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史是谁(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史的是 ?)

2022-10-02 13:13:39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99

诗史是谁(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史的是  ?)



只要是接收过责任教导的中国人,都背诵过杜甫的诗。他的诗歌不同于杜牧的豪迈,也不同于李白的浪漫,充斥着现实主义的颜色。杜甫尚存活于世时,他的诗歌便被人称作“诗史”。因为,它记载着唐朝从强大转为衰败的进程。更难得宝贵的是,它记载着正史少有的民间小人物,在大时期的茫然、苦楚、无奈。


盛唐的开放、自由


或许文人都热爱旅游,杜甫也不例外。他在十九岁的时候,出游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二十岁的时候,漫游吴越(今江浙沪地域),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认为玩够的杜甫回巩县加入“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加入进士测验,成果不幸落第。


现代人很爱好拿李白、杜甫PK,但这二人是好友

但是,杜甫本人也不认为意,借着父亲是兖州司马的方便,他出发前往兖州省亲,顺便一路游山玩水。也是在这时,他写下了《壮游》,是所谓“放纵齐赵间,裘马颇轻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傍”。我们可以看出,年青时的杜甫对仕途并不很在意,他最关怀的是如何游玩,每天过着骑马、打猎、唱歌的生涯,羡煞许多当代文青。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杜甫返回洛阳,并在首阳山下安家,还娶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为妻。4年后,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为梁宋之游。在游玩期间,杜甫写下了《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表达了他对李白的友谊。


【《晩笑堂竹荘画传》中的杜甫画像】

值得一提的是,杜甫能这么轻松写意地游山玩水,与他官宦子弟的身份脱不了干系。唐朝人非常钟爱网格化管理,今天复原的长安城就是个中典范——什么区域负责什么工作;什么阶级的人能住什么街道;什么样的地点能够做什么样的生意。一切的一切都清清晰楚明明确白,十分便利官府进行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这种方便,唐朝严厉限制人口随便流动,哪怕是长安各个区(当时称之为坊)之间都无法随便走动。每天晚上,各个坊之间的通道都要关闭,大门全体上锁。卫兵们会加班加点地巡逻,如果有人违背“宵禁”随便走动,士兵有权将其拘捕。


【唐朝的格式图,方方正正的计划十分便于管理】

首都尚且如此,处所更不用提。所有出行的人,都须要在官府处办理“通关文牒”,没有朝廷命官的盖章,守关将士基本不会放行。所以,唐玄奘去西域,须要靠“偷渡”,如果不是高昌国王力保,我们可能看不到《西游记》。


杜甫能够随便出游,与他父亲的作为官员的身份分不开关系,各地官员不会在这种小事上得罪同僚。杜甫去各地开“通关文牒”,自然一路绿灯,所到之处畅通无阻。


踏青的唐人


不过,等到杜甫“玩累”时,他已经30多岁,按古人的尺度已然步入中老年。父亲的年纪已高,家中还有妻儿须要赡养。时光已经决议不再眷顾这个巨大的诗人。杜甫只好前往长安赶考,这也是他悲剧的开始。


天宝年间的黑暗


在许多人心中,安史之乱前的唐朝,充斥着美妙、光亮;安史之乱后的唐擦,战乱、失望。这并不完整准确,至少在天宝时代,社会已经逐渐变黑。权臣李林甫长期操纵朝政,谢绝一切挑衅者。他应用唐玄宗晚年精神降低的空档,操纵朝政,声称“野无遗贤”。这导致杜甫那一届士子全体落第。无奈的杜甫只好委身给权贵,获得持续在长安生存的权力。整整6年,杜甫就靠着世家的打赏生涯,直到写出《大礼赋》才得以进入玄宗的视野。可是,因为李林甫的阻拦,杜甫又一次失败。直到天宝14年,才得授一个河西尉的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官职,称“不作河西尉,悲凉为折腰”。


【杜甫的一生,算是毁在李林甫手里】

于是,朝廷将其改任为右卫率府兵曹从军。这个官职听上去很高端,其实只是管理仓库的小官。迫于生计的杜甫只好接收这个官职。11月,回家省亲的杜甫听闻儿子竟然被活活饿逝世,悲从中来,将10年的见闻用诗歌的情势写下,即赫赫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值得一提的是,李林甫并非故意针对杜甫,他也不是传统史书中,完整没有能力,全靠魅上的小人。李林甫本人文化水准不高(相对李杜之类的大文豪),但是在治理国度上,有他自己的系统和逻辑。比如颇具争议的征募胡人,让安禄山做大,却也造就了仆固怀恩、李光弼、高仙芝等忠于唐朝的名将。虽然,在当时,遭到了李白等在野文人的嘲讽。可是,客观上,征募外族的成本远比征募汉人低廉,极大地下降了唐朝的军事开支。否则,49万边防军,足以让唐朝的财政破产资源网。玄宗时代的武功,也离不开那些外族将领的支撑,包含安禄山的战绩。从这方面解读,李林甫称得上“成也是他,败也是他”。


