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简介(智圣东方朔)

2022-09-15 03:57:5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72

东方朔介绍(智胜东方朔)

西汉有智圣,复姓谓东;传承新世纪的痕迹,庆祝崇高的节日。

东方朔(公元前154年-公元前93年),字满谦,山东德州灵县神头镇人,曾称惠民。幽默风趣,擅长专辞赋,汉武帝名臣,西汉著名文学家。这个神圣不朽的名字已经跨越了历史时间空的限制,一直流传下来,并将永远流传下去。他的许多名言不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而且在21世纪的新时代都是值得称赞的。它们依然能以深刻的哲理唤醒人们,砥砺前行,闪耀着真理耀眼的光辉。

早在西汉时期,文帝时出生的东方朔,在景帝时长大,在武帝身边做官,是一位学者。他智勇双全,诚实守信,言谈无拘无束,以风趣幽默著称,政治能力突出,在历史上享有“智圣”的美誉。

历史书上有许多关于东方朔事迹的记载。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史家司马迁先生把东方朔看作是一个喜剧演员,并将其写进了《史记·列传》,使之闻名千古。不过,东方朔的大名之所以能在后世流传,也应归功于历史学家班固的历史地位,他曾在韩曙为东方朔单独立传。

从小到大,东方朔聪明好学,能说会道,机智聪明,超人一等,记忆力超强,好奇心强,对身边的一切新鲜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有时说话放荡,近乎疯狂,他特别喜欢“世界的秘密知识”。只要他看着它,他就能“把它背在心里,清晰地脱口而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探索书中的奥秘,寻找未知的世界,他不断离家出走,尽管他被黄蜂咬过,被蛇虫咬过,被狼追过,被恶狗救过。艰苦的流浪生活不仅增长了东方朔的见识,也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增强了他的体质。

公元前140年(元武帝开国元年),为了招募天下人才治国,汉武帝颁布圣旨:“招募天下方正、贤德、文采、敢言之人才,以待第二。”消息一出,全国各地有识之士纷纷前往长安,向皇帝表达良言,表达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希望得到一顶“黑帽子”,登上朝廷,改变命运,踏入成功人士的行列。东方朔来自社会底层,接触领域广泛,读过许多超出常人的书籍、资源和见解。

“如果你有非凡的优点,你必须对待非凡的人。”――汉武帝圣旨中的这句话引起了东方朔的注意。他当然不会错过百年一遇的当官机会。在寒窗苦练多年后,他好不容易才学会了书面武术,梦想有一天能进皇族。

正值壮年,相貌堂堂的东方朔,刚到长安,马上写了一封信。今天,当我们读到这份来自韩曙的真实而珍贵的记录时,我们仍然充满了惊喜和无限的向往。东方朔信的内容被翻译成现在的话:“我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由哥哥和嫂子抚养长大。三年学会了文书记录,13岁正式学习,15岁学习击剑,16岁学习《尚书》、《诗经》,前后背了22万字。19岁时,他学习了孙武的《孙子兵法》。他对军事常识了如指掌,作战队形独特,对敌我进退了如指掌,对战争理论和战争艺术了如指掌。此外,我仔细研究了鲁兹的言论。我今年22岁,身高9英尺3英寸,牙齿整齐洁白如壳。眼睛像珍珠一样明亮;比如春秋敏捷的庆忌;勇如齐的,资源网学者孟本;与战国守信时,鲁人生于末;宝叔叔看起来干净整洁;像我这样集众贤之长的人,可以做皇帝,也可以做你的大臣!”这种谦逊、自吹自擂和直接的坦白简直是历史上最好的自我推荐求职申请。如此豪迈、刚健、有特色的文才,一下子引起了皇帝的好奇心。

东方朔的话一点也不谦逊,他刻苦地赞美自己,而皇帝却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然后,为了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东方朔想出了一个独特的招数:他日夜写了一个极其冗长的策略。这篇散文写在竹简上,根据司马迁的介绍,“用三千竹简的地方,公车让两个人一起抬书,但只能赢。”石工毫不含糊地告诉我们,当时东方朔为了写这个长策,用了三千个竹简,需要两个壮士来抬。

3000个竹简,想象一下这是什么概念?先不说重量,而是皇帝要多久才能看到这些竹简?汉武帝看了看停了又停,今天看了多少分,明天再看。而且关键不是汉武帝一个人在看,因为他一个人翻不出竹简,可以看出东方朔的独特性。汉武帝花了两个多月才看完这个攻略。“拜义郎,常在旁服务。”至此,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东方朔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人生豁达豆天地,永恒息留人间。西书没有一个像秀才的,天下第一雅仙。”在他有生之年,东方朔直言不讳,并提出抗议。他忠于时代和世界,强健身体,驱除邪灵,敢于睿智和雄辩。因为他的存在,汉武一代的资源网络充满了“欢笑与欢笑”,汉武帝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在变化。东方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2000多年。但他的名声、人品、形象、传奇,妇孺皆知,他的事迹一路走来,广为流传,历经风雨,历尽艰辛。被称为“东方人”的寿光南部村落,比任何古籍都更能说明这位睿智的圣人在寿光人心中的分量。东方朔的智慧、勇气、幽默、勇气和傲慢是对中国文化的杰出贡献。他留给我们的绝不是一堆淡淡的回忆和饭后的闲聊。埋葬东方朔的高大“硕士墓”是人们心中的一座山。

东方朔是中华民族的人文象征之一。研究东方朔,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篇:鲍鱼怎么做好吃(鲍鱼怎么做才好吃?)
上一篇:素丸子的做法(好吃家常素丸子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