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作者」红岩作者简介20字

2022-10-30 16:04:0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爱问答
热度:133

今天我们来聊聊红岩作者,以下6个关于红岩作者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红岩的作者简介
  • 《红岩》的作者是谁?
  • 《红岩》的作者是谁
  • 《红岩》作者简介
  • 红岩的作者是谁
  • 红岩作者简介 100字
  • 红岩的作者简介

    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罗广斌作家。重庆忠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罗广文的胞弟,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生。1948年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建国后,历任青年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重庆市民主青年联盟副主席。后在重庆市文联专门从事创作。

    杨益言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早年参加革命工作,后被捕囚禁于重庆渣滓洞,出狱后根据其亲身经历写成《红岩》一书。2017年5月19日10点25分,《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逝世,享年92岁。

    拓展资料: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小说把反动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上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辩证地统一起来。"红岩"还是村庄名称,红岩村位于重庆市郊化龙桥附近的“大有农场”内。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

    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

    全书共三十章,《狱中联欢》是从该书的第十六章节选下来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根据这些经历,他们于 1957年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红岩》的作者是谁?

    罗广斌、杨益言。

    罗广斌的父亲是清末秀才,曾任忠县教育局长、四川大学监学、忠县参议长。母亲作过中学校长。他同父异母的长兄罗广文,罗广斌出生于成都忠县,幼时生活优裕,但无纨绔子弟习气。资质聪颖,勤奋好学。

    杨益言(1925年11月18日—2017年5月19日),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

    创作背景:

    《红岩》对反面人物的刻画也很成功。它摒弃了那种从概念出发的简单化、漫画化、脸谱化的写法,而是极力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着重从矛盾冲突、人物关系中去解剖他们的灵魂。

    《红岩》背景广阔,人物众多,斗争错综复杂,但全书章法井然,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小说共30章,前10章,侧重写重庆地下斗争和川北的武装斗争。

    《红岩》的作者是谁

    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

    该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中受刑,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的故事。

    1961年12月,正式出版,此书重印113次,再版2次,册数则超过了一千万。作为红色经典作品,轰动一时。作者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此长篇小说《红岩》,后改编为红色电影《烈火中永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建国初期,为了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罗广斌、杨益言和与他们并肩战斗过的刘德彬三个人共同把他们在狱中与敌人斗争的切身经历写出来。

    1950年7月1日开始在重庆《大众文艺》上发表三人合作的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后华东、华南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单行本。

    1958年又在《红旗飘飘》上发表了三人合作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在此基础上,罗广斌和杨益言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红岩》。

    小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并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内外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赢得了巨大声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岩

    《红岩》作者简介

    罗广斌(1924-1967),作家。重庆忠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罗广文的胞弟,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生。1948年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建国后,历任青年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重庆市民主青年联盟副主席。后在重庆市文联专门从事创作。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长篇小说《红岩》。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跳楼自杀。

    杨益言(1925.11.18——2017.05.19),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早年参加革命工作,后被捕囚禁于重庆渣滓洞,出狱后根据其亲身经历写成《红岩》一书。2017年5月19日10点25分,杨益言逝世,享年92岁。

    扩展资料:

    罗广斌生平经历

    因长篇小说《红岩》在全国的巨大影响,罗广斌作为作者之一,又是重庆“11.27”大屠杀幸存者,自然而然也成为青年们崇拜的英雄。但是那时他的日子并不推选他为访日代表,被重庆市某些人以“历史问题有个别疑点”为由否决;第二年共青团召开九大准备安排他为团中央委员候选人,也因同样理由被否决。在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年代,罗广斌当年在大屠杀之夜从狱中脱险的经历,正好构成了让人不放心的历史疑点。因此罗广斌在文革之前心情是压抑的。

    当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为口号的文化大革命发动起来之时,他立即被那种“造反精神”所鼓动,所感召。他成为重庆最早的造反派之一。这也是他的悲剧人生的开始。1948年由于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被囚于重庆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1949年11月27日在敌人大屠杀时从白公馆越狱脱险。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烈士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兼统战部长。

