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魏文帝是指谁

2022-10-30 13:54:3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五星用户
热度:89

今天我们来聊聊魏文帝,以下6个关于魏文帝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魏文帝是谁
  • 魏文帝是谁?
  • 魏文帝是谁?
  • 古代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是谁啊?
  • 历史上的曹丕是个什么样的人
  • 魏文帝曹丕简介 历史上的曹丕是怎么死的
  • 魏文帝是谁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他的母亲是武宣皇后卞夫人。他

    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累迁五官中郎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成为魏国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即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制定实施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魏文帝是谁?

    魏文帝 曹丕(187~226)三国时期魏国君主,庙号世祖(魏世祖),谥号文皇帝(魏文帝)。政治家、文学家。字子桓。沛国谯县(今亳州谯城)人。曹操次子。自幼善骑射,好击剑,常从曹操征战。汉献帝建安年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后立为魏王世子,镇守邺城,常从诸生宴游为乐。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为丞相、魏王,不久代汉称帝,史称魏文帝,在位七年去世。曹丕喜好文学,八岁能着文,有异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集二十三卷、《典论》五卷、《列异志》三卷,今多散失。明人编有《魏文帝集》,与曹操集、曹植集合称《三曹集》。

    在争夺继承权问题上处心积虑,战胜了文才更胜一筹的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曹操逝世后,曹丕继位成为魏王,以不参加葬礼之罪逼弟弟曹植写下七步诗,险些将其杀害,又顺利夺下弟弟曹彰的兵权,坐稳了魏王之位。不久,曹丕逼汉献帝让位,,代汉称帝,为魏国开国皇帝。刘备伐吴时,曹丕看出刘备要失败,但不听谋士之言,偏要坐山观虎斗,事后又起兵伐吴,结果被徐盛火攻击败。回洛阳后,曹丕大病,临终前托付曹睿给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

    陈寿评曰: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魏文帝是谁?

    魏文帝一般指曹丕。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古代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是谁啊?

    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魏文帝),葬于首阳陵。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八岁,即能为文。多技艺,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太子。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他积极调节曹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果断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当年十月,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自立为皇帝。定国号为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下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权力;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提倡节俭、薄葬,预作《终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曹丕的一些措施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然而在军事才华上他远不能和父亲曹操相比,几次伐吴均无功而返。曹丕爱好文学,并有相当高的成就。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较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上的曹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曹丕是一位绅士

    当年曹植争储失败,后来又屡屡醉酒狂悖辱骂监国使者,朝堂之上企图迎合文帝而对曹植落井下石的弹劾数不胜数,曹丕想动他易如反掌,却终究没有下手,反而给曹植加封地,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还和弟弟见面。

    不仅对兄弟如此,对待曾经的汉献帝刘协他也做的仁至义尽,他奉汉献帝为山阳公,而且四个儿子全部封侯,等于说汉献帝除了没有皇帝称号,和以前根本没有两样,甚至过得更幸福,毕竟山阳国彻底成了他自己的地盘,所以汉献帝得以寿终,比曹丕还晚死八年,并非上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害死了汉献帝。

    二、曹丕是一位文学家

    虽然曹丕在文学上的成就可能并无其父与其弟那样炫目,但三曹同时位列“建安七子”就说明曹丕也是文采斐然,而且如果单从作品上论,他可能还要胜过老爸和弟弟。

    首先他写了中国第一部批评著作《典论》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还创作了28篇赋,其中有序者达到16篇;他写的散文也非常具有文学价值,不仅涉及的题材丰富所含事物面广,而且在体现行情性方面也是情感充沛。

    三、曹丕是一位有抱负的政治家

    曹丕在位时间不长,只有7年,但却做了几件大事:

    1、是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

    2、是集中皇权,曹丕称帝之后,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还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

    3、是全力整肃朝纲,颁布《日食勿劾太尉诏》,摒弃无辜归咎股肱大臣的弊端;

    4、是继续推行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

    5、是下令恢复太学,设立九品中正制,缓和了和世家大族的矛盾。

    扩展资料:

    曹丕(187年-226年),曹操与卞夫人生的长子。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在我国历史上声名赫赫,成就主要是在文学上,与其父亲及弟弟曹植并称“三曹”,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的“建安文学”,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

    在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逼迫汉献帝让出帝位,结束汉朝400余年历史,建立魏国。

    曹丕建立魏国后,执政七年间,专注于内政,他和其父亲曹操一样,知道治国安民,人才是头等重要的,他下令广征天下德才兼备之士。同时,他大修孔庙,恢复太学,设立“春秋谷梁”博士,为国家长久之计。曹丕还接受东汉末年后妃及外戚专权乱政的教训,他立下规矩:后妃不得干政,群臣有事不得上奏太后,后宫亲属也不得出任辅政。

    曹丕对国政打理的非常好,可是他对自己的兄弟藩王们却控制的极为严格。他封给兄弟们的郡地大多贫瘠,人口稀少,军力极弱,并设专官监督。还不准他们私自聚会,出猎也不准离开首邑三十里。他的弟弟任城王曹彰,智勇双全,被曹丕趁机毒死,气的其母亲大骂他,并说敢动曹植的话,就和他拼命。之后曹丕没有再谋害别的兄弟,只是一直严加防备。由于曹丕自残手足,使自己成了孤家寡人,给以后的司马父子的篡权留下了机会。

    东汉末年的战事频繁,老百姓们生活的水深火热,曹丕在称帝后立即实行与民生息的政策,轻徭薄赋,鼓励生产,他统治的中原大部居民都能够安居乐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丕

    魏文帝曹丕简介 历史上的曹丕是怎么死的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魏文帝」魏文帝是指谁》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下一篇:「什么是篮板球」什么是篮板球
    上一篇:「扶苏简介」秦朝扶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