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差(一步之差简谱)

2022-08-09 23:28:15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90

人的一生丰富多彩,从出生起就要面对一个又一个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每天的生活都是由一个接一个的选择组成的。

就在这选择与被选择之间,有庆幸,有遗憾,或喜或悲。正因为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很多人都赞同“选择大过努力”的说法。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人因为正确的选择完成了圆满的人生,有人因为错误的选择遭遇牢狱之灾,凄凄惨惨戚戚。这样的故事就在罗荣桓和韩浚身上发生了。

从农家走出来的革命者

相比于罗荣桓的耳熟能详,韩浚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既普通又陌生。很少有人能把他和早期的中国革命事业以及抗日解放事业联系起来。

罗荣桓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韩浚则是罗荣桓早年间参加革命时的领导,是罗荣桓的上级。

韩浚去世时已是九十七岁高龄,无论是在上个世纪还是在当今社会,都是高龄。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四十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默默无闻,这都与他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脱不开关系。

韩浚出生在湖北黄冈,祖祖辈辈都是普通的务农家庭,家境较为贫寒。为了改变后代儿孙的命运,到韩浚这一代,家里就想尽各种办法让他读书、学习。

韩浚也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一边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一边学习的生活。

由于持续不断的学习,韩浚接触到了当时的先进思想,看到积贫积弱的国家和饱受苦难的大众,他的内心对革命产生向往,下定决心投身到为国家和普通民众谋取幸福的革命事业中。

在当时,南方是中国革命的重镇,广州又是这个重镇的中心。1922年,韩浚辗转来到广州,希望结识和接触更多的革命同道。

此时的韩浚已不年轻,也即将迈入而立之年,但内心的革命热情却丝毫没有褪色。初到广州,他担任了广东军政府中的一些行政职务,逐步了解了政府和军队的运作形式。

1924年5月,已经31岁的韩浚经人保举,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了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的一分子。

在黄埔军校,韩浚逐渐展示出国人的军事才能,在各项学习中都表现突出。除了军事知识的学习和演练,在思想方面,韩浚也找到了组织。

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韩浚被周总理等共产党人士的革命理想感染,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黄埔军校开始的革命实践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韩浚出任少校步兵连长,正式开启了拿枪的革命岁月。

在这期间,他曾经参加过第一次、第二次东征以及为了统一广州而进行的诸多次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也在当时的革命军中打响了名号,由此奠定了深厚的革命资历。

1925年,在革命队伍中属于青年才俊的韩浚,受党组织派遣,前往远在苏联的红军大学留学深造,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不可多得的机会,足见党组织对他的重视和栽培。

经过苏联红军大学的学习,回国后,韩浚随即被委以重任,任命他为红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参谋长,韩浚也投入到形式紧迫的革命战斗中。

此时国内的革命形势是,北伐大革命的火焰如火如荼,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两党第一次合作也在顺利进行。

但是好景不长,在国民党方面的操控下,大革命刚刚经历了两年的时间,就宣告失败了。

1927年,面对大革命的失败,为了保存中国革命的火种,为了延续“民主自由”的革命理念,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有周总理、朱德和叶挺同志筹划,在江西南昌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史称“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在党的革命历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党第一次直接领导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武装起义,标志着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斗,并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通过这次伟大的战役,顺利扩大了党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为之后的革命活动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反抗当局独裁统治的革命巨浪。

作为党组织重点培养的革命将领,韩浚第一时间响应南昌起义,迅速做出部署,率领警卫团迅速向起义起点南昌开拔,与起义部队汇合。

事有不巧,由于当时通信不便,韩浚率领的部队到达江西修水时,才得到消息起义军已经南下广州了。

于是韩浚联合当时的团长卢德铭、团政委指导员辛焕文掉头回转湖北武汉,找到当时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向警予,听取最新革命指示。

向警予向卢德铭和韩浚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秋收起义作战指示,命令卢德铭、韩浚两人率领部队迅速赶往湖南,配合毛主席发起的秋收起义。

