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上火吗(吃荔枝为什么容易“上火”?)

2022-10-03 02:26:4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2

荔枝上火吗(吃荔枝为什么容易“上火”?)

这个夏天,荔枝的日子一点都不好过。

日前,一篇网文《空腹吃荔枝10个孩子逝世亡!医生的呼吁为所有人敲响警钟!》在社交网络上刷屏,将荔枝推至舆论的漩涡中心。文章提到,空腹吃大批荔枝可能会“中毒”,严重者可能会致逝世。

尽管后来专家证明,“荔枝病”本质是空腹食用大批荔枝后导致的突发性低血糖,患者仅需口服糖水即可缓解症状,但是有关荔枝的“负面信息”仍在社交媒体上连续发酵。

在坊间,上至七八十岁老叟,下至三四岁垂髫,无人不知荔枝的“火气大”。荔枝吃多了会上火成为共鸣,但这一说法毕竟有无科学根据?

Plus君将和大家讲述荔枝的上火故事,从现代医学角度切入,说明上火的机理,厘清荔枝与上火之间的关系,给这一民间说法盖上“科学的印章”。

一个荔枝三把火?

千年来,多少文资源网人不吝溢美之词,为荔枝“点赞”:“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与此同时,在民间,荔枝“火气”很大也是无人不知。在岭南地域,“荔枝吃多会上火”“一个荔枝三把火”的说法更是深刻人心。

荔枝的“性格”当真如此火爆吗?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副主任钟德钰表现,“荔枝吃多会上火”这一说法有道理,但不科学。部分人在过度食用荔枝后,确切会发生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荔枝与上火之间关系扑朔迷离,暗昧不清。

事实上,上火是老百姓用来区分疾病的一种粗浅的分类法。在过去,由于现代医学发展落伍,人类对疾病的认知尚不明朗,会将很多症状划入上火的名下。

不夸大地说,上火是个家喻户晓的“医疗词汇”。它常以牙龈出血、口腔溃疡、嘴角起泡、便秘等名号,涌现在日常生涯中,听得见、看得到却始终摸不清内情。

后来,上火被纳入了中医学。在中医热证领域内,“火”可分为“实火”和“虚火”两大类,临床的上火类型有“心火”和“肝火”。对付上火的方法是“祛火”,即中医的清热泻火法,可服用滋阴、清热、解毒消肿药物。

可这些叙述局限于宏观上,缺乏客观的理化指标来鉴定。究竟,在医学界,引起上火状态的疾病可能多达数百种。

众所周知,牙龈出血几乎是上火的代名词。然而,目前公认的牙龈出血重要是牙周疾病造成的,牙周疾病的最重要致病因素是口腔微生物。

事实上,口腔是一个有菌环境,干净的牙齿表面被一层唾液薄膜所笼罩,各种各样的细菌就会在这层薄膜上“安家落户”,逐渐成熟强大,形成牙菌斑。

牙菌斑里的细菌代谢会发生许多种有害物资,刺激牙龈组织发生炎症。在炎症状况下,牙龈充血软弱,稍受刺激,就会出血。

同理,现代医学已证明,嘴角、舌头起泡不是“火气”累积,而是单纯疱疹病毒沾染的成果。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全球50岁以下的人至少有67%沾染了这种病毒。

在现代医学坐标系中,以往只能用上火来标志的疾病有了新的坐标,如牙龈出血是牙周疾病,嘴角、舌头起泡是病毒沾染,便秘可能是肠道蠕动力不足导致。

如果这些症状都不属于上火,那荔枝岂非是吃了哑巴亏吗?可科学证明发明,荔枝并不是清白无辜的。

上火是炎症的近义词

曾有不少人对荔枝和上火的关系做过研讨,却始终存在疑问。想要懂得荔枝和上火之间的关系,就必需在现代医学版图上,给上火找到一个对应症状。

荔枝与上火之间的关系毕竟是如何?不少人曾对此做过研讨,旨在说明个中玄机。

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写道:“荔枝气息纯阳,其性微热。鲜者食多,即龈肿口痛也。”从中医理论上说,荔枝引起上火重要与“性温”相干。

但中药和食物中的“性”“味”比拟庞杂,现代医学还不能完整说明荔枝“温”的性质。

也有人表达过一种观点:“荔枝吃多会上火”是因为高糖度。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人员周亦川曾在接收媒体采访时表现,人的口腔内含有大批细菌,它们与口腔免疫体系相互反抗,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但若大批糖分涌入口腔,那人体的免疫力会降低,口腔细菌趁机“揭竿而起”,本来平衡局势就会被打破。

相干媒体曾报道过,人的口腔表面有层黏膜,在黏膜下的结缔组织中,有众多分泌唾液的涎腺,它们对口腔中渗透压的变更非常敏感。一旦吃下偏甜的食物,局部的渗透压增高,会导致口腔黏膜中的细胞脱水,形成炎症反响,口腔溃疡随之而来。

但这一说法在网络上也备受质疑。既然糖分是决议上火的症结,那甘蔗作为“败火”的代表,难道是因为甜度不够?

