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射 (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2023-02-23 14:57:0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0

日射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日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前两句描写春景:明媚阳光映射于纱窗上,春风撼响门扉,后两句描写女主人公仍置身于空寂的庭园中,重门掩闭,回廊四合,除了碧鹦鹉红蔷薇,别无伴侣。 这首抒情诗致力于用环境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通篇色彩鲜丽而情味凄冷,以丽笔写哀思,有冷暖相形之妙,这种“尽在不言中”的表现手法,正体现了诗人婉曲达意的独特作风。

作品名称

《日射》

作者

李商隐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处

《全唐诗》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日射

唐代:李商隐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1]

创作背景

李商隐一生创作了许多无题诗,不少托物寄慨,寓有深隐之意。 这首诗诗旨是否别有所属,后人也有不同说法。 李商隐守母丧期间移家永乐县的时候,李商隐自述此时“遁迹邱园,前耕后饷”或许因“怅恨失职居家”(叶葱奇《李商隐诗集疏注》)与朝廷相隔而寥落寂寞,于是以诗寓意,创作此诗寄托身世之感,如此只作聊备一说而已。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撼:撼动。 扉:门扇。

⑵香罗:对手帕的美称。 罗,丝织品。 春事:春光,喻青春年华。 违:辜负。

⑶回廊:曲折回绕的长廊。 合:围。 掩:遮蔽。

⑷碧鹦鹉:青碧色的鹦鹉。

白话译文

阳光照射到纱窗上,春风叩响了门扉,无聊赖地搓弄着香罗帕,愁看春光匆匆如流水。

空落落的庭院回廊四合,锁满了一园寂寞,只有一只绿鹦鹉,面对着盛开的红蔷薇。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闺情诗。 题目“日射”系取篇首二字为题,实际上就是一种无题诗。

整首诗写一个贵家女子居住的院落。 首句“日射纱窗风撼扉”,写暮春早晨的阳光照射在纱窗上,透人闺室,温煦的春风轻轻地撼动着门扉。 旭日晴光和春风送来了春天的信息,使人联想到深院之外正是一派姹紫嫣红的艳丽春光。 那透入纱窗的阳光,不但给寂寞的闺室带来温煦和生气,而且使室内主人公的春心也不由自主地撩动起来;那撼动门扉的春风,似乎也在轻轻叩击着她的心扉。 而风撼门扉的声音,又更衬出了深院的寂寥。 这一句看似单纯写景,实际上这正是深院闺室中女主人公所见所感之景,其中已经蕴含了主人公的感受。

第二句正面写到女主人公——“香罗拭手春事违”。 香罗拭手,是一个细节描写。 这一无意识的动作传出了女主人公寂寞无聊的意态,也传出了她的幽怨和心事重重。 幽怨的原因,就在于“春事违”——这是一个妙合双关的词语。 既是说寂处深院,辜负了大好春光,又暗示幽居空闺,耽误了青春年华。 全篇正面写女主人公的就此一句,因此在这里特别点醒全篇主意——“春事违”。

三、四两句,又转回写景。 “回廊四合掩寂寞”,画出一个寂静封闭的环境。 曲折环绕的长廊在深院中四面合拢,整个院落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动静声息,看上去好像是这四面环绕的回廊把寂寞的气氛凝固不动地掩封起来了,也像是把一颗寂寞的心灵禁锢起来了。 “掩寂寞”的“掩”字,用法新警、形象。 无形的气氛、心绪因为这个“掩”字而具有了实感。

末句紧承“寂寞”,转出廊问院内无言相对的两种景物——“碧鹦鹉对红蔷薇”。 鹦鹉善学人言语,在深院空闺中原是点缀生活、活跃气氛的事物。 但现在却连能言的鹦鹉也似乎受了这寂寞气氛的浸染,变得缄口不语了(这是从“对”字上可以体昧出来的)。 蔷薇花开得正艳,但在这充满寂寞幽怨气氛的环境中,本来通常给人以热闹之感的“红蔷薇”,此刻给予人的感受却是“蔷薇寂寞红”。 其实,这关在笼子里缄口不言的鹦鹉和深锁院中的寂寞无主的红蔷薇,在某种意义上,正可视为女主人公命运的一种象征。

诗写到这里,似乎意犹未尽,却已经悠然收住。 末句正像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特写镜头,一展即收,留下丰富的含蕴让读者去寻味。 纪昀评道:“佳在竞住。 ”竞住方有不尽之意。 在绝句的结尾中,像这样干脆利落而又耐人寻味的结法,堪称上乘。

这首诗通篇着色鲜明艳丽。 早晨明亮的阳光、华美的香罗手帕、精巧朱漆的回廊、碧色的鹦鹉、红色的蔷薇,都有着统一的明丽色调,但这一切在诗中恰是用来反托深院的寂寞和女主人公的幽怨的。 这种艺术手段在诗中运用得很成功,收到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中唐刘禹锡《和乐天春词》云:“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和李商隐的这首《日射》都是借风和日丽之时,朱门深院,闭锁春光的情景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虚度的幽怨,而刘诗以“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的典型细节暗透女主人公的幽寂无聊,李诗则以“碧鹦鹉对红蔷薇”的鲜艳景物反托朱门深院的寂寥,一则取动景,一则取静景,而都能言外见意,可谓异曲同工。

名家点评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末句妙,不能强无情作有情也。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一二寂寞景况。 三四愈觉寂寞。 “春事违”三字有意,次句袖手空过一春也。

清·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此为思妇咏也。 独居寂寞,怨而不怒,颇有贞静自守之意,与他艳语不同,盖亦以之自喻也。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陈鸣皋曰:此闺词也。 花鸟相对间,有伤情人在内。

清·纪昀《玉溪生诗说》:佳在竟住,情景可思。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 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1.《日射》·汉程网

下一篇:蝴蝶飞不过沧海(蝴蝶飞不过沧海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乱点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