘀血的表现较实胖者更为突岀,这也表明了虚胖者机体气化功能较弱,津液气化代谢失常;而实胖者,虽然由于饮食过量,体内也有痰湿、瘀血,但机体气化功能尚好,能够代偿性地维持气化津液的代谢,因而临床表现不突出。实胖者偏重于痰浊证,虚胖者偏重于水湿证、水湿偏阴证、痰浊偏阳证,也进一步表明虚胖者用于气化的阳气偏虚。此外,肥胖者发病年龄明显高于实胖者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两类肥胖整体气化功能的强弱区别。

综上所述,单纯性肥胖的实与虚,指的是机体的整体气化功能的强弱,而非单指某一脏腑之气的虚实。

下一篇:2020092714151663
上一篇:注意防雷的安全知识-防雷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