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经七书是哪几本书

2022-02-28 12:26:01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80
《武经七书》是中国宋代官方校刊颁行的兵法丛书和军事教科书。

武经七书是哪几本书

《武经七书》是中国宋代官方校刊颁行的兵法丛书和军事教科书。

宋神宗于熙宁五年(1072)六月,继宋仁宗之后重新开设“武学”(军事学校)。

为了适应教学和军事训练的需要,元丰三年(1080)四月,宋神宗诏命国子监司业朱服等人“校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靖问对》等书,镂版行之”。

校定后的七部兵书共25卷,于元丰年间(1078~1085)刊行,统称《武经七书》,以之考选武举和教学。孙子兵法《孙子》,又称《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和《吴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兵书,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书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

吴子《吴子》又称《吴子兵法》、《吴起兵法》,是一部兵法著作。提出以治为胜,赏罚严明,主张在军队实行“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严不可犯”。提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主张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士卒掌握各种作战本领,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

司马法《司马法》又称《司马兵法》、《司马穰苴兵法》。相传是姜子牙所写。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战国初期齐威王命令大臣追述古代的司马兵法,同时也把春秋末期齐景公时的将军司马穰苴的兵法附入其中。

尉缭子《尉缭子》一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梁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三略《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的一本著名兵书。原名《黄石公记》。旧题黄石公撰。学者一般认为此书是后人托名伪作,其真实作者已不可考,认为大约成书于西汉末年。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

六韬《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旧题周朝的姜尚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又称《李卫公问对》,简称《唐李问对》。旧题李靖所撰。由于新旧唐书都没有此书的记载,所以许多人怀疑此书是伪作。北宋陈师道等认为是宋人阮逸伪托,元朝马端临则认为是宋神宗熙宁年间王震等人所校正。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是熟悉唐太宗、李靖的思想的人根据他们的言论所编写的,系唐太宗李世民与卫国公李靖多次谈兵的言论辑录,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军制、阵法、训练、边防诸问题,但主要讨论作战指挥。

下一篇:ppc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煮腊八粥什么时候放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