在配合秋收起义的战斗中,卢德铭出任起义总指挥,韩浚出任副总指挥,在人数少、装备差的不利条件下仍然坚持战斗。

不幸的是,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的步步紧逼,当时担任起义军师长的余洒度没能经受住困难的考验,临阵投敌,掉转枪口向自己的同志、曾经的战友发动了偷袭。

这对革命军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雪上加霜,很快革命军就寡不敌众,秋收起义也最终宣告失败。

在激烈的秋收起义战斗中,总指挥卢德铭不幸战死,把生命和革命的热情永远留在了湖南这片革命热土上。

副总指挥韩浚和政委指导员辛焕文调整状态,整合剩余人马,准备返回江西继续革命活动。在江西境内,韩浚部队一行正面遭遇了当地民团巡查,遮掩不过,与对方发生了交火。

在交火中,政委指导员辛焕文牺牲,韩浚也受重伤被俘,其他革命同事死走亡伤,队伍一下子七零八落。

人生的选择命运的转折

韩浚亮明身份后,当地民团觉得俘获了重要人物,迅速上报南京方面并安排专人将韩浚送往南京关押。关押期间的韩浚,并未受到过多的苛责。

一方面因为他毕业于黄埔一期,在实战中展现出的军事素养是难能可贵的;另一方面,正当壮年的韩浚,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战经验,还有国际交流经历,对军队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由此,国民党方面出动了强大的攻势,对韩浚进行游说。这其中既有国民党当时的高官政要,也有韩浚黄埔一期时的同学战友。

有人许以高官厚禄,有人描绘革命理想。可谓是双管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韩浚来说,这就是他人生面对的至关重要的选择,如果站在生命的后半程回头看,这个节点做出的决定,也是影响他人生走向的转折点。

在多次的劝说中,韩浚选择了放弃共产党员身份。按照当局的要求,韩浚对外发布了一份悔过书,主要内容就是宣告与共产党断绝关系。

此后,韩浚正式加入了国民党军队,在军中担任少将处长、少将旅长等职务。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年四十四岁的韩浚正式授少将军衔,投入到了抗日战争的洪流中。

在抗日战争中,韩浚保持了一贯的英勇杀敌,在每一次战斗中从来都是冲在最前线。他曾指挥过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以及湖南保卫战和江西雪峰山会战,在南征北战中杀敌无数,立下了赫赫战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韩浚升任第二绥靖区终将军长,调任山东战区司令王耀武麾下。

原以为革命胜利、战争已经结束的韩浚没想到,政府一方面假意和谈,一方面却在加紧调兵遣将,准备内战。

随着和谈的破裂,内战正式打响,这是韩浚最不愿看到的局面。身为军人,他不得不服从命令,但内心的革命理想,又让他觉得怎能把枪对向自己的同志。

内心备受煎熬的韩浚最终选择了“消极怠工”,最终在山东莱芜战场上进入我军包围圈,被我军俘获。

有喜有忧的晚年生活

被俘后的韩浚因为身份特殊,被送往山东潍坊解放军军官训练团学习改造,这一改造,就是长达十五年的时间。

在关押改造中,韩浚度过了知天命之年,又走过了花甲之年,直到1961年经中央同意,获得特赦。

此时的韩浚已经年届七十,他回到了故乡湖北,在武汉定居。在人民政府的关心下,担任温室资料研究院和政协委员。

翻看历史资料,对于韩浚的家庭、子女没有过多的文字。韩浚的妻子在回武汉前的三个月因病离世。

韩浚年轻时一人从武汉走出来,又在暮年一人回归故里,仿佛这一路皆是形影相吊,令人唏嘘慨叹。

七十岁时,他经人介绍开启了第二段婚姻生活,身心健康,安享晚年,不知他在回望这一生时,内心会作何感想。如果时光能重来,他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流于后人评说。

文/林伯南

下一篇:小品稿(小品稿子校园5人)
上一篇:母亲节快乐祝福(母亲节快乐祝福语发朋友圈)