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治疗药物(颈椎病的方药治疗经验)

2022-09-22 14:36:1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01

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用处方药治疗颈椎病的经验)

颈椎病是西医的叫法,但中医没有具体的叫法。我们暂时将其归入“痹证”范畴。“痹”指的是梗阻,而“痹证”指的是风、寒、湿混合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这意味着痹证特别注重疼痛和麻木,而忽略了颈椎病的其他症状。颈椎病的症状有几十种,但其发病机制并不复杂。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知其所欲者,终以一言而终,不知其所欲者,则散而不休”。只要抓住发病机理,很多症状就很容易解决。导致颈椎病的原因有很多,但其发病机制其实只有一个,血不荣筋。或因气血不足,或因经络不通。我们知道经络是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系统,肌腱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颈椎病称为筋脉病也是合适的。

肌腱、韧带、筋膜、肌肉甚至椎间盘和关节囊都属于肌腱的范围。早在《内经》时期,古代医家就对肌腱的功能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认为筋约束骨,有利于资源网络中关节的屈伸,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运动功能。《苏文魏论》说:“宗津主束骨,益于脏腑。”

要发挥其正常功能,肌腱必须处于柔软状态,僵硬和痉挛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肝血的滋养是其柔软的基础。肝血亏虚时,会出现血衰,导致筋脉停滞,出现麻木、麻木、麻木麻木的症状,尤其是夜间上肢麻木、疼痛的症状。

陕西中医药大学张景明教授将这些问题归结于血虚,这也符合临床实际。如果仅仅是痹证中的风寒湿引起的疼痛,很多颈椎患者用了很多散风寒、祛湿、活血通络的药物,根本没有效果。由于肌肉营养不良,不能发挥约束骨骼和稳定关节的作用,使颈椎小关节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颈部肌肉处于代偿性痉挛状态,长期会造成慢性劳损,诱发颈椎病的一系列症状。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尊重我们的肌肉呢?其实《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通过治疗津液不足引起的脚抽筋,也就是腿抽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食谱很简单,只有生白芍和艾灸甘草。炙甘草味甘,有救急作用,白芍味酸,能舒筋止痛。

以上方子只解决了因虚而致肌肉僵硬的问题,但如果血液受阻,肯定不会单独起作用。这个时候应该释放通道,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它的肌腱很匆忙(痉挛),张力很强。比如因为紧张,血管变细,血流量减少。如何扩大血流通道?葛瑶和桂芝很有用。葛根能疏通痉挛性血管,也是治颈的通经药。对脑供血不足和颈椎病有很好的疗效,而桂枝可以解痉温阳。因此,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很强的疏通和解痉作用。

《内经·古天真论》中有一句非常急迫的话,“女子五十七岁,男子五十八,阳明脉衰于上”。根据古人的这种描述,颈椎病通常出现在35 ~ 40岁之后。阳明经是一条多气血的脉络。到了这个年纪,或多或少都有阴虚血亏的情况,所以应该更容易得颈椎病。但是根据临床观察,十多二十岁的人都有颈椎病,我见过的最小的是一个6岁的女孩。其实这与古人的描述并不冲突,年轻人的发病大多与气血的消耗有关。所以我们要在回春筋的基础上养血。最便宜有效的是熟地黄和当归。

因此,我们可以开一个治疗颈椎病的处方:用白芍、葛根、桂枝、当归艾灸。其中白芍、当归、熟地黄为四物汤,白芍、桂枝为桂枝汤配成对。芍药和甘草为芍药甘草汤,包括四物汤、芍药甘草汤和桂枝汤。生白芍为君药,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急补气血。

一般颈椎病用上述方子是有效的,但对于时间长的颈椎病,必须配合刺颈拔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清代叶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资源网,久瘀入络”的辨证论治原则。《临证指南医案》多处提到:“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以络主血”。因此,只有深入了解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转化规律,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下一篇:香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香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上一篇:奥运会奖牌排名(东京奥运会奖牌榜排名8月6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