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风俗习惯(贵州侗族婚俗)

2022-09-10 06:41:53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88

侗族风俗习惯(贵州侗族婚俗)。

侗族起源于古代百越民族,是秦汉时期的西瓯之一,生活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的毗邻地区。宋代称“陵陵”,贵州侗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铜仁部分地区,如玉屏县。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称为“侗语”和“侗话”,其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系的侗水分支。然而,由于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汉语仍然被广泛使用。

侗族民俗

侗族的稻鱼养殖习俗。

“稻田养鱼,稻鱼兼营”是侗族作为稻作民族的一种长期生产习惯。养鱼(或养螃蟹、鸭子等))在稻田里,通过吃草、吃昆虫、翻土、搅动水层、排泄粪便等方式使鱼育肥,从而增加水稻产量。通过合理利用水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可以达到增粮、增鱼、增肥、增水、增地、增肥、增成本等多种效果。

侗族人民模仿自然生态环境,以稻鱼鸭养殖和林粮养殖为主的经济生活范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侗族的呼天习俗。

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是“六洞”“九洞”周围侗族村寨的呼天节。有一个关于寿天节的感人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侗族地区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大旱。河水干涸,植被枯萎,庄稼歉收。村民们被迫到处逃离农村。当时黄冈东村的老吴湾想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所以不远万里。他邀请了最著名的天师吴伟民,请他向上帝祈祷,以便大雨滂沱,保证六种动物的繁荣,并祝福村庄每年都有好天气和好收成。吴伟民立即选择了农历六月十五举行祭天祈雨的仪式。

就这样,侗族人把农历六月十五定为寿天节。到现在,每逢大旱,一些地区的侗族人都会在这一天举行“呼天节”,祭祀生活资源,求雨求福求平安。

侗族的婚俗

侗族婚俗有一个传统的称谓叫“四十八寨”,主要包括唱和坐月、谈亲、搞婚、迎亲、新娘回门、奏三朝等六种礼仪形式。这六个程序一个接一个地联系在一起,缺一不可。

我们通常说,婚姻,父母的生活,媒人的话。但是,在侗族的传统婚姻习俗中,父母的婚姻不算数,只有他们的叔叔同意。为什么呢?

原来,侗族过去有通过姑舅的资源网表达婚姻的习俗,即姑姑的女儿要按照习俗嫁给姑父家。现在,虽然婚姻关系不是按照这个习俗确定的,但这个习俗一直延续着。所以,在“四十八村”,请大家欢迎舅舅开业的习俗。

女孩子快要结婚的时候,在进婆家之前,父母和媒人一定要收拾一些酒肉和两只鸭子去叔叔家报喜,还要说一些感激的话。当然,最重要的是请她叔叔同意这门亲事。舅舅自然希望侄女过得幸福,所以一般都会很开心地答应。舅舅同意后,婆家可以择吉,准备订婚。

如今这样的婚俗很少见到,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本土化比较严重;另一方面,大家都喜欢一切从简,只有少数侗族家庭还保持着这种传统习惯。

董歌曲

东松鹳。

我们认识的少数民族大多擅长歌舞,侗族也不例外。无论是喜是悲,董家人都喜欢用歌声表达心情,用歌声表达感情,用舞蹈传递思想。最著名的是宋东鹪鹩。侗族民歌内容丰富,旋律优美,曲调多变。主要有:情歌、白话、酒歌、民歌、古歌、踩堂歌等等。侗族民歌主要流传于贵州省金平县。

侗族民歌。

除此之外,流行于贵州黎平县,被誉为“音乐如清泉闪耀,旋律掠过古梦边缘”的侗族民歌,也承载着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当遇到重大节日时,侗族民歌将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节目。资源网络

董节

节日往往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祝福。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礼仪形式,如宰杀牛羊,或烧香烧纸,以表达内心对天地的美好祝愿和感激之情。

贵州侗族比较常见的节日有侗族节、侗族年、插秧节、吃新年节、芦笙俱乐部等。通常在节日当天,侗族村寨的村民会穿着侗族服饰,聚在一起表演民间艺术、体育比赛、展示手工艺品,这将极大地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侗族的民间信仰。

侗族人民历来崇拜祖先,崇拜祖先和母神“萨遂”。侗族“撒”又叫“撒妈”、“撒兵”、“撒马青年”、“撒妈田字”等。,所有这些都属于同一个女神。“撒”在侗语中叫祖母,“马”是祖先,“撒遂”是已故的祖母或第一个祖母。在黔桂湘交界的侗族南部地区,祭祀萨的活动十分广泛,“萨遂”坛和圣山位于贵州省黎平县龙峨乡。

“祭洒”是侗族最隆重的祭祀活动,既是公共祭祀和宗教,也是文化娱乐。它的形式独特,神秘而深远。可见性和不可见性两个方面,可见性是祭坛、雨伞、物品、民间歌舞表演等。隐身术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生存、统一、和平和保护一切生物。

“撒”是中国南方侗族影响力最大、根基最深、地位最高、威望最高的神。它是侗族崇拜的对象,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神。

侗族建筑

侗族人擅长建筑,侗寨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独具特色。在贵州和广西的侗族村寨中,有许多著名的鼓楼和风雨桥。鼓楼、于风桥、于风亭是侗族的主要标志,也代表了侗族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

鼓楼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结晶,是侗族村寨的象征,是民族团结的象征。许多民俗和日常集体活动都在鼓楼进行。因此,侗族文化与鼓楼密切相关。

风雨桥通常由桥、塔和亭组成。整个建筑不需要一根钉子和一个铆钉,而是整块木头通过凿刻拼接,垂直插入。棚顶用坚硬密封的瓷砖覆盖,所有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所以,这些跨越江河溪流的巨大建筑,傲然屹立于天际,久经风雨依然坚不可摧。

侗族人依山傍水,森林、农田、村落和谐排列,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独特景观。保存完好的侗族文化已成为贵州省乃至全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全文结束)

下一篇:电脑花屏是怎么回事(笔记本屏幕花屏怎么修复?)
上一篇:肛裂死的大宋公主(大宋公主真的是肛裂而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