【盛唐的军队指挥官,一般是胡人,尤其是西北军】

而李林甫对李白、杜甫等人的打压,未必是出于“嫉贤妒能”。更有可能是“实干派”对“清流”的本能厌恶。前者以为后者文采出众不假,但是不会治理国度,只能去做微末的工作;后者则以为前者尸位素餐,做出许多不道德之事,乃是国度蛀虫。双方的关系就像《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与纪晓岚的关系一样,属于不可折衷的路线之争。


战乱与流离


李林甫逝世后,杨国忠上位。相比奸诈却不失为实干家的李林甫,杨国忠的才能和人品都极端低下。安禄山在李林甫在世时,经常半夜惊醒,嘟囔着“我要逝世了”。相比之下,杨国忠完整没有才华不说,还试图压迫安禄山。最终,两个人的抵触升级成一场让全国由盛转衰的叛乱。


【安禄山是粟特人,但是更多粟特人站唐军】


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叛军就胜利攻陷潼关。唐玄宗急忙流亡成都。次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唐肃宗。在此之前,杜甫已经举家逃往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立即在8月只身北上,盘算去灵武投靠唐肃宗。惋惜,他在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一同被俘的王维与杜甫一起被严加看管。也是在此时,杜甫目睹国度的残破以及战斗的伤痛,百感交集之下,写下了《春望》、《哀江头》、《哀王孙》等著名诗篇。




值得讥讽的是,杜甫因早年被李林甫打压之故,官职很小,叛军因此没有囚资源网禁他。当郭子仪的部队来到长安北部,杜甫便偷偷地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立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凤翔)投靠肃宗。史书记录,刚见到唐肃宗的杜甫衣衫褴褛,穿着麻鞋,甚至连袖子都没了一半,赤裸着肘部十分狼狈。


唐肃宗对此十分激动,授予他左拾遗的职位,从八品。此后,杜甫就多了一个杜拾遗的称号。惋惜,事实证明杜甫确切不会做官。没过多久,就因房琯事件被连累罢官,贬去华州,当司功从军,从此永远分开中央朝廷。


【很多人认为叛军残酷,唐军仁义,可那是错觉】

恰逢此时,郭子仪的大军在邺城战斗中失利。损兵折将的唐军下令,大肆抓捕壮丁参军。杜甫就沿途所见所感,写成有名的组诗“三吏”“三别”,即《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这些底层人民并不在意谁是统治者,也不在意叛军和唐军谁能获得最终成功,可是一切的苦难都要他们去承担。正是认识到这点,杜甫决议彻底废弃官身。7月,他便辞去司功从军的职务,开端了漫长的流落生活。


【安史之乱中的双方都不算“仁义之师”】

艰难岁月


杜甫辞官后,携家属前往秦州。用他自己的话描写,这段岁月属于“支离东北风尘际,流浪西南天地间”。短短3月,杜甫就无法在秦州支持下去了。他资源网又一次携带全家老小,南下同谷(今甘肃成),想要在这里改良生涯。却不料,在同谷的生存状态非但没有好转,反而陷入前所未有的绝境之中。杜甫在饥寒交迫中写下“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无奈之下,杜甫又一次携带家属迁徙。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巴蜀。时任成都尹的严武是杜甫的好友,在他的救济下,杜甫一家终于从贫困生涯中解放出来。上元元年(760年)春,杜甫一家在亲友们的赞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即为有名的成都杜甫草堂,杜甫送严武入朝至绵州(今四川绵阳)。因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叛乱,被迫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阆州(今四川阆中)一带。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朝廷召他为补京兆功曹,他却不去任职。二年正月,严武再任职成都,几次写信愿望杜甫回来。六月,严武表荐杜甫为节度顾问、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又称“杜工部”。


【成都杜甫草堂】

终焉


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退出严武的幕府。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附退出官场。携带家人四处旅游,还在夔州近两年,写诗四百余首。最后,他于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世在湘江舟中,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的一生坎坷无比,但又十分出色。中国的官方史料。一般不会记载底层人民的生涯。所以,现代人研讨古代人的生涯,通常要看文人的诗歌与笔记。杜甫的活泼时光,正好跨处于盛唐与中唐之间。他既阅历过开元的繁华,也被天宝的官场“教做人”,还蒙受过安史之乱的苦楚。他的诗歌也因此被称为“诗史”,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文采,更因为诗歌中包括的内容。


下一篇: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上一篇:碱性食物有哪些(哪些是碱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