    曾与刘德彬、杨益言合写《在烈火中永生》等小说。1958-1961年与杨益言合著长篇小说《红岩》,小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深受读者喜爱,先后发行350万册,并翻译成英、法、俄、日等19种外文发行。“文化大革命”中该书被诬蔑为“叛徒文学”成为禁书,1967年2月5日,红卫兵闯入罗广斌家将其绑架,5天后罗广斌在关押地坠楼身亡,时年43岁。

    杨益言人物生平

    原籍四川省武胜县,1925年11月18日生于重庆。

    1937年起在武胜县初中学习。

    1940年到重庆北碚兼善中学读高中。

    1944年考取同济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到上海读书。

    1948年初因参加反美反蒋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并遭缉捕。被释放后回四川,执教于重庆中国铅笔厂职工夜校。8月被特务逮捕,囚禁在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集中营。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参加了重庆“一一"二七被难烈士追悼会”和“三"三一惨案纪念会”的筹办工作。

    建国初期,为了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罗广斌、杨益言和与他们并肩战斗过的刘德彬三个人共同把他们在狱中与敌人斗争的切身经历写出来。

    从1950年4月起在重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市委工作,先后任科长、办公室主任、常委等职;1950年7月1日开始在重庆《大众文艺》上发表三人合作的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后华东、华南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单行本。

    1958年又在《红旗飘飘》上发表了三人合作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在此基础上,罗广斌和杨益言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红岩》。小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并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内外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赢得了巨大声誉。“文革”中该书被诬蔑为“叛徒文学”成为禁书,作者亦备受摧残。罗广斌和杨益言在“文革”爆发后受到残酷迫害,其中作者之一罗广斌于1967年2月含冤去世。“文革”结束后小说重新出版发行。

    196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四川省重庆文联专业作家。

    1979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

    1980年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

    2017年5月19日10点25分,杨益言逝世,享年92岁。

    罗广斌家庭概况

    罗广斌出生在成都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祖父是川东忠县的贫农兼木匠,父亲十九岁中秀才,科举制度废除后,被保送进入成都东洋学堂。罗广斌出世时,父亲在川大法学院任训导,毕业于法政学校的母亲,在高等法院工作,父母均系国民党员。大哥罗广文早年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回国后参加国民党军队,是国民党第七编练区司令,统率17万大军,负有国民党西南防务重责。罗家声势显赫,田产富庶,在洪雅县每年收入过千石,成都收入约百石,另有房产三处。罗广斌从小生活在非常优裕的环境中,被家人溺爱,未尝过生活的愁苦滋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广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益言

    红岩的作者是谁

    1、《红岩》作者是罗广斌和杨益言。

    2、作品简介

    《红岩》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它主要叙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

    3、作者简介

    罗广斌(1924--1967年),四川成都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并利用其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狱中坚持斗争,拒绝其兄罗广文(蒋介石嫡系,国民党第15兵团司令)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解放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等职,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工作,是《红岩》小说主创人之一。1967年被诬为叛徒,迫害致死。

    杨益言(1925-),四川武胜县人。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工作,先后 任科长、办公室主任、常委等职。196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四川省重庆文联专业作家。1979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80年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

    红岩作者简介 100字

    红岩作者分别是罗广斌、杨益言。罗广斌,重庆忠县人。著名作家。长篇小说《红岩》作者之一。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罗广文的胞弟,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生。

    杨益言(1925.11.18——2017.05.19),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早年参加革命工作,后被捕囚禁于重庆渣滓洞,出狱后根据其亲身经历写成《红岩》一书。

    扩展资料

    《红岩》该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中受刑,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的故事。

    《红岩》这一神品般的小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最高度的概括。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红岩》小说中的很多素材都是取自真人真事。我们不能否认,艺术的东西有些可能要比生活的真实更完美一些,但当真实地接触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先烈斗争史实材料时,不能不承认没有夸大的真实很多时候要比加工过的艺术更具冲击力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红岩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红岩作者」红岩作者简介20字》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下一篇:「元宵节又称什么节」元宵节又称为什么节
    上一篇:「特仑苏是什么」特伦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