显然不是。研讨数据表明,甘蔗的总糖含量在100g—200g/kg,荔枝的总糖含量在100g—150g/kg,两者的糖含量不相高低。不仅如此,甘蔗荔枝的糖成分均以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成分相差不大。

如此看来,“糖度是引起上火的原因”的说法也不完整准确。一时光,关于“荔枝吃多会上火”的研讨陷入了逝世胡同。

想要冲破研讨瓶颈,症结是能否在现代医学的版图中,找到上火的对应物。

多年来,医学界对上火机理的研讨从未中止过。一种主流观点以为,上火是炎症的近义词。2008年,研讨者从治疗角度上切入,论证了掌握上火的症状可通过克制促炎因子前列腺素(PGE2)产量;2011年,研讨者曾从症状的角度切入,论证了炎症与上火的类似性,均以红肿、热痛为主。

在科学上,炎症发生是一个极庞杂的生理进程,其中有两大症结因素:分离是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炎症细胞被激活后,会释放大批的炎症因子,炎症因子为表“感恩”,会进资源网一步刺激炎症细胞,让更多炎症因子有机遇冒头,周而复始,形成循环。

2014年,上火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张“科学名片”——那时,中国多家医学院结合开展一项对上火机理的研讨,他们在论文中是这样定义上火的:

在遗传背景下,各种刺激物涌入导致人体内环境产生变更,引发能量代谢杂乱,进而损伤黏膜上皮细胞,使得本来用于调节葡萄糖平衡的症结分子AMPK活性降低,黏膜免疫体系才能降低,导致促炎因子分泌增多,继发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沾染,局部产生炎症反响。

简而言之,上火是炎症的一种表示,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响。所以,吃荔枝会上火,从现代医学角度上来说,可能是触发了炎症。

若该说法成立,那促炎物资是什么?在人体内,它们的运动轨迹是什么?

水溶性蛋白——吃荔枝上火的“真凶”

早在2002年,研讨者发明,荔枝中能引起炎症因子释放的是水溶性提取物。十多年后,华中农业大学园艺学博士生闫慧清应用细胞模型,筛选出了柑橘中的上火物资——水溶性蛋白,“柑橘吃多会上火”的谜题有了答案。受此启示,华中农业大学2015届园艺学硕士研讨生王小丽料想,荔枝中是否存在某一种水溶性蛋白能促炎?

彼时,王小丽正在预备硕士论文,课题是找到荔枝导致人上资源网火背后的科学机理。

循着这样的思路,王小丽开端了试验研讨。在将荔枝去皮除核后榨汁,她在4℃的环境下,分别出上清液,并对它进行冷冻干燥、透析除去其中糖类小分子物资……她的目的只有一个,提取荔枝水溶性蛋白。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细胞培养后,王小丽发明提取的荔枝水溶性蛋白“气场十足”,有才能干扰炎症细胞。那下一步研讨的重点是,验证荔枝水溶性蛋白是如何与炎症介质互动。

这一步研讨症结在于选标志物。王小丽应用了中通量的办法,选择促炎因子IL—1,iNOS,COX—2和抗炎因子HO—1作为标志物,监测它们的mRNA表达程度的变更。

在研讨基因表达的维度中,信使RNA(mRNA)角色相当于“KOL”。科学家会研讨经它翻译蛋白质数目,以此来断定基因表达才能的强弱。如果想知道这些炎症因子有无运动迹象,最直接的方法便是懂得它们的mRNA表达程度。

成果不负所望。在荔枝水溶性蛋白面前,这些藏于巨噬细胞中的促炎因子变得“躁动”,纷纭进步在转录程度上的表达,前列腺素E2的产量猛增,就连平时“高冷”的抗炎因子HO—1也开端行为,克制促炎因子的基因表达,两种因子在人体内“打架”,“吵得不可开交”。

若两者势均力敌,那促炎因子无法在人体内“横行霸道”,人体安全就有保障,因为抗炎反响会阻拦局部炎症向体系性炎症或癌症发展。

试验实质上是一场“缉凶”行为,研讨者是侦察。在肯定了荔枝中含有促炎蛋白后,王小丽必需弄清晰,毕竟哪些蛋白才是引诱炎症的“幕后黑手”。

此时,质谱仪的涌现推进了“案件”的进展。这是一种能深刻研讨蛋白质的仪器。只要它一照耀,本来躲在暗中的蛋白质会卸下假装,露出真实模样。谁是“凶手”、谁清白无辜,一览无遗。在圈定19种活泼蛋白后,王小丽深刻发掘蛋白的成分,经过多次比对后,最终揪出了3个“元凶”:14—3—3样蛋白GF14、14—3—3样蛋白GF14、14—3—3样GF14。

事已至此,本相大白。14—3—3蛋白家族3名成员是引诱炎症发生的“幕后黑手”。此前科学研讨表明,14—3—3蛋白家族调控着众多的生理运动,如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代谢以及细胞侵袭等。在人类的性命中,这个蛋白家族的主要性不言而喻。


下一篇:中元节的由来(中元节的由来是什么?)
上一篇:南城旅游景点大全(江西抚州南城县四个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